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行人看来,怎样辨别靠谱的「全屋定制」?
首先要有工厂对吧。
定制要有工厂这个要求不过分,因为定制涉及个性化的东西非常多需要高强度整合,不仅仅是尺寸,还包括具体每件家具每个区域的功能,还有不同空间不同的风格选择。
没有工厂其落实,整合协同的能力要大大受限。
虽然有索菲亚&IDG 的股权投资,但我依然是正经八百的做原木定制工厂的厂狗,这是我们的宁河


这是我们的南通工厂



两个工厂,两万多平。
那怎么辨别有没有工厂呢?你打开小红书简单一搜一大堆挂着工厂店的其实并没有工厂,好多只是接单甩单的销售公司。
有个很简单辨别方法,下载打开「天眼查」「企查查」等软件,可以搜一下你关注的公司。
我没事查了六七个,公司及法人和股东关联公司里,几乎都没有工厂。其实这个很正常,接单甩单的轻资产生意谁不爱?
其次,好的定制家具企业,标准化一定要做的好
对于全屋定制来说,看起来客户定制的是家具,实际上业主定制的是包含家具生产在内的服务,至少包含五个部分:量尺、需求理解与设计,拆单与生产,交付,售后。
换句话说,定制家具不是购买小单件,下完单等物流就行了,它的链条长,不管是业主还是交付的商家都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耐心尤其业主本人,在定制家具过程中,可能也同样要付出比较多的时间成本:
1、要基于装修思想,生活理念,有初步的大概的模糊的需要;
2、要配合设计师上门量尺,要有耐心与设计师碰撞需求;
3、要有耐心过方案,找到契合点摒弃非必要的;
4、还要有时间了解定制厂家的产品与服务,做功课;……
但是对于定制的企业来讲,必须有标准化,必须有标准化,必须有标准。
好多人说,定制不都标准化的吗?并不是!
即使在材料和生产上比较「标准」的颗粒板,大量的设计标准对接还非常落后,前面效果图软件,功能绘图软件,然后这些图汇聚到一个人手里转未 CAD,工厂 再进行拆单下料生产……
这个过程环节多,极易出错。
对原木定制,这就更难了,因为原木的风格边角细节更多,其工艺特殊性更强。因此如果没有标准化,是不堪设想的。
业主付出这么多金钱和时间精力,反过来工厂如果没有标准化设计对接,其结果就是前面设计个大概,后面生产大概,细节对不上,效果跟不上。
量尺这个最基础的工作涉及的细节都非常多


要考虑墙的三线垂平,考虑各种弧形、斜面、U型空间的因素,还有空间中如暖气等各种管道、出风口、踢脚线等各种避让,来确保家具安装得严丝合缝。可以进行布局

这之后,才可以进入更细致的每一件家具本身的设计。此时,设计师应该依靠什么标准进行设计呢?比如跨度可以做多大,门板造型抽屉该如何结合,内嵌外飘怎么选择,推拉平开怎么结合空间?
这个时候要有一个面向设计师的指导手册,在我司,这叫设计标准手册

有了设计标准手册以及产品标准模型以后,理解公司产品结构设计就简单了,不会再为不知道怎么画而烦恼,也不会再出现没有标准模型可参考的困境,更好上手了。有据可依,有标准可循,做设计就会更顺畅更自信更专业。
在客户看来,可以完成可见即可得,而且基本可以保证,只要设计师可以给设计的再生产就是符合标准的。
下图是我司设计师在送货安装现场,设计师见证了量尺设计对方案,并最终在客户家落地的全过程

这是一个石家庄业主从设计到安装的对比


我们的设计标准手册,面向设计师有 200 多页,每一个设计师都要进行严格的设计标准软件技术培训工厂工艺培训,最终进行答辩考核上岗。
为啥如此严格?从设计到交付,前面最关键的就是设计师!我们经常会对我们的客户说:我们设计师都是良禽人!也就是都是我们公司的正式员工。
很多人不是说是废话吗?某个品牌的设计师难道不是这个品牌的吗?其实并不是,目前代理与加盟仍然是家具行业主流的商业模式,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业主接触到的设计师,是加盟商或者连锁店的。
因此我们才会遇到一个传统板材定制友商们的经典之问:你们是怎么降低设计师流动的?
这个上市公司的友商,能问这样的问题,很显然就是他们面对着较为严重的设计师流失问题。那反过来说,加盟店或者代理商的设计师,为什么会流动性大呢?
几个原因:
第一个是缺乏企业归属感,设计师与品牌的关系弱,而与加盟店老板的关系强。设计师容易沦为单纯工具人,设计师基本是套模来推动成交。
第二个是设计师有时候会有大量的销售工作。所谓电销,就是加盟店向品牌方或者平台方购买潜在客户的电话号码,进行外呼。然后「免费」上面量尺,约到店看方案套模,平均大约量尺8个才能做一个客户。是非常低效和反人性的销售模式,对设计师来说消耗人格。
第三个设计师有大量的售后工作需要处理。客户签订合同后,设计师在群里,要承接各种问题,包括非设计原因的售后问题。往往在一个品牌做的越多,累积客户越多,需要处理的潜在售后问题越多,设计师的负担越重,自己的有效益的时间就会越少,所以到最后干脆不干了,换一家,甩掉「包袱」。下图是某热门吐槽定制装修的视频下面,一个「苦逼」设计师的留言,就知道有多苦逼了

这些大量低效工作,尤其电销非常的消耗人格,在安装前夜甚至出现焦虑和辗转无眠,就怕现场师傅和客户打来电话,因为前面的工作以快速签单为目标,导致很多东西粗糙慌乱,后面出状况的概率非常大,往往一次安装率只有50%。
我们的一些设计师,就是从原来代理商加盟商转过来的,在聚会的时候会说:现在安装之前,我终于能睡着觉了,我终于不用追着客户一天跑八家量尺,出5分钟套模了。
那我们是怎么样设计师把注意力更为单纯的集中在「设计」本职上呢,回到前面说的,我们的「设计师都是良禽人」意味着几件事:
1、我们的设计师,是良禽的正式员工,归属感是很强的,享受企业共同的发展机遇,我们设计了成长的模式,设计师的每一次积累,都对自己都有价值。每一位设计师都要经历非常细致的技术培训,最终进行设计答辩

2、良禽是有这售前与交付售后的完善体系支撑,我们的设计师不会去扫楼,不会去做免费量尺的事情,套摸出图拉客户到店下定,而是在售前的支持下,把客户的需求和预算框定,让客户明白我们的用料工艺价格和服务。这让设计师的工作更纯粹,在「与人们一起成就梦想的家」这件事上,与客户是共同的合作伙伴和战友,更有尊严。下图是最近签订合同后,交付团队人接手后续工作。
3、设计师标准是为了设计师放开手脚去操作。而数字化生产是家具能够可见可得的关键,数字生产是打通设计图到工厂拆单图纸的人工操作瓶颈。人工操作有主观犯错的可能,且受限于人员数量和技术培训,带宽有限。数字对接是让设计图到工厂模型还原是自动的,这样以确保精确还原设计,让家具定制可见即可得。还有匹配工厂的生产工艺手册,前面设计师有设计师标准,后端工厂有生产标准,前后对接减少误解和损耗。
可以细讲一下专业化交付
看起来只是个沟通问题,其实同样是一个标准化对接的问题

良禽一次安装率 84.3%,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第1点:良禽的原木定制,是积累十年经验标准化基础上的专业定制。面向设计师和客户有设计工艺标准底座,面向生产线有生产工艺标准,中间有参数化数字化的工具底座。这些让空间定制到家具交付,从量尺设计到拆单生产,都是统一在一个标准之下,精确还原设计,可见即可得。
第 2 点:仿照汽车交付的 PDI 模式,产品出厂前要进行试安装,设置了包括选料用料工艺五金等超过 50+的项目检查。结合分工段的质量监督,让潜在问题不出厂,保证产品交付现场的精准落地。
第 3 点:定制家具的每一个组件,从生产到 PDI 试安装到拆开打包,到拆包组装,建设了一套完成识别导视系统。也确保每一个组件,每个模板每一个抽屉都能快速精准归位,安装更简单,效率更高,让客户现场的无聊等待时间变得更短。三居室的全屋定制,一天都能搞定。
第 4 点:与专业平台定制战略合作模式,依托平台保证服务监督专业培训严格考核,层层筛选,每一位师都是傅真正的百里挑一,已经覆盖全国 200+城市,共计 2000+熟悉良禽拆装系统的熟手安装师傅。我们深知安装现场师傅队伍的重要性,这几天全体提升安装现场的能力和细节。
第 5 点:定制物流服务,工厂打包专业,运送过程专业,并且真正意义上让客户当“甩手掌柜”:无序客户搬运,无序客户自己拆包,保障运输是小和安全。
第 6 点:提前发送客师傅信息,上门前就知道师傅的具体情况面貌和联系方式,给客户提供确定性和安全感。
第 7 点:师傅上门前明确6大项 50+条细则服务流程规范,明确师傅上门服务统一交付标准,上门签签字上交公司留存。
第 8 点:现场 10 项验收标准,客户按条验收签字,确认高质量交付。
第 9 点:建设了一只交付&售后铁军,围绕 5 年保修终身维修的庄严承诺,交付团队协调「工厂生产进度」「物流运输节点」「安装师傅动态」,简化沟通界面,避免客户多头沟通,尽量减少环节,以协同到达尽量一次上门解决问题为目标,提升交付效率提升客户感知,节省客户时间。





总而言之,「与人们一起成就梦想的家」绝不是虚话,而是渗透到看得见看不见的很多环节里,最终让客户感知更好,体验更佳效率更高,这是我们所理解的真正的「创造客户家具价值」
周末南京有客户交付,这个是量尺之初

涉及量尺的细节非常多

效果图

细节尺寸

专业的安装交付现场

装好的效果

晒一些客户的返图





外部形成标准与流程,这些好评也证实记录了这些






以上
木匠小强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挑选实木家具,除了看材质还要关心什么? (4人喜欢)
- 为什么花很多钱买了爆款家具单品,却依然装不好自己的家? (10人喜欢)
- 坐标三线小城,河南周口200㎡大平层,美得豪不费力! (1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