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骷髅幻戏图》——透过宋人的眼睛看生死
《骷髅幻戏图》是内南宋画师李嵩的一幅作品,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绘在长27.1厘米、宽26.3厘米的绢面团扇上,内容怪异,与传统的古代中国作画风格大相径庭,充满着浓厚的魔幻主义色彩,历史家对其寓意解读不一,简直称得上是中国画史之谜。

画面描述
画面左侧画着一具非常醒目的大骷髅,头戴纱质幞头,身着半透明长衫,看得见胸腔骨骼,右腿弓立、左腿蜷缩的席地而坐,右手正在操作悬丝傀儡;而悬挂在十余条丝线上的傀儡又偏偏是一具小骷髅,正手足舞蹈。画面右边有小孩作爬扑状,似乎对大小骷髅充满兴趣,完全被吸引,伸出一只手想抓住小骷髅。在小孩身后有一妇女,伸双手要去扶前面的小孩。在大骷髅身后,有另一妇女席地盘腿而坐,袒露左乳,怀抱一正在吸乳的婴儿,脸庞却转向画面右侧,视线越过大骷髅,关注着右边的小孩和妇女,流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画面解读
图中对比强烈——哺乳妇女怀抱代表生命的婴儿与化为白骨代表死亡的大骷髅的冲突。视觉上带来了荒诞、不合理的冲击,到底什么这样安排?一生一死,或许就是李嵩想表达的含义。宋元时期,骷髅乃是一种常见的关于人的谐谑隐喻,但随着时光流逝,逐渐被人遗忘。道家的齐物、乐死,佛家的寂灭、涅槃,是骷髅幻戏的思想渊源,是生也是死,正应了庄子的“未尝死、未尝生”。该画作还展示了李嵩个人谐谑有趣之格调,并体现了这种思想渊源。根据历史资料,左边的大小骷髅与右边的妇女儿童相对称,可以看见,二者动作也十分相似,不仅体现了对生与死的思考,或许还表达了因果轮回、命运是否存在的思考。

自古以来,大家对于《骷髅幻戏图》的解读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解读算接受较为普遍的,大部分人认可这幅画主要是对生与死的思考,生死一线之隔,何者谓生?何者已死?生与死之间的人生又是否有细线造就的命运之说?无论如何,好好对待自己的生活,不负现在、不惧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