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五天的洛杉矶流水账 (1)
当我要给人讲洛杉矶的经历和感受时,会因为信息量太大而一时语塞。因为这座城市如此集中地、可见可感地呈现了这世界上最相互矛盾的东西,以至于我短暂的几天停留,也触碰到了这座城市的各个面向的边界。我会为壮美无比的落日海滩而惊艳,为堪比皇宫的宏伟私人博物馆而惊叹,同时又因为糟糕的公共交通而无语,又因赤裸的贫富差距而惊惧和愤怒,又在感受到自由开放包容多元的同时感受到井然有序的法制的边界,理解了它为何酝酿了好莱坞之梦,也大概理解了它为何成为最大的流浪汉城市之一。
我十年前来过美国,当时去的是旧金山。那时还是奥巴马,那时世界还敞开着,那时人们还有着梦想或幻想。这次有机会路过美国,我很想拨几天去感受一下,在这几年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后,在后川普时代,后covid-19 时代的美国,究竟是什么样。几天时间当然不可能深入,但我相信哪怕只是在街头走一走,人们的气味、时代的气味也是能感受到的。
我是因工作4月要去巴拿马几日,飞去飞回都要在洛杉矶中转。于是我在回程时,就干脆停留在洛杉矶玩了五天,于是有了这几天的洛杉矶气味。
1 从登机开始感受美国
感受这个国家从登机的时刻就开始了。
首先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巴士。我从巴拿马搭乘美联航(UNITED)飞到休斯顿转机,再到洛杉矶。两趟航班都坐得满满当当热热闹闹,飞机行李舱爆满,乘务员找了半天才给我的背包找到一个稍微有空余的仓给塞进去。乘务员的态度也非常随意和日常,连安全演示也只是播放了一个视频,给我的感觉这仿佛只是趟公交车。
很快就感受到了等级。除了头等舱、商务舱,美联航把经济舱的座位又分成了若干个group,数字越小的group代表越前面的位置,也同时代表着登机的顺序。 1和2最先登机,3及以后要等到通知时再登机。第一趟飞机我check in比较早,有幸分到了前面三排。飞行时间有四五个小时,我兴致勃勃地看着座位上的电视节目。中途起来往后走上厕所时,却看到后面的座位上一片沉寂安静,所有人都在睡觉。我奇怪这些人咋都不看电视。仔细一看,发现他们的座位上并没有电视……只有我们前三排有。我心惊社会分化已经到这么细微的程度了。第二趟飞机的座位倒全部都有电视。
然后是胖子,胖子,没完没了的大胖子,怎么这么多啊。很快,我发觉美国这么多胖子真的跟他们最可及的食物有关。这还不只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因为在我们的生活里,你要特意去吃那些垃圾食品,才会影响到自己的饮食习惯,比如奶茶、麦当劳、可乐、炸鸡。如果我们正常吃饭,吃米吃菜,是不会触及太多垃圾食品的。在香港街头,随便吃的很便宜的粥粉面,都很清淡,很容易可以避免摄入高脂高油。而这在美国太难了。之后接触的美国人的日常食物(尤其是便宜一些的食物)本身,就充斥着各种高糖高脂的甜食和油炸食物,包括超市里卖的和便利店里卖的,常常令我难以下咽。我更加理解了之前阅读过的那些社科文献对肥胖问题和糖尿病的担忧是为何。我才意识到,我们东亚人,饮食多健康啊。
我附近座位坐了两个妈妈,都带着几个月大的小孩子。我旁边的这位妈妈,腿上放了一个很大的婴儿软床,一下就占满了整个座位空间。她把小宝贝一直放在这个软床上,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其中安睡。偶尔中间醒来有哭泣,也很快哄睡着了。我心想,他们不觉得带孩子进行这样的长途飞行麻烦,大概也是因为出门后的配套设施基本都有了,这已经成为一件非常正常的事了,他们不怕麻烦。
我买的美联航机票到洛杉矶需要在休斯顿转机。到达休斯顿机场后,我经历了非常严格的海关检查。我在这里被各种程序耽搁了大概一个多小时,人又多,每一个程序都要排长队。我的十年美签在旧护照上,根据之前查的信息,我只需要提前在eVUS上注册,带着新旧两本护照就可以合法入境了。我第一趟短暂中转美国去巴拿马的时候,海关只问了一个问题,“你的下一趟航班几点” 就非常轻松愉悦地放过了,连旧护照似乎都没仔细看,全程不超过1分钟,整个过程丝滑得不可思议。
而那时的丝滑都在这趟返程再次入海关时还回来了。休斯顿的警察拉着我问了好几分钟,而且连续问了一大串问题:“你在美国要做什么?你在中国的家在哪里?你现在在哪里工作?你现在在做什么研究?……” 被这样严肃地连珠炮地盘问,我一下就紧张了,生怕自己的入境出什么问题。当这个戴着眼镜的老白男开始问到我的研究课题时,我忽然意识到他可能是在逗我玩…… 我不禁笑了,心态轻松下来,给他描述我的研究……然而他并没有耐心听,却让我把两只手掌打开放在他面前。我放了,大概我的手有点抖,他一下从眼镜后露出狡黠的笑,”你怎么这么紧张?你知道你很紧张吗?” “我当然紧张了,因为我是合法的呀,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被问。我上次过关时,officer几乎一个问题都没问我……” “不可能,问问题是海关的职责。” “不知道,可能因为上次我只是转机去巴拿马吧。” “问问题很正常,假如我去你的国家,你们海关也会问我问题。” 我接受了这个表示友好的说明。然后他就递给我护照,说“have a nice day!” 干。吓死。
接下来走了许久路开始进入休斯顿机场的安检。安检处也是人山人海在排队。终于排到我时,我的背包过传送带竟然过了两次都被单独拎出来了。等待时,我看到旁边一个大叔正站在检查台前,等待他的行李被安保翻出来挨个检查。他似乎带了很多粉状的看似咖啡粉的东西,安保反复检测着这里面是什么。我庆幸自己没有在巴拿马买咖啡粉,不然搞不好也要经历这样inside and out的检查。可是我的包问题是什么呢?高个子的女警官把我的包放到一个看起来像称的检测仪器上检查,她说,“I need to see is there any pitch.” 最后一个单词是纯粹按发音来猜测的,而我一脸茫然,这是什么意思?她看了一下电子显示屏(背对着我),似乎没什么问题,她就把我包送回去又过了一遍传送带。结果,还是被送到了特殊对待区。这次她让一个男同事来帮我搞定。这个男同事又做了同样的事,可能还是看不出问题,于是就把包递给我,说,你走吧。……
这一波三折的,本来有充足的三四个小时转机时间,此时距离登机时间只有40分钟,并且已经午后1:30了。我在机场胡乱买了一个panda 三送饭,胡乱吃完就登机了。
下午四点多终于到达洛杉矶。洛杉矶机场和巴拿马机场一样奇怪,出站大厅和登机口在同一个空间。我们从廊桥一走出来,就是一片登机口和小商铺,出口在哪里令人茫然。后来我终于找到出口方向后,走出去之后又是新的迷茫。这就涉及到洛杉矶城市内的议题了。
2 一言难尽的洛杉矶公共交通
我是solo又贫穷的外国旅行者、背包客,没车没朋友,在这座城市基本只能通过公共交通出行。于是,我几乎经历了最不可思议的大城市公共交通。说“糟糕”有些片面,“不可思议”可能更加贴切。这包括有许多方面。首当其冲,它非常非常不方便,我到许多地方都需要转乘好几趟。这可能跟这座城市地理空间大而狭长有关,当然最重要的关系还是,它根本不试图发展公共交通。这座城市是给私人汽车设计的。
我从出机场开始,就遭遇了搭乘公共交通的困难。
我提前在hostel world上预订了Santa Monica的一家国际青旅,青旅网站的交通指南给出了从洛杉矶机场搭乘public transportation的方法:在机场乘坐C line到transit 然后再搭乘Big Blue 到xx站下。看起来还算蛮清楚,只是换乘一次公交就可以。但是,事实完全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落地的LAX机场的这个航站楼,行李提取大厅就有一扇门通往机场外,路标写有public transportation包括bus。可是,一走出门,我就lost了。这里有好几条车道,但是似乎并没有公交站牌这样的东西。我只看到一根大柱子上贴着巨大的粉色招贴布,上面印着一些公交信息,Line A/B/C. 好的,看来我是在这里坐line C就好。现在问题是,我如何买票呢。招贴布上印着几个二维码,似乎是让我们扫码了解路线信息及购票。但是,这些二维码我一个都扫不出来。那我如何买车票呢。没有看到任何类似的购票设备。这里也没有任何一个服务的desk和任何一个工作人员,看起来都是普通人在这里来来往往。机场大厅里有一个Information desk,可是我等了许久都没有人出现。我只好问一个路人,怎么买票,他说他也不知道,他也不是要坐公交的。这段时间,路过了很多辆公交车,但是公交车上标记各种各样非常令我困惑,还有Metro。我是直到几天后才明白,洛杉矶的Metro不单是指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地铁,它是一个整体系统,包括了地下运行的地下铁系统和地上跑的一些bus线路,应该是连接各个地下铁站的。我迷茫地转了几圈终于等到一个看起来是机场工作人员的人出现,赶紧逮住他询问。他问我要去哪里,我给他看了我的青旅指示,他也有些迷茫。然后给了一个建设性的意见,让我搭乘Metro到地铁站那边,那边有售卖车票机器,那边也可以中转Big Blue。关键是,这样的摆渡车,免费。
我谢过他,回到外面等待Metro。刚好我刚才问路的那个小哥还在,我便坐在他旁边跟他聊了一会儿。小哥哥看起来就非常年轻,一问,还是高中生呢。他是墨西哥人,在洛杉矶旁边一个小城念高中,今天来机场接父母。我问他要不要上大学,他说还不一定呢,读大学太贵啦。聊了一会儿,一辆车上大屏幕显示“Metro”的车来了,我跟小哥告别,赶紧背上包跳上公交车。这辆Metro人不多,只搭乘了十来个人,开出了大概三四公里,穿越了许多区域,终于在一个公交中转的corner停下来。这里有地铁站和几个公交站牌,其中就有我要搭乘的Big Blue, 还终于出现了我想要找的购票机。也就是说,机场与市区的公共交通,终于在这里才出现了。而我最终也没有看到指南上说的Line C。
在Metro上,我不禁非常感慨,想起几个月前去台湾高雄的经历。到达高雄之后,需要从机场走出来,在平地走一段才能走到地铁站。我当时震惊于高雄没有直接连接机场大厅和地铁站入口的廊桥或通道。后来搭朋友的车返回高雄机场,又发现没有“机场快速”这种东西,一路堵车,导致最后错过了航班。当时心里一直意难平,琢磨了很久为什么如此,是政府财政不够吗,还是所谓的“落后”? 直到来到洛杉矶,我才理解。洛杉矶的经济能力和发达程度已经足以驳斥我之前的猜测。不是所有大城市都会像中国一样耗资修建与机场连接的公共交通。因为像洛杉矶这样以私家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私人车辆拥有率超过87%[1]),公共交通需求量本身就比较低,公共交通的便捷度就变成了比较低的市民需求,所以也没有必要建设得那样四通八达了。
这就让洛杉矶作为一个国际metropolitan显得有点特别。我去过的国际大城市,伦敦,巴黎,东京,上海,以及我生活的香港,都是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地铁、公交和电车就是普通大众日常搭乘的交通工具。 在香港的港岛,已经运行了上百年的慢悠悠的叮叮有轨电车,也是港岛人日常搭乘的,哪怕穿得非常体面的白领金领也会站在叮叮车上交谈。
但很快,我就放弃了理解和原谅这座城市。我发现,在洛杉矶,公共交通是给穷人搭乘的。
我遇到好几次,卡里没钱刷不出来,司机说没事,让我直接搭车。我往筐里面塞现金,司机也说不用了。好像他们非常不在乎车票收入。看起来,公交车像是完全的福利项目。这自然受穷人欢迎。
洛杉矶的地铁和公交人都非常少,无论什么时段,车厢里都没多少人。想必挤不上地铁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发生。因此不难看出它的非主流性。 然后我发现,地铁非常脏。我最初搭乘地铁是从好莱坞站进入地铁。地铁站里灯光昏暗,设备简单,广告很少,而地铁车厢地面上,不知道流淌着乌七八糟的什么液体,感觉鞋子也黏黏的,有的座椅看着也脏脏的。车上乘客全部是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从大家的衣着和行为举止来看,应该都是下层阶级,灰头土脸,脏脏旧旧,一张张受过欺负又想欺负别人的脸。没有人交谈,灯光暗淡,加上没有车身广告,车厢显得昏暗又沉闷。
这跟地面上的光鲜靓丽的街景差别太大了。而这样的对比在我在洛杉矶的每一天都在上演。
没想到是通过公共交通,我直观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贫富差距和种族问题。穷人的问题下一节谈。
洛杉矶的公共交通要么付现金,要么购买一种叫Tap的交通卡。而Tap只在地铁站的售票机才能购买。这就导致了许多不方便。如果你的第一站是公交,那么就没有机会买到这张卡,那你就搭不了公交(或者撞运气让司机通融)。如果搭乘公交时卡里没钱了,只有去地铁站充值。地铁站是有闸机的,没有办法像公交车一样,司机一通融,没钱就算了。所以就必须要充好值再搭地铁。然而,充值设备非常难用。尽管设置了现金和visa卡的充值选项,我还是多次无法充值。原因不明。我观察到其他人也发生过半天都无法充值的困难。而地铁站里,没有任何工作站,经常也没有工作人员。
所以在洛杉矶搭乘公共交通,真的是两个字,抓瞎。
公交不能上高速路,因而时间无比漫长。有的路线,公交车竟然可以停留五六十站,而这种情况在我搜的路线经常发生。因为不能上高速,同样的距离,从好莱坞到圣莫尼卡,洛杉矶最重要的两个旅游区,公交车要慢慢晃一个半小时(而且还要转乘),而开车半小时就刷刷到了。
当然打uber并不便宜,动辄就二三十美元。这车打得人心疼,我只在晚上回家比较晚时打了两次。
所以这并不是一座对背包客友好的城市。但他们却满足了一些在我看来奇奇怪怪的本地出行需求。
每辆公交车的前方有一个铁架子,我本来以为是防车祸的防护架。结果转头就看到一个人把自己的自行车放在了架子上,然后坐进了公交车。我被这个细微的公共需求的满足震惊了。对自行车出行的满足也在地铁里看见。地铁车厢里有一片区域是用来放自行车的。
[1] https://www.moneygeek.com/insurance/auto/car-ownership-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