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画春天
查看话题 >丁海斌老师三天儿童美育工作坊感受:从怀疑到认同
无法拒绝的邀请
我这次来丁海斌老师儿童美育工作坊,是因为赵家兴老师的极力推荐。赵老师一直说丁老师是教儿童水墨这块在国内的天花板,而我其实不懂儿童美术,所以很多事情我没有办法判断,但是我信任赵老师。当时刚知道非常激动,第一期我们美术老师L就报名参加了,本来准备线下去的,但是恰好开了线上同步的,所以就为了方便选择了线上课,但是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因为自身以及网络带来的各种原因, 线上课的体验其实并不好,所以这也影响了我们后续对丁老师的信任。
第二期第三期再开线下的时候,因为时间和日常工作冲突,我们都没有想过要再参与。直到这次第4期,时间合适,但是却很纠结。除了第一次体验不好外, 还有一些我本人会存忧虑的点,比如丁老师会在直播里有时候会提到开悟,还有克里希纳姆提这些,让我其实本能的有些警惕。因为曾经见过心理学圈搞身心灵的一块骗子太多了。当一个儿童美术老师一直在提这些的时候,我会本能的有所担忧,莫不是骗子。
L也不愿意单独去,而我陪她去费用要翻倍。赵老师建议或者我自己一个人去,回来传达给L,但是我虽然是机构负责人,而恰恰我完全没做过美术教育,自己也没有学过画画。最后我们还是决定两个人都去。
因为赵老师给了一份让人无法拒绝的邀请,他说只要我们去参加一次丁海斌老师和杜梁老师线下的工作坊,他本人会免费给我们培训老师1年,帮助我们落地这些理念和方法,每周一次半天的线下课+半天的线上备课讨论。他,一位已经退休的大学教授,一位从事儿童美术教育20多年的老人家,他话说到这样,我实在没有办法拒绝。我也很好奇,到底这位丁老师有多好,值得赵老师这样极力去推荐。因为赵老师以前从来不认识丁,他是刷手机刷到他的视频,看到他的学生作品,觉得好,才辗转联系到他的。虽然我也扫过一些视频,我觉得他说得挺好,但是这话我也会说,他孩子的作品赵老师说好,但是我自己没有办法判断。
但是我信任赵老师。赵老师和她的爱人孙霞老师是我多年的师长,我们认识十余年,对于两位老师的人品和判断我很信任。而且我也确实非常急需师资培训来提高我们自己的课程质量,L一直在学习,先后跟过三位专业教育背景很好的老师学画画,但是都是跟了一段,就觉得不够,我们实在是需要像赵老师这样有多年探索经验的老师指导。
第一天:观望
第一天的讲课,上午在自我介绍,大家一圈都是夸赞,我心里有些狐疑,后来交谈,得知一些机构也是听了丁老师的课,有所改变,但也不是完全改变,比较夸张的是Z老师,他们机构有1000多人,如此庞大的机构,居然全部课程都改变了,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心里暗暗想,丁老师应该是有些水平的,千人学校的校长愿意多次跟着学习,并且改变自己机构的教学方式,而且收到了好的效果,家长和孩子都有所认可。
上午的课我其实仍然还是观望的心态,我自己一边听一边画些东西。我猜L也是,因为她也在画。丁老师课堂里说了让我们不要再画,后来吃饭的路上碰到丁老师又跟我说,你们两在那画画影响我,让我分心,我有点不好意思,但是也很奇怪,这个人说话并不让人产生抗拒。


下午做了关于笔的可能性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笔画4幅不同的小画(A4纸的1/4样子),学习蘸墨水,一笔画干。我也跟着画。我并不觉得这个事情有什么。我只是感叹这些美术老师可真比我敢尝试,比我有想象力,什么东西都会拿来画,手上都弄得黑乎乎的也无所谓。

因为大部分还比较抽象画,我听着点评,但也看不出来哪里好坏。也不觉得自己画得怎么样。毕竟,蘸上墨水,然后一笔画干,谁都会啊。下午开始尝试用毛笔,还是蘸上墨水,一笔画干,画一幅更大的,大概A4纸,这个画的过程就体会到有趣的地方,就是感觉怎么这个墨水总是用不完呢。这样慢慢涂满了整个画面。后来丁老师点评说我的线条好,我不明所以,因为我一直就是在瞎画,随便让笔尖去绕。

晚上欣赏课,看了丁老师自己班上学生的作品,当作品出现在大屏上的时候,我一下子理解了为什么赵老师说这些孩子的作品好,而之前在手机各种视频里,我本身对图片并不敏感,我就在听他在说什么,觉得他说的当然对,但是我也会说啊,所以也没什么感觉。但是当作品出现在大屏的时候,我还是有些震撼的。孩子们画的动物非常的生动。线条有的很笨拙,但是很有灵气。另外还有一些风景山川,听着旁边老师也感叹这个作品好,但是我就看不出来了。我只看出来动物确实是好的。
晚上和L讨论,觉得丁老师应该确实是有水平的,看一个老师,不是看他说的怎么样,主要是看他学生的作品。 赵老师在这个过程里非常照顾L,每次在丁老师点评的间隙,都会过来单独和L再说下她的画。我心里很感激。
第二天:一幅画值回票价
第二天上午讲了关于观看方式,欣赏了艺术史上各类大师的观看方式,很多画没有见过,但是也不算陌生,下午做练习,第一个练习时闭着眼睛被领到一个地方,看一分钟风景,回去画出来。我被领到了一个小花坛,有石头,一个方的井盖,一圈竹篱笆,一棵树。画画的方式还是要求蘸墨水,再一笔画干。
当我蘸满墨水的时候,我很显然优先画那个大石头,于是我得到一个黑乎乎的大石头,然后再画栏杆,再画那棵树,画树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毛笔的好,枯墨的感觉恰好很适合表现树枝的线条,而且很适合表现烟雨蒙蒙。后来很纠结那个丑丑的的大方井盖到底画不画,但是因为有个黑乎乎的石头在,其他地方空空的,所以还是画上去了一个大方形。
丁老师路过,看到了我的画,说了我的画类似树其他的线条好,但是说了我这块黑乎乎的石头不好,类似说没有浓淡的变化,没有细节。应该怎么画,给我在旁边示范了下。 告诉我可以在旁边再点一些点平衡这个黑乎乎的石头。 我要给丁老师说我怎么画的,丁老师说我知道,你就是像刷墙一样。这句话我一听,我的情绪其实就不好了。我后面就开始想怎么平衡这个已经失败的石头,我想画石头后面的房子,但是我勾完房子轮廓后,觉得非常不协调,就感觉一幅水墨里突然跑出一个简笔画,更失败了,于是我又蘸水把它涂黑了。这个时候我的情绪已经不太好了。就会觉得自己画的很糟糕,被否定了。我都有点不想拿出去和大家放到一起点评了。

我把画发给了S,因为我知道无论怎样,S一定会夸我。S好像就预知了有人会说我黑乎乎的石头一样,他给我发:比以前深邃,尤其那黑乎乎的石头,那是某种宝藏所在的感觉。这幅画是有重量的。我吃饭的时候给L看S发给我的评价,我觉得那个时候我急需有个人给我正面的评价来冲淡我负面的感受,我不会画画,我画石头,只会刷墙一样画。虽然这只是老师无意的一句话,尽管后面他给了更多正面的评价,但是我感觉我自己就是一点都说不得的样子。
L一样有情绪,L跟我说,丁老师看人家画,都点评好几句,看她的,就说,嗯,很好。然后没有了。我赶紧安慰她,丁老师后面不是说了,年轻人你就画就好,不要在乎我们老年人怎么说。我们老年人都是瞎掰呼。午休时,L跟我说了她的创作思路,她的画不是画的一个静态的景观,她的画分为两个部分,中间的两个点分别是两个观看的视角,一边是她被领出去观看到外面的花坛,一个是画的她被领回来看到的我们一圈人,那些点就是代表人,线是我们这些人之间的联系。她把我们上午关于观看方式,点线的原始绘画都融入到自己作品里了。我非常惊讶。她说,你要跟我问我学了之后有什么感受,我说不出来,但是我能画出来。她说这话的时候很自信。我跟她说,你这幅作品出来,我们就值回票价了。L笑了,点头说是的。
我非常开心, 在我看来,L非常有灵气,有自己的风格,画得非常好,但是 L很多时候是一个非常缺乏自信的人,这是这么多年来我第2次明确感觉她有自信的时刻。之前一次是,她所跟随学习的前两个老师,有一位南艺毕业的老师邀请她去自己的画室教课,我说她画得好,你看老师都邀请你去工作。她不置可否,只是说两位老师都评价她敢画。敢画,这是之前她对自己唯一的评价。

教学生我不知道她怎么教的,我也不懂美术教育,但是她是一个待学生非常平等的老师,学生们有什么话都愿意跟她说。很多艺术机构学生到了初中如果不是要参与美术中考的画,基本都走了。但是L的学生,最夸张的是有一个2019年从L开课就跟着的,这个孩子现在已经初中毕业了, 依然还在跟着L学画。 我们在农村,大部分人都是就近学个啥,这个学画的孩子,住的离我们很远,还要倒一次公交车,路上要花1个多小时,还在坚持来。尽管这孩子学校和家附近也有别的画室。我觉得L带给孩子的绝对不仅仅是画一幅好看的画那么简单。我们聊过这个话题,L说自己是一个陪伴型的老师。我想孩子是真的感受到了她的平等,她的陪伴。她可能给了小孩很多安全,但是L对自己却没有信心。
今天是我第一次感受到L对自己创作的信心,那么确定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那么确定地觉得自己画得好,也期待被看到,得到认可。
下午我们做了一个身体的体验,就是互相闭着眼睛,背靠背。这对我来讲是非常陌生的体验。第一次被人靠着的时候,我觉得很温暖。到第二个人,她居然拉起我的手,还蹭啊蹭,有一些动作,我挺惊讶的。后来分享的时候,才知道有人有更夸张的动作,还有躺倒地上去的。但是我其实很封闭。很多人觉得我是有很多朋友的人,但其实我没有。
我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人。我没有那种可以心情不好随时拉出来聊聊打个电话的朋友。我所有的朋友都是因为工作关系才有所联系的,我没有私人的朋友。我是个i人,尽管我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要接触很多人,也表现得好像e的样子。身体体验结束的时候,我睁开眼恰好看到摄像机就正对着我,我一下子觉得好尴尬。后来大家分享的时候,我都不太想发言,我突然觉得其实我更想躲起来,我害怕在人群里暴露我自己,我特别害怕。特别自己前两天的表现可能也不好,比如开始上课的时候画画打扰老师,因为房间门被人打开电脑被动过有点紧张说要报警,而我后来才意识到这个酒店的预订其实应该是因为一些朋友关系,我可能在群里那么说让某些老师比较尴尬。
我本来还带了目的,觉得自己出来要socail,要和其他机构建立关系,以后可能还要合作夏令营游学啥的。但是昨天房门被开事件发生后,我觉得自己处理得不得当,我两次给前台反应无果后,应该先联系我们这边的预定人员,而不是直接在群里说。反正就是那一刹那,各种尴尬都涌现了。我不希望大家看到我,我都不想再跟任何人建立关系。尽管我很多时候都是主动跟人加微信,主动说话,但是这次我其实说的很少。
我一直被尴尬笼罩。一直到后来跟我互相蹭的小伙伴都提到了我,说我厚实温暖,给人有安全依靠的感觉,主要我长得胖,唉。我觉得有义务要做点回应,才接过话筒说了我自己其实是个i人,很多时候其实很被动,只是因为工作角色关系,不得不走到台前。然后回应了两位小伙伴给我的温暖。但我其实还是很尴尬,在这么多人面前好像暴露了自己。
晚上继续欣赏课,讲到了局部画法,就是从一个点开始慢慢在附近推进,要慢,晚上要画一个动物,我画了一幅巨丑无比的熊。我觉得自己用右手的时候,不自觉地线条会很快就完成了。所以我开始换成了左手,我发现左手画后,因为不能习惯性熟练控制,只能慢慢画,我画的反而好了。我画了一幅,又画了一幅。都还挺满意。我回家后,和S讨论,S说是这样的,有些运动员也刻意训练自己不使用右利手,而是使用不习惯的左手,这样反而可以专注到达更突出的水平。




第三天 原来我可以画画 就是现在
第三天上午是出去写生,我纯粹为了不晒太阳,挑了亭子里一个可以舒服坐着的位子,后来看到那些美术老师为了画出好的风景,真是哪里都能去的。而我坐在亭子里,外面是一湾水,一处山,前景是亭子的栏杆。还是蘸墨水,一笔画干,从局部开始慢慢推进。我开始的时候,还是用右手,但是很快我觉得右手线条走得太直了,太熟练了,所以我很快切换到左手,左手抖,但是正好是山石走势所需要的线条感。完成这幅作品后,我自己都很惊讶,真的我觉得像是一个正经学过画画的人的作品,这个不是之前的抽象画或者朴拙的动物,这是一幅实实在在的写实风景,有前景,有景深,有层次。


丁老师也特意问了一句,你完全没有学过,我确实没有学过。我自己对作品的完成度,也非常惊讶,我觉得这幅作品完成后,我感觉就不怕画画了,我之前偶尔画一点点,但是基本处于涂鸦,就算我想画像也根本画不像,但是这幅作品却是和实景基本差不多,我觉得自己还是很棒的。我突然理解关于开悟这个词,理解丁老师说,画画就是现在你就可以画出来,不是要苦哈哈地先练什么枯燥的基本功,学习什么调色构图啥的,而是就是现在,你就可以画出来,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让笔跟着线条走。我觉得非常开心。
L画到一半时候,怎么都不想画下去了,后来我们交流感觉的时候,她说她记得是出去写生了回来要上色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还在画,但是她自己就怎么都画不下去了,留下了半成品。我们后来讨论就是一定还是得尊重自己感觉,L这幅画上色后好几个人都说非常棒。

下午讲色彩,水墨上色,我看了丁老师的一些学生作品,很喜欢他们模仿林风眠的一些画,也不是完全的临摹。丁老师讲到非常重要的是色彩要透。也有一些作品我并不能看出来好。下午又上山写生,我画了竹子,又画了神仙湖里的光秃秃的树干。我因为上午成功经验的缘故,开始还是比较自信的,但是最后面对密密麻麻的竹子,我的自信又没有了,我不知道怎么下笔了。


丁老师一直在说关于结构关系,画A,然后围绕A一点点铺开,但是我自己有些处理不好,我只能跳着找一些能画的地方画一画。后面画到神仙湖的时候,就更不自信了,就画了几个光秃秃的杆子,想着反正回去要上色,想想怎么拯救吧。但是点评作品时,丁老师反而说我那几个光秃秃的杆子画的好,我一脸茫然。

后来上色,我上了绿色,我觉得够了,丁老师说要加点黄色,更好看,我不想加,还是加了,但是我后来看了自己没有加黄色和加黄色的对比图,我觉得还是纯绿色的更好看。更符合我看到的清冷的感觉。后来还有时间,我又把自己瞎画的一张都是线条的画拿出来涂,居然有小伙伴也觉得好,抢了过去要拿去展示。

另外玲最后一天的三幅作品也得到了丁老师极力的夸赞,所以L也很开心。她在这里,得到了很多有经验的专业老师的肯定,是她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丁老师说,年轻人就该这样画,不要管我们老年人说什么一笔画干,你就炸了毛一样画。



最后的分享里,因为我要赶着回南京,晚上11点半了已经,我开车到家要凌晨2点了。所以我说得比较简短,我说了最核心的内容,我觉得自己收获了自信,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画画。
另外还想补充的是关于自己的创作心态,也由此推想儿童的心态。
我和L都没有被老师批评,我只是老师一点提示,说我刷墙,L只是老师说嗯,很好,但是没有具体夸,我们就内心炸了毛。就是丝毫受不得半点批评的。我自己觉得这恰恰不是不成熟,恰恰是我们天真和真诚的地方,因为我们真的是在用自己的情感感觉去画画。所以对我们作品的否定就是对我们人的否定,我没法跟你理性客观的讨论什么画面技法。
我这几天以及回家路上都非常兴奋,因为我心里知道,我回到家,会收到S一通有质量的夸赞,不管做什么,做得怎么样,S都会看到我做的好的地方极力的夸赞,甚至是我自己都没发现的地方,S不允许我说自己做的不好,我只有好,以及更好。如果我是个好老师,并且能够持续做一个好老师,是因为我在背后被看见被鼓励被发现很多很多的好。
由此我们也能更理解儿童的心态,小孩子画画,也不仅仅是画画,各种学习都是,如果面对的是要求,是标准,是批评,孩子很难放心去创造的,而如果他知道,无论他做什么,都能在真实与深刻的地方得到肯定(不是无脑夸一句你很棒,而是真正的看见孩子,看见他有创造力的地方),得到鼓励,那么他就会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敢去创造。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其实就是要去创造这样的场域。
其实要分享的很多,所以今天写下来,我内心的这些变化。希望我自己真实的经历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丁海斌老师(微信号大道儿童艺术,视频号 丁海斌)和赵家兴老师(江苏大学油画系教授,已经退休,微信号 稚幼艺术)的儿童美术教育。另外关于赵老师,一心想做年轻老师的师训,但是其实去年前面尝试了,有一些失败,这次回来,我很想能够帮着赵老师一起把这个事情能够推进起来,如果每次只是L一个人,我们一家机构,麻烦赵老师一对一培训,我心里多有亏欠,我希望在南京或者周边有更多真正在乎教育的朋友,无论家长或者老师,可以有更多人参与进来。

闲来撸猫曼回家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和s梳理了我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及人生的4个十年 (5人喜欢)
- 梦:白菜馅水饺and韭菜馅水饺 (3人喜欢)
- 对照记:双喵镇的2025 VS 双喵镇的2017 (2人喜欢)
- 双喵镇的前世:我为什么要做双喵镇? (6人喜欢)
- 小飞人四重意义上的跳跃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