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有参差,精神当推扬——读《湖南人的境界》
书籍: 《湖南人的境界》
作者: 王开林
出版社:岳麓书社
书籍链接: 《湖南人的境界》
书评链接:境界有参差,精神当推扬
几年前,偶得一本小书《近百年湖南学风》,作者是钱基博先生(钱钟书之父),先生选定近百年(1943年写成)17位湖南杰出人物,皆是好学深思之士,先生通过介绍其人其事诵说湖南学风传统,然人虽限于湖南,而其人为天下士,其事亦天下事。先生“张皇湖南,而不为湖南,为天下;诵说先贤,而不为先贤,为今人”。
如今,又得到一本“厚”书——王开林先生花费五年时间写就的《湖南人的境界》。先生以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四重人生境界为纲,遍数2000年来杰出的100余位湖南人物,带我们领略湖湘文化,体会人生境界。
四重境界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自然境界
荆天棘地浑无畏;血性雄心好逞强。 ——作者题记
自然境界里的人,“为人行事喜欢凭直觉、顺本性、从习俗,有讲究而无深究,有常识而无精识”,
自然境界也有几种:心气奇高,血性尤冲;岂畏强御,专开硬弓;朴实为尚,廉俭益崇;孜孜无倦,休休有容。
(一)心气奇高,血性尤冲。湖南人爱吃辣,这可能是血性冲的原因之一,但也恰恰干什么事都又一股冲劲。心气高,意味着好胜心强,不服输,不认怂。
1、如曾国藩,治湘军最重士气,士气是哪来的?正是由于湘人有血性,好胜心强,所以士气高。
说曾国藩好胜心强,比如他在长沙训练湘勇,时时被当地同僚排挤,且被整个兵士仇恨,险些伤及性命,曾国藩发愤募勇万人,成就湘军,正因他的好胜心强。
曾国藩的好胜心强,年轻时与人比文才,比书法也就罢了,到了晚年,读到好文章还要比较一下自己是否写得出。读吴南屏的文章,吴南屏老而笔耕不辍,曾国藩才愧叹不如。
2、再如左宗棠,心气极高。有一个故事,左小时候,塾师养了一缸金鱼,靠产子多少预估门徒升学率,一年产子多,预估哪些人能通过,却没提左宗棠,左气愤之,瞅个机会把金鱼都弄死了。如果故事是真的,足见左心气之高,好胜心之强。
左曾言:“吾昔以一举人办天下事,气不高,何有济?”心气高,对自己要求也高,阻力大时才能办成事。
(二)岂畏强御,专开硬弓。湖南人不畏敌强,有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气概,我就跟你硬刚,看最后倒下的是谁!
1、清乾隆时兵科给事中谢振定,性情火烈,办差铁面无私,从不畏惧权贵。一日和珅的妾弟驾着和珅的豪车在街上横冲直撞,惊扰百姓,别人敢怒不敢言,谢振定碰到可不管那些,把他拽下车当街鞭笞,还把和珅的豪车给烧了。从此得了个“烧车御史”的绰号,声名远播。
(三)朴实为尚,廉俭益崇。湖南人质朴无华,因着地域影响,民风使然。湖南人朴实,然后便“廉俭”。
1、陶澍为官三十余载,极为清廉,交口称赞。他的座右铭是:“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
2、廉洁一事,林则徐堪称楷模,其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曾国藩、左宗棠都视其为表率,曾常用养廉银周济贫苦学者和书生,左长期将养廉银资助公益事业,家用只占很小的份额。
3、胡林翼勤俭持家,他任湖北巡抚时,七叔求他寄钱回家,他答复:“我有钱,须做流传百年之好事,或培植人才,或追崇先祖,断不至自谋家计也。“
(四)孜孜无倦,休休有容。想要事业有成,莫不重视一个“勤“字,所谓闻鸡起舞是也。
1、曾国藩曾书“治军之道,以'勤’字为先。身勤则强,佚则病;家勤则兴懒则衰;国勤则治,怠则乱;军勤则胜,惰则败。“曾国藩兄弟俩位及人臣,曾按照世家的价值标准教诲子弟:世家勤而豪门逸,世家俭而豪门奢,因此世家恒久远,豪门易沉沦。
2、齐白石二十七岁才学绘画,何以成为大师?唯勤而已。他学刻印总刻不好,向好友抱怨,好友给他出了个笨办法:挑一担南山础石,苦练,随刻随磨去,石尽可功成。他果然下苦工练习。齐白石一生作画不辍,鲜有停歇,大师成于此精神。
二、功利境界
先人数步居阵首;快意几回走极端。 ——作者题记
道德境界里的人,“视社会与个人为对立的双方,若要更好地生存,自己就必须又快又多地获私利、故而占有欲强烈。”
功利境界也分:偏离中轨,好走极端;甘居阵首,敢为人先;屈蠖求伸,舍道用权;造命讲狠,改运通玄。
(一)偏离中轨,好走极端。蔡元培谈论湖南人才时,曾说:“湖南人性质沈毅,守旧时固然守得很凶,趋新时也趋得很急。”的确,湖南人性格“霸蛮“,特立独行,做事多不留余地,好走极端。
1、曾国藩曾自书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截去中间,只取两端。但正是这种极端,凡事拼尽的精神,才募勇万人,成就湘军。
2、湖南人的极端从下面一事也看看出:1890年,广东已有近五十座基督教堂,湖南没有一座;全国有一千多所教会学校,湖南没有一所。湖南人拒绝外来文化入侵做得可谓极端。
3、蔡锷欣赏袁世凯是难得的人才,在推荐袁做总统时,他挺袁毫无保留;可在袁贼心终显要称帝时,他也倒袁得最为彻底。两极化的对比彰显其极端的个性。
(二)甘居阵首,敢为人先。湖南人素以勇敢著称,临乱而喜怒无形,镇定自若。湖南人喜干大事,好立奇功,好为天下先,有着“舍我其谁“的霸气。
1、曾国藩曾因友人推动,竟然冒犯天威,递上《敬陈圣三端预防流弊疏》,针砭时政竟连咸丰帝也骂了进去。曾要做敢为人先的谏臣,上疏直言不讳,措辞激切,咸丰帝大怒,幸得一众大臣用“主圣臣直”圆场求情,没有当场治罪。
2、再说郭嵩焘,他敢为人先,出使英、法,在中国外交史上写下了开创性的篇章,其三年出使开眼看世界后的远见卓识,对后来更多国人的觉醒是有莫大功劳的。
(三)屈蠖求伸,舍道用权。湖南人奋勇,但并非莽夫,也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
1、如曾国藩、胡林翼者,历经磨难后,也能够审时度势,屈蠖求伸,忍常人所不能忍,又能避一时之锋芒,事急从权,想法曲线救国。曾国藩募练湘勇,与标兵多有冲突,标兵作乱围攻曾国藩,曾国藩求助巡抚才摆平。事后幕僚劝曾国藩上奏严惩标兵和怂恿的官员,曾国藩却隐忍下来,不做正面冲突激化矛盾,而是表面低调,暗地发奋,募勇万人,取得成功。
(四)造命讲狠,改运通玄。湖南人看待命运,采用二分法:一半操之在天,原始家境、时势,无法改变,此宿命也;另一半则操之在我,后天运势,就看个人努力奋斗了。
在造命改运一途,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都有其见解。曾国藩书与弟荃:不可刚愎,应有强毅之气。事再难,也怕尽心尽力者,且一个群体齐心合力,抱团取暖,相比个人艰难造命,其优势格外明显。从湘军就可见一二。
三、道德境界
取义争先,虽千万人吾往矣;求才恐后,纵二三子谁疑哉! ——作者题记
道德境界里的人,“看清楚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并非彼此对立的双方,而是互相成全的两面故而广谋公利,普惠众生,贡献的愿望和牺牲的精神始终在线,以此为自身最大的快慰和满足。”
道德境界有:疾恶如仇,除恶务尽;小德出入,大德严谨;玉成佳士,善待精英;仗义行侠,见危授命。
(一)疾恶如仇,除恶务尽。湖南人性情刚烈,也便嫉恶如仇,碰到恶徒恶行,往往除恶务尽。
1、倘若杀了一人,能救众人,是菩萨行,曾国藩曾撰联称赞彭玉麟:“烈士肝肠名士胆,杀人手段活人心。“即是包含大乘佛谛之语,所谓除暴安良,惩恶扬善。彭玉麟带领水师血战江南时,确实杀人很多,只九洑洲一役就歼敌一万多;但彭玉麟杀人,也有原则,从不屠杀手无寸铁的俘虏、降卒和平民。
2、三国赤壁时,黄盖效命于周瑜帐下,献计火攻,周瑜命其执行。《三国演义》中给黄盖加了场苦肉计,“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让之后黄盖给曹操递书假投降更顺理成章。黄盖领船队投降,实则船上全是易燃物,靠得近了再全部点燃,曹兵死伤难计其数,吴蜀以弱胜强。
(二)小德出入,大德严谨。成功者往往德厚量宏,大德无隐。
1、同治年间,捻军猖狂,曾国藩主张分兵堵截,直隶总督刘长佑主张合兵围剿,幕僚担忧其意见与曾公相左,刘长佑说只看事理,不虑其他。曾国藩看了奏疏后果然不生气,赞同刘的分析精准。
2、胡林翼中年以后患咯血症,曾服用名医王远仲配制的草药而痊愈。可在黄州带兵时,军情紧张,过度劳累致咯血复发,幕僚有意请王远仲前来,胡林翼却说:“安可因己求生,置人危地!”之后胡林翼不幸盛年而殁。
(三)玉成佳士,善待精英。湖南人对玉成佳士,往往不遗余力。
1、大帅曾国藩玉成的文臣武将很多:左宗棠、李鸿章、沈保桢、彭玉麟……左宗棠玉成的也不少。文豪王闿运玉成的人才,学术方面有廖平,政治方面有杨锐、杨度,文艺方面有“王门匠”(铜匠曾招吉、铁匠张正旸、木匠齐白石)。
2、郭嵩焘出使英法,对严复推崇备至,逢人说项,继任者曾纪泽奖誉之余,不免批评严复“狂傲矜张”,并且指出其汉文方面的瑕疵。严复补齐短板,日后用正宗的文言文翻译《天演论》等西洋名著介绍到中国,贡献卓著。
(四)仗义行侠,见危授命。“侠之大者解民于倒悬救民于水火,使万千生灵幸免于涂炭,不计一己之生死。做豪侠,他乐意;做烈士,他们甘心。“
1、彭子民是北宋时广西官员董必的下属,苏轼谪居海南,董必为了讨好宰相章惇,想派人害死苏轼。彭子民为救苏轼,规劝董必要考虑自己的身后事,董必顿悟,便只是把苏轼赶出住所做做样子,敷衍交差。
2、元军南下攻破潭州时,统帅阿里海牙决意屠城,百姓命悬一线。隐居泉溪的欧道孤身策杖进人军门,意欲劝敌军将帅打消屠城的念头。临行前有人劝阻别白白送命,他回答:“我血染刀斧,有什么可惜!万一能够救活全城人命,好处就太大了。”欧道凭血气之勇奔赴敌营,成功说动了阿里海牙,保得长沙百姓周全,善莫大焉。
四、天地境界
受自由意志之激发;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作者题记
天地境界里的人不受现实的束缚拘囿,可以“与天地参”,“须知天,视自身为宇宙一分子,对宇宙作出贡献。”
天地境界包含:任意遨游,潜心探索;竭诚传道,发愤立说;爱物仁民,敬天知过;俯视沧海,冲决网罗。
(一)任意遨游,潜心探索。遍数历史,湖南的大师和名家不是很多,但他们却任意遨游,凭靠自由意志和创造精神展示独特的风采。
1、欧阳询初学王羲之的书法,后潜心研习,风格逐渐演变,笔力险劲,独成一体,其一生苦心孤诣,至晚年,书法艺术炉火纯青,有人比之为“草里蛇惊,云间电发”“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2、书法大师怀素以狂草著称,他以自然为师,不拘于成法,是为“真洒脱者、真淡泊者、真狂放者、真逍遥者”,当然,怀素也有精勤一面,自由加努力,终至化境。
3、齐白石到五十多岁时忽然风格巨变,他蜕去一身匠气,追求自然的精神,直抵造化之美,他衰年求变的勇气,不亚于“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侠士。
(二)竭诚传道,发愤立说。湖南的军政人才辈出,可在学术上的佼佼者确实少有,近代之前有两尊大神——道学鼻祖周敦颐和学术泰斗王夫之。
1、周敦颐博学力行,所著《太极图说》,可谓“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他创立了“无极一太极一阴阳五行一万物化生”的宇宙论哲学系统和以“诚”为核心的道德形而上学理论体系。
另外,周敦颐区区一百余字篇幅的短文《爱莲说》就将“清正”的要义导人文中,启谛心智,流传千古,不断教化人心,这个贡献着实了不起。
2、近代举一例: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志》百卷,前后十余载修订三版,内容涉及域外各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历史、文化历法、风俗、宗教等众多门类,堪称集大成的百科全书。魏源的目的就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三)爱物仁民,敬天知过。《论语》讲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既难以预知,也无法抗拒,被孔子列为三畏之首。湖南人以勇毅刚强著称,即便功成名就,也知畏慎天命,从而爱物仁民,知过改过。
1、陶澍每夜记录日间行事,持之以恒,不断复检自己的言行、反省和改正自己的过错。
2、曾国藩长年奉行《日课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所谓主敬,即敬天地,敬尊长,敬圣贤。曾在居敬、穷理、笃行三方面越做越好。
(四)俯视沧海,冲决网罗。
梁启超下过一个结论:“谭浏阳志节、学行、思想,为我中国二十世纪开幕第一人,不待言矣。” 谭嗣同视天地万物为牢笼,智者恒觉察受困于其中,本出身优渥的他,自律极严,从无官宦子弟不良习气,他不畏艰险,不惧生死,重重围困之中,誓要冲决网罗,愿担负责任,为中华之变革而奔先,为中国之自强而奋勇,他具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气概,他具备了做“开幕第一人”的资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钱基博先生曾说:“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国。其地水少而山多,重山迭岭,滩河峻激,而舟车不易为交通。顽石赭土,地质刚坚,而民性多流于倔强。以故风气锢塞,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宏识孤怀,今茹古,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
湖南人的精神特质被钱老概况全了:“风气自创”“宏识孤怀”“独立自由之思想”“坚强不磨之志节”。“湖湘学风独异,轻考据而重义理,谋经世以致实用,湘籍读书人普遍具备家国意识和责任担当。”
王开林先生本书以冯友兰先生的四重人生境界为纲,以100余位湖南历史人物,展现湖湘人文风气,思想学识,为华夏所贡献,为中国树精神。王先生所书400多页40余万字内容,我所简要举例列出的不过10余位先贤的个别事迹,实在难述其万一,还望诸君自行参读,遨游其间。
附录:
王开林先生形象化地将湖南人的精神总结为以下九种,列出以咨书友品评:
其一,锤子精神:霸蛮,铁打铁,硬碰硬;
其二,骡子精神:刻苦耐劳,负重行远;
其三,钻子精神:务实,没有火,就钻燧取火;
其四,辣子精神:嫉恶如仇,除恶务尽;
其五,起子精神:健斗,而且善斗,专治各种不服;
其六,链子精神:信赖团队,融入团队,支撑团队;
其七,驽子精神:目标明确,趋向极端,虽千万人吾往矣;
其八,椽子精神:不畏缩,该出头时就出头;
其九,柱子精神:负责到底,即使风雨如磐,也坚挺如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