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与霸权
写在前面
很早就想整理下自己的这个想法了,只是一直感觉涉及到的主题太宽,不是一下子可以说清楚的,担心信息搜集和梳理的不充分,论述起来在逻辑上不够严密或者论据不够充分。但是鉴于这个主题的重要性,并考虑到短期内我并不能改变现状在这个问题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直到自己满意,我想与其一直想写,不如利用假期的一点时间至少对自己的想法做一个简单的记录。
关于流动
流动这个词汇刻在我的脑子里面源于之前所看的一本书,KK的《必然》,这本书翻译的超级烂,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我今天把这本书翻出来,发现我竟然还在书的空白处记录了很多笔记,还有对一些翻译的纠正。 Flowing是《必然》这本书的一个章节,KK在这本书中给出了未来的十大趋势,其中Flowing是其中的第三个。
我的大脑是场景记忆,就是像电影胶片一样可以看到图像,但是看不到时间标签,我依然可以记得看了那本书不久我开车带着同事杨红,大概是要去吉利的路上跟他分享我读这本书的体会,在我说到Flowing这一章的时候,我们开车正好在莘庄立交的一个岔路口要开出去。我之所以对这个场景如此记忆深刻,是因为我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流动可以产生巨大的价值,这不仅仅适用于数字行业,还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整个人类社会,更令人感觉震惊的是,我意识到谁能控制流动,谁就掌握了这个世界的霸权。
从当前的人类社会的运行机制来看,最核心的流动包含交通、信息、金融和能源四个要素,它们其中任何一个都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接下来我只分别从它们的流动属性以及它们的价值来分别进行论述。
价值与权力
在我们阐述价值之前,需要澄清一个事实,就是价值本身就隐含着分配的含义,而存在分配就意味这存在权力,绝对的权力就是霸权。反之,如果一件东西任何人都可以无限的获取,而且永远不会缺少,那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它就没有价值,没有价值就不会存在分配,也就不需要权力。简单说,价值存在本身就意味着权力的存在。 接下来我们在论述每一个要素的时候都从价值和权力两个角度来着眼。
交通
价值
交通运输业实际上是物和人的流动,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三维的时空中,而且在已掌握的物理学原理之上,我们还没有发现更好的改变位置的技术手段,而这又是人类社会的运行不可缺少的,因此交通运输业是人类社会得以运行的基本要素之一。尽管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某些交通运输的要求降低了,比如疫情之后我们更加使用在线会议或者在家工作,但是放眼世界,交通运输的需求以及其价值还在持续攀升。
2020年全球的物流成本达到了9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前全球GDP总和85.24万亿的10.7%,这里包含了空运,水运和陆运。注意这里还只是物流的价值,人员流动的价值还不在内。

运输本质上就是把人或者物从一地移动到另一地,从这个意义上可能更容易理解交通行业的规模和价值,而完成这一点以来基础设施,装备和服务。公路,码头,铁路,机场等都是基础设施,汽车、轮船、飞机等都是装备,它们每一种都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在中国的政府的统计公告中可以非常方面的查找到这些数据。
服务的量化更容易理解,可使用用货物的重量或者人数乘上距离来表示。2022年是疫情期间,这一年中国全年完成营业性货运量506.63亿吨,比上年下降3.1%,完成货物周转量226160.96亿吨公里、增长3.4%。完成营业性客运量55.87亿人、下降32.7%,完成旅客周转量12921.54亿人公里、下降34.6%。2022年国家统计的中国人口是141,175万人,也就是为了维持14.2亿人当前水准下的社会和经济运行,需要平均为每人安排15,927吨公里的货运,以及每人909公里的公共交通旅客周转(这个数字感觉有点少)。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306/content_6887539.htm疫情之后,我国交通运输的也各个数字均出现了明显的增幅,https://www.mot.gov.cn/2024zhengcejd/202404/t20240418_4130443.html
权力
这样一个巨大规模的行业,构成了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运行的命脉。现在回想在疫情期间被封控在家不能出门去想要去的地方,也难以获得自己想要的物资的时候,不难理解交通运输业背后是多么大的权力。对于个人如此,在世界格局之下对国家也是如此,如果中国的货物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或者如果中国的凌空被封锁,那无疑对于国家来说无疑意味着生存权的威胁。
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平衡和分配权力,这个世界已经建立了现有的政治体系用于分配交通控制的权力,这里暂且不就此展开,日后再搜集信息补充。
未来
事实上交通运输业在世界格局下的竞争和权力的争夺还不限于此。传统的水陆空交通之外,任何新的交通领域,也意味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权力。比如低空领域,也就是1000米以下的空间的交通正在快速发展,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飞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涉及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两大场景。 2023年,中国注册无人机数量达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无人机飞行时长达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有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约2000家、运营企业近2万家。 根据部分研究机构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4/content_6943071.htm
从地球表面到太空甚至其他星际的交通是另一个新兴的交通领域。事实上,地球周边的轨道已经非常拥挤。以Starlink为例, “星链”系统共规划 3 期,总规模接近 4.2 万颗卫星,由 3 层卫星网络组成,包括距 离地面 340km 和 550km 的极低地球轨道卫星 9102 颗,以及 1150km 的低轨卫星 2825 颗。 就像城市道路或者高速路为了保证安全通常的行驶需要制定交通规则一样,在地球轨道上也必须具有相关规则, 以避免在太空中出现碰撞和凯斯勒症候( Kessler Syndrome )的灾难性结果。这包含对飞行器的离轨能力的要求,以及对碎片的监督和预警机制。
从人类发展的历程来说,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性一直在增加,并且通过技术手段不断进行突破,使得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从而满足人类社会加速运行,从这个角度来说除非可以实现人体或者物品的瞬间的转移,否则人类在这个方向的探索将永无止境。而无论物流,还是人的流动,控制这些流动的背后的权力,将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一国之内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之间永远争夺的对象。
终局
交通的物理学本质在宏观上是物质的空间移动,在我们生存在宇宙中,所有有质量的物质的最高速度就是光速,而速度的定义是距离除以时间。任何空间都是在坐标系中进行定义的,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是生活在三维空间之中的,而如果坐标系的定义不再是我们理解的现实世界,那么交通的极限就会突破光速,两个天体之间之间可以通过虫洞进行连接,在虫洞的两端的信息传递通过量子纠缠,那么交通就不需要时间。我们知道信息的本质是能量,能量的本质就是物质。连接我们可以理解的两个时空世界的虫洞就可以实现交通的终局,这是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之间的联系,也是交通的终局。
惠勒是费曼的老师,他认为世界的微观本质就是信息,信息的传递可以跨越宏观的时空,虫洞的两端就是两个时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狭义的交通就是在给定的时空中,而交通的终局是穿过时空在两个平行时空中进行物质的“传递”,于其说是传递,不如说是重生。
信息
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不难理解,如果信息不进行传递和感知,那么可以认为信息本身并不存在。所以信息如果不进行传递从社会学的意义上就不会产生任何价值。
金融
能源
价值
在《文明的度量》一书中,能量是消耗是衡量文明的一个重要度量。从原始社会开始,一个人维持基本生存的能量每天是大概2000大卡,虽然人类科技的发展,人类消耗的能量逐渐增加,到了工业革命的时候大概达到了20000大卡。工业革命之后,这条曲线开始飞速增长,到今天这个速度仍然没有放慢。不难理解,每个人每年消耗的能量跟其生活水平密切相关,我们的日常生活除了事物,交通,通讯,住宅,娱乐本身和其背后的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消耗能量。个人消耗的能量跟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水平关系密切。比如到了2022年世界上平均个人能量消耗最多的国家是卡塔尔,达到194,222kWh,而孟加拉国只有2,912kWh。中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消耗的能量的在1965年还是2122kWh,到了2022年已经达到了31,051kWh。
在《趣味生活简史》中的最后,作者不仅感叹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这个地球的资源和能量根本无法支撑每个人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无论是否愿意接受现实,能源的短缺是这个实现这个世界平等的重要障碍。

《光电帝国》中记述了电的发明和爱迪生与特斯拉的直流电与交流电之争,电灯的发明是在1979年,大概在100年后,我在中国的河北农村还是一个三岁的孩子,那个时候主要的照明工具还是煤油灯,电灯虽然刚刚接到家里,但是仍然是一个奢侈品,不是万不得已,家里人并不愿意点亮它那昏黄的灯光。事实上,即使到了2019年地球上还有7.6亿人的无法用上电。

能源的消耗毫无疑问是经济价值的重要指标。这个背后就是庞大能源工业,它包含的不同能源的制造,转换和传递。从历史上来看,正式不断发现和利用了新的能源形式,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发展。如果依靠单一的能源,工业革命之后对煤炭的使用,但是直到1910年煤炭的能量才超过了生物质能源,到了1965年石油超过了煤炭提供的能量,至今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构成。但是人类的需求似乎越加贪婪,不断发现使用更多的能源,而于此同时能源短缺不仅没有改善,而是越发紧张。

随着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能源产业的规模也飞速膨胀。
#人气创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