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圳、香港、北京之行:唔好中意你,那座城的City walk
- 贰肆年的三月十三日,一个没什么特别的晚上,我看到了李宗盛开演唱会的讯息,想着就近天津去听,但不遂人愿的天津站一票难求,最终选了最远的深圳,一场深港京的旅程就此注定。
- 说起李宗盛这个人,我是没什么记忆的,除却他那一首著名的《山丘》,印象太深,歌曲本身有一种难以摆脱沉重宿命的无力之感,李宗盛也用这首歌道尽了自己的大半生的沧桑与失意。这个中年大叔是个有魅力的“渣男”,演唱会中途,有个朋友大胆吼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渣男,李宗盛!这短短勇气,只言片语,爱意满满了。是小心的责备,亦是诚心的祝愿,你好。李宗盛经历了三次婚姻,数得清的几段感情纠葛,如今,他亲自抚养两个孩子,还依旧热爱音乐。虽然乐坛新人频出,加之年逾六十的年纪,但李宗盛就是李宗盛,无人替代。人人都爱李宗盛,人人都恨李宗盛。当《爱已成往事》旋律响起,我一秒回到李宗盛营造的《霸王别姬》的意境之中。虽然这首流行歌曲与陈凯歌导演营造的电影的宏大叙事略显格格不入,最终,电影和歌曲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经典。这首歌是李宗盛与林忆莲的爱情之歌,也是霸王也虞姬的诀别之曲。“忘了我就没有痛,将往事留在风中。”这个词决绝又深情款款,很难不让人动容。还没到深圳,朋友就嘱托我,说她很爱李宗盛的那一曲《晚婚》,可别忘记录上一段现场。而我,深怕错过《晚婚》,“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 我一边举起手机,一边仔细听着,默契的录了一段。他唱的真的好好啊,现场的控场能力,节奏,氛围都好,唯一不好的是我,听歌,泪流满面……在他的歌词中爱的死去活来,哭得隐忍肆意。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恋!
- 第一次来深圳,对它的最初印象是满街满眼的漂亮男女,打扮时髦,谈吐得体,自然而言流露出特立独行的一面,很难说是这座城的滋养,还是骨子里的体现。就连出租车司机也是西服笔挺,眼神凌厉,语言俏皮,一句一个老板,似乎让我这个外乡人都飘飘然了。深圳这座城,真是像深圳城市景观《闯》刻画的形象一般,一位肌腱发达的巨人,用尽力气推开一重大门。敢拼敢闯,敢为人先,这或许是特区城市应有的品质。与《闯》志气相通的《拓荒牛》,也是深圳精神象征的著名雕塑。这头充满力量感的大牛,充分体现了“深圳精神——开拓、创新、团结、奉献八个大字”。一直以来,牛给人的感觉就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只是这头巨牛,不仅憨厚结实,也不乏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实力。对于这座城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我和朋友走在深圳街头,身后时不时飞速擦肩而过的摩的,搞得我俩左躲右闪,唯恐避之不及,路过的猫猫也被惊到了,吓得花容失色。经过了一段路。我们来到了荔香路,我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虽然烈日灼心,真的是很美的街景,绿植各有自己的姿态,很具美感。我的赞美之情朋友也听到了,只是他专心赶路,或是太大男子主义的男孩子,把我这个并不柔弱的女子抛诸脑后,只顾自顾自走在前面。
- 深博古代馆就藏在同心路,用过午餐后,我俩准时出现在场馆门前。我还在回味方才的地方美味,那碗隆江猪脚饭很有滋味,猪脚和腊肠的双拼,搭配本地特有的辣椒酱,辣椒好辣,却最懂凡人胃。就在我出神的片刻,朋友早已锁定好存包处。行李箱太大了,我火速通过安检,把它塞进前台的一角落。如果不来深博,会有遗憾,来了深博,更加遗憾。二层以上场馆布展暂不对外开放,我有点心不在焉,绕到二层坐电梯,竟不知坐往哪个方向,只顾自顾自的心猿意马。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鸟尊,深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则是褐彩牡丹纹经瓶。该瓶造型秀美,为广东窑场产品,无论从纹样还是技法都深受多省多地影响,正如深圳这座城一样,是多元文化的产物。我把刻有此纹样的纪念币揣到怀里,欢喜之情如高中及第。
- 四月十三日,恰逢捷克艺术家阿尔丰斯·穆夏展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展出,iMuseumapp 温馨提示:这是一个收费较高的商业展览。88元一位的费用,确实也不算亲民。展厅空间不大,展出的画作不多,但布展极精致。在男艺术家的凝视下,精致的只能是女人——美好的、凋零的、纯真的、妩媚的、顽皮的、宁静的,性格迥异,风情不同。之前看展我总陶醉于物,现在则钟情于人物。没有什么比人物更值得花时间去看的了。就像穆夏的《卡萨》这幅画,整幅画以绿色为基调,画中的女子,神情木讷,浑身上下流露出一股腐败的气息。原来这幅画作讲得是:一位叫做卡萨的匈牙利女孩,在决定进入修道院之前,被一位风流的王子诱惑后怀孕,之后又遭王子抛弃,因此卡萨失去了理智,成为了艺术中经典的疯女人。这真的是一出爱情悲剧啊。说起因爱成疯的女性形象,简直不要太多啊。这不由得令我联想起电影《罗丹的情人》中为爱痴狂的罗丹的情人——卡蜜儿·克劳戴尔。现实中的卡蜜儿容貌姣好,才华横溢,她与罗丹是忘年恋,历史上的她,艺术成就甚至超越了罗丹,只是受限于时代对女性的束缚,所以她只能做大师背后的女人,不配拥有姓名。法国女演员阿佳妮把卡蜜儿的癫狂和绝望乃至深情演绎到极致,真是一个令人心碎到痛的爱情悲剧。阿佳妮的表演给影迷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戏里戏外她都是那个妩媚不羁的艺术家。相较女艺术家,男性艺术家更善于通过艺术来伪装自己。临近穆夏展尾声,看到穆夏如此顽皮的粉饰太平,我不由得想起了泰坦尼克号中,最令人捧腹的一场戏——罗丝非常认真的赞许着杰克的艺术才能,她说即便杰克在给自己画人体画的时候,也是极度专注的,从未闪现任何邪念。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穆夏的电视片中,穆夏被描绘成一个专业度极高,天赋极好的艺术家,让他画人体画像的女士络绎不绝,大家交口称赞穆夏对待艺术的严肃认真,以及他描摹女性身体时,总是正经的很,丝毫没有流露出邪恶的想法。呵,男性艺术家啊,真的是太缺少想象力与说服力了吧。
- 今天,我和朋友参观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体验了紫禁一日。香港故宫太有香港特色了。一进去,白墙黑字就写着: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隶属西九文化管理局,并非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分馆,而是合作伙伴。要想读懂字中深意,仔细参观你就会发现——一件件展品,大气磅礴且不失精美,中西文化的碰撞,在香港故宫中最易获得。电视片中的皇帝,也是一副地道的香港面孔,总与北京电视片中的皇帝形象大相径庭。你敏锐的能感受到两者的不同,因为这种天然的差异,我更加的好奇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气韵了。
- 场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乾隆帝的爱情故事,因为年轻人都善于八卦别人的爱欲。我俩有样学样,安心的平躺在环形沙发上,那沙发质地柔软,绝对的助眠神器。为了别人的爱情,我们又迫使自己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眼睛直愣愣地盯着天花板,生怕错过一丝一毫。天花板镶嵌的是一个圆形的天幕,用粤语、普通话、英语循环播放着乾隆的已故爱妻的幻象。我们带入梦境中的乾隆,缅怀孝贤纯皇后。画面中,时而蝴蝶翩翩,双宿双飞,时而龙凤交叠,缠绵悱恻,时而又别离、生死的大字拖着倩影入画。粤语的唱词,悲悲切切,情深似海,意味悠长。正如乾隆帝写的爱情诗:信人生之如梦兮,了万事之皆虚。呜呼!叹,凄凄惨惨戚戚。爱情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事呢。馆内别有洞天,馆外景色宜人。碧海蓝天,高楼大厦,行驶的船只,轻柔的海风,吹得人心花怒放。我俩宛若电影里逃离生活的无脚鸟,飞啊飞的,落在了一片无名岛,不知何去何从。
- 乘港铁,我们来到了诚品书店(希慎广场店)。这个书店所有的体验感,全部源自书店的女售货员,她操着一口香港国语,不用太费力,我俩全都能懂。我选了三本书籍,有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蒋勋的《爱欲书》,还有最后一本是法国旅行文学的巅峰杰作《世界之用》。三本书皆用竖版繁体中文排版,折扣下来不足四百大洋,真的是贵哩。结账十分,女售货员只因扫码枪不好用,就焦虑的疾呼:别这样啊,好不好,拜托。言语娇嗔,好似港剧女主在佯装作态,不知所措的朋友显得愈加忐忑,似乎是对他所做的事不大自信,惹得我尴尬不已。
- 我们遇到的香港人都太有特色了,他们比香港这座城还要有故事感。精致这个词都不是太贴切,应该用港风港味,与众不同来形容呢。晚上我俩下榻香港酒店,我擅自定了海景房,位于湾仔道4号,湾景国际-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房间非常舒适,抽屉里整齐摆放着一本圣经,我无心翻阅,只想果腹。我用香港本土美团点了两份米线,花了90大洋,包含小费。外卖员连电话都没拨通,只是速速把餐食放在酒店大堂,并给我软件上,用简写的英文留下讯息,意思是餐食放于酒店大堂,请自取,谢谢。米线味道不多做评价,只是肥牛给的量很足,相较内地的薄薄两片肉,顿感两地良心。来港之前,我一直纠结,看一场什么电影。是经典老片,还是分级新作。我精心的挑选杨德昌的《牯岭少年杀人事件》和《一一》,却因影片时长和价格被迫放弃。之后今年奥斯卡大热影片《可怜的东西》成为了我的备选,在香港,电影是分级的,像这种限制级的影片,值得去体验一把,更何况是艾玛·斯通的封后之作。或许是对自己外语不够自信,另择了一部香港女导演的新作《但愿人长久》去看。这部由祝紫嫣编剧导演,关锦鹏监制的作品。简述了来自湖南的新移民的两姊妹在香港的成长,除了面对身份认同,贫穷还有就是家里常年吸毒的父亲。小时候的两姊妹在父亲的影响下苟活,长大后,她们可以反抗父亲,逃离父亲,但她们发现自己的喜好,都天然的带着父亲的影子,都与童年的某个回忆有关系。整部影片非常私人化,拍得很是含蓄,祝紫嫣一直想学着欧洲艺术导演的拍摄手法,极简的对白,工整的构图,弱化冲突,突出情感交织,反复出现的流动意向,结尾戛然而止,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只是她想面面俱到——移民的身份认同,姊妹情,父女情,爱情,通通涉及,但又只是蜻蜓点水,面面没有说透,有点遗憾。不过电影又让我俩放松了两个钟头,想来也是一件幸事,比起虚假的合家欢,我更喜欢淡淡的情感。电影是在英皇剧院看的,每个观众都看的很认真,就连我手机屏幕常亮,后排的香港先生好声提醒,请您专心。这种氛围,很难不令人感动。
- 穿过博物馆道,第二天,我们再次造访西九龙文化区,这次我们参观了M+博物馆,它是亚洲首家全球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馆内涵盖了设计、建筑、流动影像、视觉艺术等多个维度。这座维港海旁不一样的博物馆,绝对给你带来别样的体验。顺着参观路线,我俩走进了一个昏暗的房间,房间内有一方小小的屏幕,播放着斑驳的影像信息,聆听声音,也只需静静地戴上耳机,我特意地睁大眼睛,看见了介绍墙上内容,影像的创作者是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常客——阿彼察邦·维拉斯塔古,他是泰国著名的独立电影导演,成名作《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这种东南亚的流动影像,近似于语焉不详的意识流影片,蕴含了传统和信仰的元素,风格杂糅了纪实与虚构,绝对颇受小众影迷的追捧与偏爱。房间的另一个角落,是电光火石在滋啦作响,捕捉到炫彩的一瞬,下一秒就是黑漆漆的一片。类似于这种原始的天然景观,M+不止一处。我记忆中,毕赣导演的电影《金刚经》也出现过闪电,他也是阿彼察邦的影迷,也与这位泰国导演情义相通,只怪他们太像。再走进一个房间,墙上的介绍郑重告知参观者:展览中部分展品含敏感内容,部分房间的光暗及声浪有所变化,敬请留意。一副巨大的中国山水画作闯入我的视野,这画作太大,太细致,太敏感了,它也只能存在于M+博物馆。敏感的不止画作,还有深陷其中羞涩的我,我继续观看,像一个置身事内却不知情的少年。看展的过程中,我很关注展品旁的文字。这一次,文字又提醒我:此房间非常昏暗,眼睛适应需时,入内请务必小心。这很难让我不好奇心作祟,需小心点什么呢。进去以后,我才发现,这漆黑的房间内,耳旁是呼呼的各色声响,轻柔且静谧,我什么也看不见,心里生出了恐惧之情,门近在咫尺,我寸步难行,像被结实的困在这里,更恐怖的是,空间内还有其他人,只是我看不见他们,又知晓他们的存在……我们在M+逛了3个钟头,但依然只窥探了很少很浅的部分,这种优质的艺术展,浪费一整天的时间,都是一种极致享受。下午,我和朋友前往香港的维多利亚港,4块的天星小轮,让我俩体验了一把海港的浪漫。维港景色美得纯粹,海水湛蓝,船只也旧得有味道。在船上的我们拥挤的吹吹海风,享受着一份快乐。在香港,我没有去排队购买富豪雪糕,因为在深圳吃过了。朋友浑然不知富豪雪糕的来历,只是我一味的想尝尝味道,毕竟不是小孩子了,对体验过的东西,不再想要。我俩又去坐了香港的摩天轮,我以为无论是博物馆、电影还是书店,我俩玩的都好快乐,就算是拥挤的天星小轮,也玩的尽兴,只是摩天轮,没有在傍晚时分乘坐,确实少了一点feel,我无聊的望向窗外,朋友也忙着帮忙情侣拍照,我俩都没有再说些什么。我们预定了,晚间十点十分折返深圳的高铁车票,时间还算宽裕,我在高铁站,挑选了好久,带给亲朋的手信,但这丝毫没能激起朋友的购物欲,他现在只有食欲,其他的一概不会关心。我们中饭与晚饭,都是在高铁站内一家名为添好运的茶餐厅用的。只有这次,我才得知,朋友对香菜的嫌恶,我避开了所有带香菜的食物。点了鲜虾烧麦、脱骨凤爪、招牌肠粉、外加两听冰镇可乐,我们吃得比较开心,朋友对位于高铁站内的茶餐厅,评价很是可以。他家,味道不错、出餐速度、服务也没差,人均过百,算得上合格,蛮好啦。他大快朵颐,像是在享受米其林,我对他的评价不置可否。我,常常因为一个人,爱上一种食物,食物只是陪衬,重点是,和谁一起。
- 北京这座城,我有一千种爱上它的理由。它是最不易书写的,只因我俩有理不清的故事。下了飞机,我独自一人逛了国博,不似之前的相遇,有人陪伴,这次的我,有些狼狈。一个培根芝士面包,一个培根火腿重磅三明治,外加我的快乐肥宅水,这一餐好饱。来这里逛的年轻人,多是礼貌有佳的,与我拼桌的小姐姐就好声客气,我俩没什么眼神交流,大家都有点局促,一番风卷残云过后,我对她说:你慢用,我走了,她这才看清我的面庞。国博的简餐味道真心好,只需49大洋,比起之前去过几座城,很是亲民。这次来国博,我对文创的兴趣大于展品,我精心给自己挑选了玉龙项链,兴致冲冲地戴在脖子上,简直开心得不得了。故宫博物院、天安门城楼、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广场都离得近,我一路走来,一路走马观花,也收获到,一份快乐。四月十八日,正值第14届北影节的开幕的时间,我的北京之行,只为此而来。这次北影节有展映,我最偏爱的阿佳妮的代表作《着魔》,只可惜这种热门影片,很难能与我产生连结。我在逛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时候,就时刻惦记北影节的抢票时间,时间一分一秒的走过,看着秒针一点点的挪动,我恍若走过了一个世纪。最终,我抢到了《帝王》、《法外之徒》、《偷窥狂》三部影片的票。《帝王》这部VR影片,不要太酷炫。全程英文对白无字幕,用手与电影中的人和物进行互动,裂开的地面吱嘎作响,一重门又一重门,我徒手抓起飞鱼投向远方,梦中的故事荒诞不经,环顾四周,上天入地,飞机滑破苍穹的宁静,远处的神像震怒,近处的父亲无言。你手写着我陌生的字母,我俩就这样僵持着,直至剧情自然推进,谁是帝王?40分钟的体验感不要太棒,或许某个节点,电影和游戏会强强联合,成为主流。我笨拙的互动,几度卡壳,虽然不是太丝滑,但第一次的新奇体验,值得一张毛爷爷。戈达尔的《法外之徒》经典到无数经典致敬,《偷窥狂》最终的高潮又惊险又刺激。所有观众在电影结束十分,礼貌的鼓掌致谢,座无虚席,已然证明电影的魅力。电影无论以哪种面貌示人,她都足够迷人,足够致幻。
- 十九号的中午,我才抵晋,下车的第一时间,收获了朋友一句:欢迎回家,旅途的疲惫,我把它抛诸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