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风暴,古筝后摇
大隐隐于市。在广东中山,「隐藏」着一支后摇乐队。这支乐队已经有 10 多年的历史,但直至今年 1 月,乐迷们才终于在流媒体上听到他们的作品。
他们由一个学习声音艺术(Sonic Art)的老外、一个学古典出身的小提琴老师和一个广东土生土长、几乎每天都有商演的鼓手组成。

他们叫风暴Tempest。
01. 一对学霸“我叫 Donald Kepple,来自新西兰,在中山生活了 12 年。我是在 2006 年认识我的妻子 Judy 的,当时我们都在新西兰国立音乐学院学习。”
Donald 用这样的开头描述乐队的开始 —— 他和小提琴手 Judy 老师目前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新西兰国立音乐学院(New Zealand School of Music)当时刚刚成立一年,由有着 120 多年历史的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音乐系和梅西大学音乐系合并而成。
「维大」偏传统音乐学院设置,有古典音乐表演、作曲和音乐学等专业;「梅大」则有流行爵士演奏创作、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等其他专业。两个音乐系强强联手,意打造更全面的音乐教育。

Donald 到 NZSM 时已经拿到了奥塔哥大学的音乐学本科学位,是冲着「维大」新开设的 Sonic Art 专业去的,这一头就扎进了更深的音乐之路了。
而 Judy 老师本来考的只是「维大」却在这个新的机遇下可以选择到「梅大」的课程,例如「爵士即兴演奏」,给她打开了古典音乐之外更广阔的音乐世界。实际上,在风暴Tempest 的表演中,你能够感受到乐队在大学时代学习的成果:Donald 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古典乐器用摇滚的方式演奏」(Classical instruments played in a rock way),有时他们也会戴上面具,思考一些故事桥段和情节如何呈现。

“ 古典乐的学习确实塑造了我的音乐表达方式,我真诚地相信贝多芬是后摇滚的鼻祖。他给后来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们提供的丰富灵感证明了这一点....我发现这些概念与今天许多被定义为后摇滚的乐队一样相关。” 当提到如何定义后摇滚时,Donald 这样说。

“ 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 Simon Reynolds 关于后摇滚的定义:用非摇滚的方式演奏摇滚乐器。但它相对模糊,我觉得每个人对「后摇滚」是什么都有自己的理解,当他们听到它时就会知道。对于风暴Tempest,我们实际上是古典乐器(钢琴和小提琴),以摇滚的方式演奏 —— 这几乎看起来跟 Reynolds 关于后摇的定义相反,但有时完全相反的方法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我们「以摇滚方式演奏古典乐器」创造了类似「以非摇滚方式演奏的摇滚乐器」的声音。”
在 NZSM 期间,Donald 接触了许多创编音乐的应用程式,Sonic Art 的作品更像是先锋艺术,声音采集、二度创作、音场声场科学、策展布展等等;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外,如其专业之名「声音艺术」,包括了我们耳朵这个感官所可以体会的一切。

Judy 老师除了古典小提琴演奏,还选修了巴洛克小提琴、爵士小提琴、中提琴、室内乐、交响乐团和指挥等课程;在繁忙的学习时间表之外,她还考取惠灵顿市交响乐团,和被推荐到基督城交响乐团等职业乐团兼职工作,一方面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一方面积累了职业乐手的诸多经验。当时还是男女朋友的他们开始了从钢琴和小提琴到电钢琴、电小提琴加 drum track 的合奏历程。

从剧院大堂吧、游轮、老人院到地下音乐酒吧,打下了后期乐队的创作和演奏的坚实基础。 02. 一场风暴风暴Tempest 的诞生,来自一场风暴。
2011 年,Donald 只是在 Logic Pro 上进行一些演练和创作。某天,他驱车前往新西兰惠灵顿南海岸,在一场猛烈的暴风雨中,Donald 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声音,他用「风暴Tempest」这个名字,来标记大自然和贝多芬奏鸣曲的声音。

他们开始了创作。在新西兰,Donald 和 Judy 两个人跟着电脑的鼓点演奏和创作。
直到 2012 年,他们搬到了 Judy 的家乡 —— 广东中山,玩金属乐的 Damien Bentley 加入乐队,三人开始在线下塑造各种音乐场景,三五好友,即兴或戏剧。

那时候,Donald 对「Livehouse」还没有什么概念,也没有对一支乐队线下表演的想象。直到那一年,Donald 去广州看了一场 MONO 的演出,事情便一发不可收拾。2012 年,MONO 第三次来到中国巡演,广州场在TU凸空间。
Donald 看完演出后,“ 那场演出唤醒了我,我发誓我会带着我的乐队到广州的 Livehouse 演奏。”

然而这时候,第一个孩子 Hamish 的出生打乱了 Donald 的宏伟计划,他开始另一个角色 —— 父亲的生活。
乐队计划几乎暂停了 6 年,直至 2018 年,Donald 开始试图创作更宏伟的管弦乐作品 —— 尽管大多数囿于条件并未在现场演出过。
03. 一次复活
2018 年开始,Donald 开启了「Metafisik 工作室」。疫情期间,在这里记录创作,举办一些即兴演出,创作自己的声音艺术装置,并与各流派的音乐家交流。
这也是他视频号名字的来源。同时,Donald 又对中国传统乐器:古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他觉得古筝很后摇。2021 年底,Donald 开始创作含弦乐重奏的作品《Resurrection》,他觉得风暴要复活了。乐队决定做一场风暴复活(Tempest Resurrection)的演出,在招募鼓手的过程中,认识了 Alan。

Alan 是广东中山本地人,有扎实的基础,经常承接各种本地商演 —— 这锻炼了 Alan 无论什么状况都能灵活处理的能力。
往往在创作中,Donald “会先在钢琴上写一首曲子,然后用鼓手把想法塞进去,小提琴的曲调则是最后一部分”,“我们不是一支有主唱的乐队,三角形的所有部分都相等,使得三角形稳定。”尽管在 Alan 看来,有时候 Donald 编出的鼓并不是很好打,但他总能搞定这一切,在乐队的即兴中也能够及时调整节奏,跟上乐队的进行。

《Resurrection》是 Donald 想推荐给大家听风暴Tempest 的首支曲目,“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这是在 2021 年让乐队起死回生的作品。它开始时非常脱节,鼓、键盘和小提琴的节奏各不相同,有的是 6/4拍,有的是 4/4 拍,随着乐句的进行,他们逐渐找到了一致的方式。”
这支 9 分半的曲子,让风暴「复活」。对于未来,Donald 觉得仍然是未知,但乐队开始注册流媒体已经算是一个里程碑。

“我开始重新审视我 2011-2018 年的早期作品,包括第一个仅由一种声音制成的作品。我很想在今年某个时候进入一个专业工作室,制作一张真正的专辑。我们有如此多的片段,在时间的长河里随着我们改变方向消失,但我想在它们消失之前把它们捕捉下来,作为回忆。”Donald 还有另一个愿景:“我再次激动地想要回到我 2018-2019 年的「未完成的后摇交响曲」,但我们只能在一个完整的管弦乐队伴奏下才能演奏它。”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风暴Tempest 已经开始露出头角,过去的积淀也必然渐渐露出,揭晓 Donald 心中的「用古典乐器描绘的后摇滚音景」。
钢琴、古筝、小号...与鼓声和小提琴交织,一点一点勾勒出 Donald 心中的音乐图像:12 年前,在他开车去广州看 MONO 演出的路上,夕阳西下,灯光进入城市的后街,在混凝土大厦的阴影中,交织着蔓生的树根和悬挂的树枝,那本只是一个平常的下午。
但演出结束后,他心中的激动久久不能退却,卷起一阵风暴。
祝好。
EDopamine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New Beat 3.0:回家 (5人喜欢)
- saisa:这片空旷的空间 (2人喜欢)
- 西班牙后摇 (1人喜欢)
- 惘闻首部电影配乐《追幸福的人》发布 (2人喜欢)
- 2025 Can Festival 乐队看点前瞻 (1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