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的你,会感谢今年避开这4个坑的自己。

考研中,尽管每个同学备考的时间有所差异,但我们可以把考研,简单分为三个阶段。
夯实基础期、实务练习期、冲刺模考期。
无论你是以一年为期进行备考,还是以三个月为限进行备考,这种划分方式都会让你的复习更有重点,且效率更高。
对于大部分刚刚考试备考的同学而言,当下无疑是第一个阶段——夯实基础期,顾名思义,就是扎扎实实阅读书目、大量观影、打好基础。那么?这个阶段的备考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
01.现阶段要练答题吗?
不要!
考研的第一个阶段——夯实基础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建立起你对这门学科的基本认知和积累,这一阶段我们该做的事包括但不限于:阅读参考书目、观影、听课、构建思维导图……
因此,这一阶段我们复习的重心,就是扎扎实实学习专业知识。尽管输出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你没有积累起足够的知识储备就急着以答题方式进行练习的话,我们的思路会比较单一且薄弱,在考场上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一个已经准备好的题目和答案,而是将我们从现在起积累起的的知识储备,灵活运用在考场上。

当然,在答题实务期正式到来之前,为了让大家保持思维的活跃,培养起输出的意识,我们也为大家安排了数次主题讨论,包括在相对应的剧作、广电策划与实务等注重实操的课程中,我们也会安排相应的阶段性练习,帮助大家慢慢提高输出能力。
因此,不必担心现在的自己看到题目不知道怎么去答,这非常正常,我们一步一步慢慢积累,做好每个阶段该做的事,上岸便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02.参考书少就好考吗?
不是!
参考书目是大家在择校及备考过程中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初次接触考研的同学而言,会简单通过比较不同院校参考书目的多少来衡量备考难度。
但我们想说的是:参考书目的多少、难易,并不与备考难度成正相关关系。与真题相比,参考书目的重要性要小得多(尤其是当你备考热门院校时)。
举个例子🌰,南京大学戏剧与影视专硕,官方给出的参考书只有一本——《戏剧艺术十五讲》,只有一本参考书目,全部背会的话就能上岸了吗?当然不是,在真题中,涉及到的内容包罗万象,仅凭这一本书显然是完全不够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学校在进行考察时,是以“学科”为单位去进行考察,希望考生能够掌握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受限于某几本参考书目。
因此,无论是我们的课程设定还是笔记编排,我们都是以“学科”为单位去践行设计,希望能快速帮大家树立起一个学科框架和概念。
在课程与笔记之外,尽可能多地去阅读院校参考书目及其他相关书目,让你的框架逐渐丰满起来,从而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03.招生人数多就好考吗?
不一定!
在同学们初次接触到招生简章时,往往会以招生人数作为判断上岸难度的唯一指标,诚然,招生人数是判断院校难度的指标之一,但在判断难度时,要综合真题、报录比、院校地区等等因素综合考虑。
举个例子🌰,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自珠海校区成立后,招生人数大幅增加,24级计划招生130人(含推免名额27人),实际招生102人,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但这就意味着北师大好考吗?
2024年招生目录:

当然不是,无论是其真题难度、报录比、复试分数线,都指向了它的较高难度,因此在判断难度时,招生人数仅仅能作为其中一个指标,不可完全依此判断。
04.分数线高就难考吗?
不一定!
由于同学们未经历过考研,所经历过的大考如高考,都是以分数作为指标的。但是,即便是高考,由于各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题目难度、批改松紧不同,同样的分数在不同地区的含义也是不同的。
但考研中,我们仅将地区划分为A区与B区两个区域,分数线有10分的差距,但各个院校都采取自命题的方式,这使得难度和批改有了较大的差异。
举个例子🌰,今年的双非院校中,川师大题目难度相对基础,给分也较为宽松,造成了考生中大批400+,分数线也达到了383分。
尽管分数线较高,但川师大招生名额较多且有明显的扩招趋势、真题相对基础、给分较为宽松,综合难度来判断的话,川师大的难度整体而言还是比较中等的。
希望能够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