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论语”,点亮心灵——共享图书馆公益讲座记
作者:罗明标

暮春,羽燕湖畔,阳光打开了《论语》……我们仿佛回到了到2500年前,看到了一位老者站在彼岸说:逝者斯夫,不舍昼夜……
一
4月26日下午三点,历史的话筒开启:
孔子的伟大性是什么?
当我们正在思考时,一种铿锵有力的声音:
发现了人。
一个大写的人字在孔子的语录中诞生了。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人文主义者。他是人类最早提出:学习是人进步的最大快乐;学习又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从好学到乐于学。孔子深挖学的内涵,阐述了学的本体意义。

二
“论语”是一部诗意哲学书,采用语录体,经近百年编辑而成。他的成功意味中国文化向前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个时期西方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一批群英人物。人民推动历史,智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论语的诞生,标志着人能弘道的人文思想开始影响社会的变革和前行。论语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政治,二是文学(化),三是士大夫阶层,四是道德形态,五诗学心灵,六是教育意识等等。

三
今天简要讲一讲文化这条线。从孔子到司马迁。孟子从有人类以来,首推孔子的伟大。司马迁是先知识分子时代的旗手,他写了孔子世家,他曾亲自到曲府,对孔子的崇敬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汉以来孔子历史地位的重建司马迁高居头功。
四
兰亭序的诞生,与论语文脉相承。王羲之是中国的书圣,兰亭序的文学意义是历史上散文的里程碑。他对陶渊明的文风和人生观产生了渗透性影响,可以说没有论语的诗意和兰亭序的文采,就没有陶渊明的诗学和人格光芒。

五
陶以后中国主流文化的脉络已构成,即中国诗学的高峰期拔开云雾见峥嵘。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王维到孟浩然,以陶为气象的诗学审美影响越来越大。接下来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特别是白居易亲自前往陶渊明的故乡,写过几十首仿陶诗,对提高陶渊明对宋代的影响力,重建了新的诗学通道。
六
宋代,是中国文化的春天,也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期,朱熹对孔子爱不释手,对陶渊明崇拜至尊。到苏东坡形成了崇拜陶渊明的巅峰。他曾说过:陶诗是他平生最爱的诗,陶诗的伟大超过了李白和杜甫等。苏东坡是中国后知识分子的旗手,他对后世的影响最大最深。

七
东坡之后陆游、家轩等一批大诗人对陶渊明的推崇达到了历史高潮。家轩在他的词里反复出现只愧识陶太晚的诗句。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从宋以后转向了一种变形的崇拜。
八
从论语的本体来说,学习是为己,不是为人。为己,就是修心成仁,达到仁者爱人,人人爱人的和而不同的世界。但大学丶中庸、理学等等,他们曲解了论语和孔子,这是中国历史的误区,是中国文化读书做官论的陷阱。
我再说一遍,读书是修心,不是为了做官和赚钱。至于只有有文化和知识才有谋求幸福和财富之路,这是另一个概念。人生的路是痛苦的,人生的目的是幸福的。痛苦,是人类的铺路石,幸福是目标。

九
论语,是一部集知识丶智慧和思想于体的中华第一书。他的编辑前后历经百年左右。他的注释书达三千多种,字数近3亿左右。今天时间有限我只讲”知识”部分。以后有机会再讲智慧和思想。
十
什么是知识?知识是认识事物的方法和经验。论语的知识包括几个大方向:
1,人知识
2,书知识
3,礼乐诗知识
4,哲学和历史知识
5,教育知识等等
今天只讲人知识。即认识人、理解人、做人等等。在人类有史以来对人认识最深刻的就是孔子。他认识的高度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从我心出发,为他人思考。这种伟大不是口号,是人生经验的体悟。只有在实践中践行了才有产生对接的可能性。

十一
孔子在生活中勤学,好问,忠信,他自己所言:十里内像她一样勤奋的人有,但像他那样好学的人没有。从好学到乐于学,构成了孔子人生的文化境界。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从学到好学到乐于学,是孔子一贯如此的人生认知。
十二
孔子的一生,活了七十三岁。就从他三十而立开始,他至少讲过几十万字的话,其语言的经典和生命内涵之博大,可想而知。一部论语,只有一万三四千字,其中家喻户晓的哲诗之语就有近三百句。
十三
一天,有国君问孔子:
是否用一句话,就能让国家繁荣昌盛?这样的提问既愚蠢又聪明。谁能回答?我认为无人知晓。但孔子的知识就这样伟大,他说:
知为君之难,可以兴国。
五个字成为治国之法宝。在人类历史上谁有这种知识和智慧!知难而奋进,知难而珍惜,知难而学习,知难而团结,知难而图治等等

十四
人生短短几十年,活明白的不多。人生的困惑是永恒的。因为生是什么?死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有人问孔子:
死,是什么?
孔子说:你连生都不知,又怎知死?智慧,完美,知识厚度大,且回答的让人反思而不消气。
十五
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孝道即是道德的力量又是义务和责任。子夏问孔子:我孝顺父母,天天为他们做好吃的,是否算尽孝了?孔子说:
尽孝道,为父母分忧做事是好样的,但难就难在你的脸色好不好看。用一张苦瓜脸尽孝,那是折老人家的寿。
孔子观察事物入木三分。
十六
论语,是一部诗意哲学书。所谓诗,语言有诗学之美和诗美之境。如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太阳升起时我卷怀大道,到夕阳西下,我死了也无限美好。这种美,非圣者,心境不达也。
又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看:朋友一远方一快乐。这是永恒的诗情,论语的诗眼是“人”。
孔子爱人而仁,得仁而爱人。论语关于诗的直述有近二十句。
论语的文化重构就是:诗学。所以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今天因时间关系,我最后讲一个问题:君子与小人。孔子一生讲的最多的就是君子与小人。有一句话你们记住:
君子之德是风,小人之德是草。
风,天地之气;草,天地之野。风之美,天地呼应,风过之,草必倒。我们就是这个时代的风,是春天的风,是吹遍大地万物兴盛的风。
今天的讲座要感谢共享图书馆、感谢长沙市女企业家协会,感谢东篱酌院。谢谢大家的分享,我们永远向春天出发……
2024年4月27日 退思斋
(图片:由罗明标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