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归零的97年“斜杠”创业者:她说她会一直忠于自己
尼采说过“要成为自己”,但困难之处在于成为自己这条路上永远缺乏榜样、参照物。小马选择的方式是忠实于自我,这也意味着要忠实于自己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只有自己才能发现和阐释。
# 嘉宾介绍

三年里,小马换了三个状态,从上班族到自由职业者再到创业者,职业也换了多轮,从床垫的品牌运营跨行转向琴馆项目运营、家庭摄影工作室运营。
如果你问小马,这会是你终身的事业么?小马的答案肯定是不是。她的兴趣远没有停止,她还想旅居,想学烘培,想种地......想在这个资源唾手可得,互联网资源串起来的地球村里,尝试更多有意思的事物。
可以说,小马是一个不会将自己套在“职业”框架中的人。

她了解自我的个性,也清晰自我所谓的“暗面”可能就是独一无二的竞争力。她喜欢用职业的技能加上自我的天性不断地探索出一条崭新路的人,并形容自己是“横向发展”的人。她说给自己尝试、试错的机会,并一直保有耐心和温柔,某种程度上就在这个苛刻的社会中成就自我。
1
天生的管理者和运营家
和男友、家人合作创业项目 小马曾在意大利待过五年,学习的专业是艺术音乐与表演学,回国后,仅短暂地上班半年,中间跳槽过两三次,最终还是选择成为自由职业。再之后,她又从品牌运营的自由职业状态转为项目创业人,顺势从上海搬到南京,帮助运营爸爸的琴馆,以及和摄影师男友一起开了家庭摄影的工作室。 为什么没有持续上班,没有继续做自由职业者?小马的解释是不喜欢束缚。
“我记得第一份工作,当时老板不给我交社保,最后交付的工资也和合同完全不符,我走了诉讼这条路,最后把钱追回了。我同时没有办法忍受朝九晚五的打卡生活,有事没事都要被固定在工位上。后来成为自由职业者,当时甲方正好在上海,所以我就一直待在上海,从事品牌运营和活动策划工作。从自由职业角度来看,那一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同时产生了很多的自我否定。自由职业者还是在给别人打工,只是不待在公司里,我还是没有自主权。我希望可以拿回主动权,做一些可掌控的事情”。
小马并没有绞尽脑汁地想到底要做什么样的创业项目,几乎是在家里的床上躺着,灵感就来了——先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
因为爸爸开了一家20年的琴馆,一直都是传统的宣传模式,靠口碑口口相传,而自己过去为各种品牌做运营和策划,她思考不如将这个技能用在现有的案例上。小马决定在琴馆制作琴歌,也开始设置线上授课,除了古琴课之外,还扩充了业务类型,融入年轻人的新视角,开设茶艺课,书画鉴赏课等,每个月坚持做雅集活动,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和男友一起开设家庭摄影工作室,则是小马和男友给外公外婆拍照片时,意外诞生的想法。看到外公外婆在拍摄时表现出的活力和生命力,整个拍摄过程似乎重新发掘了她们性格的另一面,这让小马倍感珍惜。意识到在AI盛行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沟通、相处产生的情绪价值,具有意义的回忆都是AI所不可替代的,这也成为了家庭摄影核心的卖点,她决定和男友一起开设家庭摄影工作室。
尽管不会摄影,没有运营摄影项目的经验,但小马认为自己有很多品牌运营经验,完全可以腾挪,并且自己也是一位消费者,可以从消费角度思考这家摄影工作室的特点,打造出差异化优势。
小马对自己的能力也有充分了解。她擅长策划、统筹、沟通,可以负责工作室前期的拓客,成单,和客户沟通量身定制的拍摄方案等,拥有六年摄影经验的男朋友则负责摄影和后期,这样的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分摊了两个人的责任和压力,也放大了两人的自身优势。

摄影工作室从今年2月份才开始,开工一个月接到了五单,对于小马而言,已经是个不错的成绩,尽管收入不高,但超出了预期,她意识到这条路是可以走下去。
“整个创业过程,全靠自我push,没有甲方一直催着你,我想要达成什么成果就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销售能力是我很早就意识到必须拥有的能力,特别是对于自由职业和创业者而言。我们要把自己包装成产品,为自己这个品牌赋予故事和价值,让目标客户为我们买单,这和我之前做运营的思路很相似。”相比自由职业者、小马认为创业拥有了更大的主动权,至少可以保证和客户双向选择,而并非只等待着客户选择,在初期,她拥有选择客户的能力,同时保证交付工作中,不再受到甲方的干扰,可以对工作室的作品品质进行负责。
2
横向拓宽职业的人
在理解自我的基础上,成就自己
事实上,对很多事物感兴趣,并且拥有好几项技能,总是将注意力投注在不同的事物上,对一个人敏感且善于觉察自我的人,并不是件能轻松接受的事情。
小马就提到自己多次换工作,似乎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方向,尤其是当一些事情做久了之后,她就会觉得无趣。大量的重复、深入对于她而言并不享受,反而会觉得被困住。
好在小马自认是一个非常擅长给自己台阶下的人,她会理性地分析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比如做摄影的男朋友,这辈子只想做摄影,对这件事情有无限的热情热爱,于是才可以在这个领域不不停地深耕。虽然羡慕,但小马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是这样的人,她更像一个横向发展的人。

“我不是一个很专注的人,我是一个多核处理器,属于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回工作消息的人。别人可能会觉得这不专注,但我觉得我拥有很多可能性,我可以同时处理很多事情,这取决你用怎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它。”小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人性,所谓存在必有合理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专注不是一个缺点,只是一个和专注相反的特点。
和很多对自我有怀疑的人一样,小马一度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什么特别擅长的事情,但她从小就喜欢观察别人,同一件事情,她喜欢了解自己和别人不同的反应和处理方式,并且和他人积极探讨。自然而然,她在理解他人的时候也理解了自我,并不断吸纳别人的做事方法,深入了解自己的特别之处,思索中得到的“信息差”,都被小马当作了产品销售给别人,这也成了她在运营品牌时的独特技能。
小马分析了当代兴趣多样的职业人为什么总是会处于自我怀疑状态,这和当下大环境,人们更习惯内化问题,喜欢从自身找问题有关。如“别人为什么欺负你,怎么不欺负别人?”这就是一个典型内化自己的问题。小马表示自己从小就是受到这种质疑声的人,从前甚至会联合全世界一起责备自己,但等到长大后才发现,如果自己都这么对待自己,不包容自己,谁还会在这个世界上无条件地包容自己?

“我一直觉得只有自己才可以无条件地给自己托底,所以我会一直会对自己抱有温柔的宽容,不会对自己太苛刻。别人会说我这样子做不行,我应该怎么做,我不会这么想。我会去分析做这件事情,别人做这件事情背后的动机,给它们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小马解释。
如今小马在不同的赛道做了很多尝试后,仍无法判断,一件事究竟是出于自己的一时兴趣,还是想长期耕耘。在她看来,生命更像是一种拆盲盒的状态,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更感兴趣的方向会不会突然而来。但她明确地知道,自己任何时候都拥有重新开始的能力,“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不停地在变化”。
但小马提到自己还是会将生活掌握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在可控范围内尽可能给自己多点试错的机会,计算好试错成本,不轻易给自己设立局限,也不会过多在意外界的眼光,以自己为坐标,永远清楚自己的方向在哪儿,要过怎样的生活。而这样的人生恐怕才叫做“成就自我”。
1001 自由客 x小马
自由客:在不同的斜杠身份面前,你是如何分配好自己的时间?是否有长期短期的计划? 小马:我的长期计划是从自我出发,安排自发想做的事情和想学的技能,比如下半年我可能想去做义工。以月为单位,以日为单位的短期计划则是工作上的一些档期表。对我来说,目标拆分的越细越有成就感,计划表上的勾越多,就越有热情完成下一个。我不会做太长的计划,特别是疫情之后,我意识到,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你根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疫情之前,我其实已经买好回意大利的机票,找好要去城市的房子,我准备继续读研。后来因为疫情,完全打乱了我的走向,所以我意识到就是做太多的计划,其实也没有什么用。 有的人不做计划会很难受,这也是完全ok的,但我不会,我觉得问题的根本并不是一定要选择某一种特定的方式,而是每个人都需要了解自己,你自己的特性是什么样子,去选择你适合你的生活方式,这才是重点。
自由客:对于一些想要开拓不同技能和职业方向的自由职业者,你有哪些建议或者意见么?
小马:首先是记录你的心流时刻,比如说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非常投入,甚至是感受不到时间在流逝,完成之后,会有巨大的满足感。这件事情很有可能就是你未来其他职业的新可能。
第二是关联性思维,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你掌握的技能可以在其他哪些领域运用到,并且会比在一个全新领域做起来更有效率。像我擅长的是策划和统筹,我会利用这些技能和我男朋友所拥有的摄影技能开展现有的业务,我负责前期的拓客沟通定制方案等,我男朋友就专注于拍摄和后期。这样的分工很大程度上分摊了我们的责任和压力,放大了两个人的自身优势。所以尽可能地多利用自己身边现有的资源,也可以和你的主业进行连接,拥有多样化的知识,多样化的组织知识。
这是一个相对比较艰难的时代,也充满了机会。所以我们要多学习技能,积攒能量。现在有很多线下社群,不同的行业聚集在一起,也是在打破割裂,让我们不再曲线救国,而是自救自助。
跟大家分享一句话,“凡发生事皆有利于我”,每个季节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正如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其实都在无形中被链接,然后在某个出其不意的时机中,进入到我们人生这个作品集当中。

- End -
欢迎自由职业者或者小微创业者 接受我们的采访
后台联系我们
可以帮助你推广你的个人品牌
#今日互动:
对于创业你有哪些心得或是烦恼担忧呢?

© 本文版权归 FreeLab自由客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