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因为一个义人而放弃屠村祝家庄
昨天读到宋江三打祝家庄,胜利之后原本要下令洗荡全村,结果石秀来劝,称此村中也有仁德之人,钟离老先生好心告知村中路线和机关。于是宋江因钟离一人,宽赦整个祝家庄村民,并赏每户一石米。
这个情节实在太美妙。
宋江为什么要屠村,太残忍了吗?
小说从时迁,石秀和杨雄初入祝家庄酒家开始,就不惜笔墨描摹一幅画面:祝家庄人人借兵。各路酒家最显眼处都摆放着兵器,时迁在酒店偷只鸡打个小二,直接就被抓了。宋江一打祝家庄之前,庄客挨家挨户告知村民备战。宋江败退在丛林中迷路,也是村民们观察好汉行军路线,互相报信。
对于宋江和好汉们这样的人,已经“死过“很多次,很多人甚至家人都死光了,家人惨死一次,自己就又多死了一次,在命运反复地炙烤下,他们早已把命看透,惜命是一种耻辱。他们行走江湖,讲的是道理和义气。道理就是,出来打仗,就是赌博,双方都先把命放在牌桌上,赢了就是运气,输了不能把赌注要回去。义气就是,天地不仁,命途不济,若不是兄弟们共用一条命,那纷纷英雄气概早已散作孤魂野鬼。
祝家庄输了,整个村都输了,除了钟离老人一人。
在宋江宽赦全村的这一刻, 那充满紧张、残暴、血腥的祝家庄战场,那横尸遍野的独龙山顶,仿佛突然被一片灿光照亮,梁山好汉们引领着这束光,直铺至村口。
读到这里,你已不知多少次推翻自己对人性的看法:有时贪婪至愚蠢,有时纯真如天使,有时残暴如魔鬼,有时宽赦如天神。真乃荡气回肠。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不讨论一下,总觉不够精细,那就是:钟离老人值不值得。一人的仁德能否救赎全村的罪恶?
我们从小说对钟离老人的表现和石秀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钟离老人可以说是纯纯然出于善心,毫无保留,不藏私心,不怀猜忌,如一个孩童搬天真地相信和帮助石秀。可钟离老人不是一个孩童,他是一个经历沧桑的老人,善良或许可以出于无知,而是仁德必然出于选择,在这个人人皆兵的地方,风声鹤唳的时点,他并不辨析眼前的石秀是敌是友,他只在乎那些暗器,那些迷阵会杀死人,而他选择要做那个恶的消弭者。“土居”在一个 “一是祝家庄当败,二乃恶贯满盈”的地方,不被同化,保持良善,其难度,与反复出生入死无差。
宋江说:“不是你这个老人面上有恩,把你这个村坊尽数洗荡了,不留一家,因为你一家为善,以此饶了你这一境村坊人民。”
31 亚伯拉罕又说:“看哪,我再次斗胆向我主说,假如在那里找到二十个呢?” 耶和华说:“因这二十个的缘故,我也不会毁灭那城。”
32 亚伯拉罕再次说:“请我主不要恼火,容我说最后一次,假如在那里找到十个呢?” 耶和华说:“因这十个的缘故,我也不会毁灭那城。”
—— 创世纪 12:26
亚伯拉罕或许是没有找到那十个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