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教了这么多年《老王》,今天才弄懂结尾这句话的意思。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谁是幸运者?当然是作者杨绛;谁是不幸者?当然是课文中的老王。但杨绛为什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自己是知识分子,比老王有学问?因为子比老王有钱,有亲人?即使是这样的答案,又为什么对老王感到愧怍呢?
这些疑惑一直盘亘在心中。
直到昨天。
首先,我让学生完成第一个任务:“我”为老王做了哪些事,老王为“我”做了哪些事?
这个任务不难。学生很快就找了出来。
我为老王做的事:“我常坐老王的三轮”。照顾他的生意,因为他眼睛不好,天黑了就看不见;我的女儿送他鱼肝油,治好了他的夜盲症;老王帮助我,我坚持给钱。
老王为我做的事:愿意我我家带送,车费减半。而且每天清晨,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送默存上医院,坚决不肯拿钱。即使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代他传话了;临死前给我送香油和鸡蛋,不要钱。
第二个任务:我对老王的情感,和老王对我的情感一样吗?
不一样。
我对老王主要是怜悯,而老王对我是感激。
老王对我是诚心的,我对老王的帮助总是用钱来解决,还人情。
老王把我当做亲人。一方面因为我对他很好,另一个方面也因为他“有一个哥哥,死了”,“两个侄儿,没出息”。我对老王总感觉有点距离。
第三个任务:怎么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我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怎么理解?
学生开始回答:
因为我用钱敷衍了老王。
怕老王不知道我领受了谢意。
这时,最令我激动的一刻来临。高程彬站起来说:
幸运的人指作者,作者很幸运,因为她有老王这样的朋友;不幸者指老王,因为老王这么真诚地对待我,却没有换回我的真诚。
高程彬同学,平时很不起眼的,语文课上,也不曾表现过出色的理解力。但这个回答令我豁然开朗。
对呀。这边是作者愧怍。我辜负了老王的一片情意。
其他孩子的思维也一下子洞开了。
老王都要死了,身体都僵直了还登门来送我香油、鸡蛋,我呢。“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打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居然“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而且,“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院里的老李”,才问起老王。她应该第二天去看看他呀。
还有前面第七段:“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可见我对老王漠不关心。
可是,我说道:杨绛为什么这么写自己,让我们读出她的不堪?
这便是作者的伟大之处,敢于揭开疮疤,剖析那个渺小丑陋的自己。
老王,你如亲人一般待我,倾尽全力,倾其所有来帮助我,爱护我,我却用钱来阻挡、疏离。
“我不要钱”,他身体那般样子来看望我,我却拿钱给他。钱予他已经毫无意义了,我为什么不像个亲人一样坦然接受呢?
我如此幸运,曾拥有你这样的朋友;你何其不幸,没有换来一点真心。
唉,这便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