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母爱饥渴症”?《饥饿的母爱》是本什么书?作者是什么人?
一、关于“母爱饥渴症”
“母爱饥渴症”是《饥饿的母爱》一书的作者凯莉·麦克丹尼尔(Kelly McDaniel)创造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在没有母爱或母爱不足的环境下长大的感觉。
凯莉·麦克丹尼尔认为:“母爱饥渴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感觉,一种被伤害的感觉,一种因为母性抚育、呵护或教导在婴儿的早期发育中不足而引起的“心碎”感觉。
她认为:“母爱饥渴症”的核心是受到过这种伤害的人“不会停止对母亲的爱,但却没有学会爱自己。”
她认为:在依恋理论中,“母爱饥渴症”是“不安全型依恋”的另一个名字。但是,“不安全依恋”不是病,不是依恋障碍,不是性格缺陷。这个术语的诞生是为了教人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也是验证个人早年接受母性抚育与呵护的直接结果。(顺便提一下:《饥饿的母爱》这本书不是专门阐述依恋理论的。)
她认为:有50%的人都存在“不安全依恋”。(作者没有说这个数据的来源,我推测,这可能是在美国进行调查的数据。)
她认为:“母爱饥渴症”并不是把个人的不幸都归咎于母亲的一个借口,作者认为母亲是在用她们所知道的最好且唯一的方式在爱孩子,只要母亲有的,都愿意给孩子。母亲没有给的,是因为母亲没有。
“母爱饥渴症”如果没有得到彻底化解,持久的痛苦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这样的人终身渴望爱,却无法满足。有些人误以为他(她)想要的爱是异性的浪漫之爱,事实上不是。这也是有些人的恋爱婚姻不美满的原因之一。
她不认同温尼科特的观点。
她提出了成年人化解“母爱饥渴症”的方法,一种不需要母亲参与的有效的方法。
二、关于《饥饿的母爱》的作者
《饥饿的母爱》的作者凯莉·麦克丹尼尔是现代人,是美国的创伤心理治疗师,虽然她可能不像弗洛伊德、荣格、拉康、卡伦·霍妮那一代的大师那么出名,但是,她在相关行业工作了三十多年。她对“母爱饥渴症”经过了三十年的研究、实践和学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完成了《饥饿的母爱》这本书。
如果过分崇拜名人,以致于非名著不读,那会错失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而且,用卡伦·霍妮的观点来分析,过分崇拜名人也是有问题的。
另外,正如作者所说:婴儿的需求是共通的,“母爱饥渴症”不会因种族或阶级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虽然作者是美国人,但是读者如果用拿来主义的精神来学习这本书,会很有收获。
三、《饥饿的母爱》是本什么书?
《饥饿的母爱》出版于2022年4月,书中阐述了引起“母爱饥渴症”的原因,还教人们怎样去有效的应对“母爱饥渴症”。
在书中,作者凯莉·麦克丹尼尔明确表示自己不认同温尼科特(Donald Winnicott)“好妈妈”观点,也不认同温尼科特”关于母性的唯一可行的定义”。她认为“好妈妈”的标配最小化了早期依恋过程的重要性及母爱的关键性。因此,她不用“好妈妈”来诠释“饥饿的母爱”。
的确,因为客观现实就是很多妈妈成为不了温尼科特的“好妈妈”。现代社会,无论是职业女性还是全职妈妈,都不会生活在真空中,都会遭遇到来自社会或者家庭内部的压力。女性的压力必然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不可能随时随地在孩子面前呈现出“好妈妈”的样子。另外,只给孩子看到“好妈妈”的一面,也不利于孩子学会如何接纳有脾气的人。也许,这也是现在年轻人离婚率高的原因之一。
作者认为母爱的关键点有三个:母性抚育、母性呵护、母性教导。要化解“母爱饥渴症”只要从这三个关键点入手,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就可以,而且不需要母亲的参与。
而且,作者不只是分享了相关的心理学理论,还分享了相关的神经科学知识等等。这些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在弗洛伊德时代是没有的。所以,这本书属于与时俱进的实用性读物,适用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