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今日阅读
查看话题 >论元春赐婚
薛宝钗在送宫花的章节是落选了。因为热毒是表示她的志向(饮冰之疾),而热毒发病,表示她的志向受到了挫折,那一定就是落选。全书她只发了这一次病,证明落选之后她再无志向方面的困扰,也证明她后续并无嫁宝玉之心。
热毒的论证详见 《宝钗底稿》之二——以雪堂寄寓人间世
元春对宝钗一定是非常欣赏的。在省亲宴上同夸钗黛二人,见二人如娇花软玉,但赐礼物只是宝钗与宝玉一样,一定是元春示婚的暗示。
(也有意见说元春赐礼只是因为宝钗是客。但薛姨妈也是客,她的礼物与贾政、王夫人等级,所以元春一定是示婚。)
我并不认为贾母希望纳宝钗为孙媳。从她问宝琴的八字、问甄三小姐有人家了没有,可知她的标准是宝琴这样的人品或甄家那样的门第。所以她不过问宝钗,不是因为薛家,是因为宝钗比较深沉世故,不是活泼纯真的类型。
贾母和王夫人确实可以每月入宫,从这个暗线只能推测,元春或与二人沟通过,或王夫人每月都去、而贾母去得少甚至没去。或者贾母表示过否定或不置可否,王夫人表示过或有意向。而薛姨妈不见得不可以表态,省亲在元宵,赐礼在端午,王夫人有足够的时间回来征求薛姨妈的意见。
薛姨妈对待宝钗的婚事的态度,是开放式的,有她的红线论为证。
薛姨妈道:“我的儿,你们女孩儿家那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儿,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那怕隔着海呢,若有姻缘的,终久有机会作成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已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作为从金陵搬过来就直接住进贾府的女眷,她在京城没什么社交,只能寄希望于贾府这个社交平台,衍生宝钗的相亲机会。比如贾母的寿诞宴、王子腾家两次生日宴、王子腾嫁女的宴会、以及贾府其他成员自己的亲朋关系,都是潜在的机会。所以她认为宝钗只要找到类似薛科与岫烟那种和谐的婆家就可以,并不一定是宝玉,但也不是不可以是宝玉。至少从黛玉当众喂酒的元宵宴,薛姨妈是可以确定宝黛的感情关系了。在这种随缘的前提下,薛姨妈才可能那么洒脱地表示替黛玉去向贾母提亲。
薛姨妈说自己对宝玉“我虽无人可给”,已经在黛玉当众喂酒、贾母借批谎批评黛玉、宝玉发疯之后。她在这前三个情节点,早已知悉宝黛的感情,所以她即便有心想撮合钗玉,此时也打消了念头。无人可给,只是她自谦罢了。
我认为元春就是在这种各方都不确定的阶段,自己也不确定地表示了一下,相当于自己单方面表态、暗示,但亲事的确定还是听贾母的。
红麝串的章节下一章就是清虚观打醮。贾母在张真人和全家面前表示宝玉这孩子不该早娶,相当于回绝了张真人,也回绝了元春。她说的“不该早娶”只是话术,她问宝琴的八字就是这年冬天,时间上只过了半年。不见得过了半年就不算早娶了。
另外,在后书黛玉去世、钗玉成亲之前,我认为应该有个明确的情节推动钗玉成亲。总不至于黛玉死了,宝玉娶谁,就剩宝钗了,所以就你俩了。况且宝钗也早就不在贾府了。按照红楼梦的对称风,我猜测就是元春又提议了一次。从情节顺序上,黛死、钗嫁、抄家,而抄家应该是元春死后发生的,所以元春可以示意钗嫁。纯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