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买不够,穷人没钱买?
你有想过自己会饿死么?
对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我们而言,食物短缺似乎成了历史,“饿死”则像天方夜谭;然而,在世界的无数角落,仍有人每天忍受着饥饿。明明人类生产的粮食足以养活两倍的地球人口,为什么还会有人饿死?吃的东西就在那里,为何就是没法送给最需要的人?
为了找到答案,马丁·卡帕罗斯走访全球各地,在《饥饿》一书中揭露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富人制造出一群群的穷人,穷人遭受一代代的饥饿;食物分配不均,在于人类文明的失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打开《饥饿》,阅读一个平凡女子为觅食而奔波的一生。
——《鲤》编辑部

“您如果向我保证不外传的话,我可以把我的秘密告诉您。”
阿梅娜低声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同时很谨慎地四处张望了一会儿。我回答她说当然了,我能跟谁说呢。她对我说有时候她烧水时会往里面放点东西,石头啊,树枝啊,当然是趁孩子们不注意的时候。
“孩子们只会看到我在往里面放东西,他们会觉得我在做饭。于是我就说要晚一点饭才能做好,我让他们先睡一会儿,饭好了我叫醒他们。这样他们就能睡得更安稳了。”
我听着。我没有问她第二天孩子们睡醒后是不是会追问她,也没问她这个谎话是怎么一次又一次起作用的:我觉得我不想知道答案。
刚认识哈基姆的时候,阿梅娜觉得自己真正的生活终于开始了。哈基姆人很和善,长得很英俊,对阿梅娜也很好。在房屋租住区里长大的孩子们总喜欢打架,阿梅娜打不过其他小孩,而那些小孩上学了的时候,阿梅娜则属于无法上学的那群人。只有她的一个年纪很大的姑姑在家里教她点阿拉伯语:她害怕自己如果不懂阿拉伯语的话,死后在真主问她话时,她就没办法回答真主了。
但当她遇到哈基姆,以前的一切就都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当时阿梅娜十四岁,人长得很美,也很苗条,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他们只见了两次面,他就对她说想和她结婚。
她当时已经知道他结婚了,他则说他已经不再见自己的老婆了,无论如何他都要和她结婚。阿梅娜有点害怕,因为她不理解哈基姆的做法,但是她试图说服自己哈基姆的老婆不是什么好女人,他和她在一起是不会幸福的。

她那时还不知道很多男人不再见自己的家人是因为已经养不起他们了,这些男人选择离家出走,然后再找个别的女人,幻想着如果重新开始的话结果应该会不一样。于是她答应了他的求婚,说她也希望和他结婚但是她的父母不会同意的,因为他们已经给她选好了婆家,他们是不会希望在这件事上有变动的。哈基姆提议说他们一起逃走,她又紧张又兴奋,她觉得自己的生活终于发生了彻头彻尾的改变。
阿梅娜和哈基姆一起逃到了他位于孟加拉首都达卡郊区一个村子里的一位姐姐的家里。那里的神职人员因为没有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而拒绝给他们证婚,他们只能再找别的神职人员,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位。阿梅娜觉得自己很幸福。
阿梅娜说在村子里住的那些日子是她生命中最幸福的。阿梅娜怀孕了,她和她丈夫在坎兰格查租了间屋子住。坎兰格查是位于达卡郊区的贫民窟。哈基姆开始在那里找活干,他搬过砖、当过陶工,干过很多份不同的工作。
但他们还没有得到自己父母的原谅,哈基姆说这对他们很重要,他也努力了很多次,他说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的幸福。阿梅娜在两位叔叔和一位兄弟的陪伴下回去见过自己的父母,但是他们没有给她开门。阿梅娜在她父母租住的房子门口坐着等了好几天,最后他们终于原谅了她。
哈基姆对她说这太好了,这样他就可以问他们要嫁妆了。

“嫁妆?”
“对,当然了。妇女出嫁时是要带嫁妆的。因为我们是逃走的,所以当时并没带嫁妆。哈基姆说他不在乎,说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和我在一起,但后来就开始向我提嫁妆的事了。我对他说过我爸妈没什么能给他的,然后他就开始打我。他打我,打得很厉害。”
阿梅娜已经记不清细节了:她觉得从那时起她的生活就都一个样了。生越来越多的孩子、挨越来越多的打、有越来越多的悲伤、饥饿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们……我问她是否觉得她的孩子们没有饭吃是符合逻辑的,她看了看我,回答说很多人都挨饿。我又问她很多人都挨饿这事符合逻辑吗,我看出来她对“逻辑”这个词不是很明白,又或者是翻译得不到位,她回答我说如果很多人都吃不饱那是因为这是真主的安排,她也做不了什么。
我又追问她说为什么真主想让她受罪呢,她说她怎么会知道呢:“我怎么会知道呢。真主知道,而我不知道,正因为如此他才是真主啊。”
这就是她的逻辑。

“我总是梦想着自己能成长为一个有智慧的好人,找个好老公,过上好日子,然后再生几个孩子,我会把他们都培养成有智慧的好人。不过我的梦想最后一个都没有实现,因为我嫁给了哈基姆,而且他死了……”
“你说他死了?”
“对,他的腿上长了块脓肿,必须做手术,手术不成功,感染了,他没几天就死了,唉,真是个可怜人。”
她说这番话的时候眼睛也没眨一下,就好像说书人在说着一个重复了无数遍的段子似的,她好似已经忘记了刚刚才给我说过那个男人把她的生活变成了灾难。
“唉,真是个可怜人啊。要是他还活着可能一切会变得不一样。但是他死了,我也永远都变不成一个有智慧的人了,因为我爸妈没钱供我读书……”
“那么现在要改善生活的话你能做点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我能做什么,要实现我的梦想必须花钱,而我没有钱,所以就不可能实现我的梦想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孩子养好,努力让他们能有学上,但是这很难。虽然很难,我觉得还是应该相信我能够做到,我必须让他们做个好人,这样真主问起来的时候我起码可以说自己做到了这点:我把他赐予我的孩子尽我所能地养大了,并且也尽力祈祷了。”
“真主在乎这个吗?”
“我觉得可能不在乎吧,因为如果他喜欢我这样做的话就不会让我受这么多罪了。”
“你觉得怎么样才能让他满意呢?”
“我不知道,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您肯定不相信我也问过自己很多遍这个问题。”
复杂的逻辑,透着忧伤。

“问题是水。”阿梅娜说着,好像是为了让我清楚她在说什么,因为我刚刚对她说我不太清楚他们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有时候我买不到水,我就给他们喝我找来的水,但是喝了那水我们就都会生病。医生对我说就是水闹的,他说我得给他们喝买的水。我想他说的是对的。但问题是很多时候我压根没钱买水。”
在达卡,就和很多其他城市一样,穷人要喝水只能跟水贩买,水贩会用车拉着水经过,但价格要比自来水贵很多,贵四倍到五倍。
“给他们买了水就没钱给他们饭吃了。我该怎么做呢?先生,请您告诉我,我该怎么做呢?”
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第一想法是穷人们的选择很少,或者说他们压根就没得选。但实际上穷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做着选择:吃饭还是喝水,衣服还是屋顶,过得惨还是过得惨。做穷人就意味着永恒的不完整性:一个人只能得到他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的很小一部分。所有的广告商、商人、售货商其实也都在给富人们制造同样的一种感觉:世界上充满了你想要的东西,但你永远没法把他们买全。区别只是富人买不够,穷人没钱买。

“没饭吃的时候我感觉很糟,真的很糟。我感觉胸疼、恶心。但我还是得继续找食物,有时候我只能靠在孩子们身边,试着让他们不要哭。没办法,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命运,我只能接受它,但我不知道这样下去我还能坚持多久。”
“你现在最想要什么?”
“食物,足够的食物。有时候我看到有的人有很多食物,而且他们浪费食物,我觉得很糟糕。我恨这种人。我觉得得有人起来制止这些浪费食物的人,但是要制止他们得有足够的实力,我觉得有足够的实力就得有钱。要是我有钱了我就有足够的实力了,到时候我一定会制止那些人。说真的,我一定会制止他们的,我会惩罚那些人的。”
“但是如果你有钱了,你就属于那些人了,你还会反抗他们吗?”
“不,我永远都不会像他们那样的,就算我有钱了也不会,因为我始终记得挨饿是种什么滋味、没饭吃是种什么滋味。”
“你确定?”
“我当然确定,毫无疑问。”

书名:饥饿
作者:[阿根廷]马丁·卡帕罗斯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望mountain
副标题:全球食物分配体系崩坏现场
原作名:El Hambre
译者:侯健/夏婷婷
ISBN:9787559861184
鲤NEWRITI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如何把日播剧写进小说里? (1人喜欢)
- 他从没想过成为作家,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3人喜欢)
- 好的对白展现行为,而不是解释行为 (4人喜欢)
- 什么样的文学故事,会被戛纳电影节选中? (3人喜欢)
- 作为长跑者的小说家: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