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D
我小时候就是bpd边缘型人格障碍,原因是我爸是npd,然后我也算是遗传了一些不好的基因吧,加上npd后天的"培养"最后就造就了一个典型的bpd出来。年轻的时候真的很怕被抛弃,超级没有安全感,情绪变化特别大,讨好型人格,自我认同感低,又很极端,还有自残倾向,害怕被拒绝所以先把别人推开,喜欢人为制造drama的情节,虐人虐己。一直到很后期我都还是一个典型的bpd,也就是这两年才稍稍好转的。我认为我能好起来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1,用一些外力给自己制造安全感,安全的氛围,比如说买上属于自己的车子和房子,再存一大笔钱。很现实的问题是bpd缺乏安全感,是危机意识比较重的体现,从小时候开始就很怕自己一旦被抛弃就会面临死亡危险。当在物质层面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不再有"死亡危险"的顾虑之后,精神层面的安全感缺失也会得到极大极大的缓解。
2,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bpd始终是活在别人的评论里的,他们对自己可谓一无所知,必须通过别人的喜欢和爱才能感知自我的存在。而为了使自我存在,就必须得到偏爱,所以bpd会讨好,会奉承,会为了得到别人的偏爱去改变自己原有的形态。拿我自己举个例子,我喜欢A男,我发现他喜欢会弹钢琴的女人,我就会去学习弹钢琴,我喜欢B男,他喜欢会画画的女人,我就会去学画画,当下里我是6认为自己发自内心对这些感兴趣,学的很认真,很快,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就能达到一定的水准,但是当我对A男B男下头以后,我对这些爱好也再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我也并不是真的有这些爱好,我只是容易被影响,习惯性迎合他人的嗜好。而当一个bpd开始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为迎合别人而去喜欢一个东西的时候,将进入一种正向循环,会越来越专注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赞赏自己,当自己在自己眼中熠熠生辉时bpd的自我意识才算是觉醒了,那一刻,外界的声音全部消失了,世界变得安静又美好。
3,可以忍耐的空窗期,和情绪的控制。bpd无法忍耐空窗期,但是作为一个老"患者"我认为,空窗期极为重要,在孤独的时候,我们会更加真切的理解,到底什么样的关系是适合自己的,而不是为了摆脱寂寞去拉着一个不适合的人下水,这样其实是极度残忍的。虽然我还是没有建立长期关系的能力,但是我通过独处,已经发现了比较peace的相处之道,不再因为别人不能秒回我信息,或者那句话说错了这些"小事情"就出现剧烈的情感波动。当然还是情绪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我会分析,这种波动到底是因为bpd敏感症发作还是他人真的做了不好的事,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我会自我消化,确保不因为自己的问题影响到别人,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我也不会规避问题,不懂就问及时沟通。
所以即便是bpd这么奇葩的人格障碍,也不是完全无解,当你知道自己有病的时候,你的病已经好了一大半,最怕就是有病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