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6君子生非异也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荀子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时间节点为2024年立夏伊始,生成式AI自去年开始霸占热搜,令我对传统的劳动模式产生了新的怀疑。
以开车为例。
过去的交通硬件设施查,囿于信号灯、路况、汽车本身技术、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司机的技术和经验有着极高的依赖性,驾驶的安全性和效果依赖于师傅的判断,我们常常听到对某人的赞不绝口,以至于形成一种老司机文化。
而转瞬到眼下,目前城市化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驾驶条件大幅提升;其次,智能驾舱、电动车等技术升级,自动驾驶、泊车、跟车服务的加持,让一个新手司机也能应付大部分环境。
基于此,老司机的含金量大幅降低,开车也成了大众寻常小事,甚至产生了代价、滴滴打车、货拉拉服务,将原来的出租车、运输行业卷得支离破碎。
同样的,也适用于我们建筑造价行业。
从手算、手翻纸质定额,到电子表格计算,到广联达钢筋+土建建模计算、到合二为一建模,到现在的实时计算、团队协作模型,曾经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精通规范、大量数据处理的情况,变为月薪2000可以招一堆画图建模员,尽管他们解决的是同一样的东西。
再结合建筑行业的转瞬萧条背景,终于造价工程师的头衔,也如同当年的老司机,含金量和社会认同感大幅降低,做造价也成了刚毕业的孩子都能搞的,甚至比你更能加班、肝、学习性更强。
很多东西,都是依赖于法律规则的强制改变,而不是这件事本身的价值。
再加上,AI应用的普及。
我发现若非强行颁布法律、必须人工来做,大多数无意义的工作都会被电脑淘汰。人类的精力与记忆力是有限的,天才终究是少数,人与人的差别取决于对工具的掌握。大部分依赖直觉和经验、不愿意学习使用新工具的人,注定要被淘汰。这很简单,如果我是老板,自己能用AI快速解决的东西,为什么非要花更高的代价去聘请结果不确定的人工。
技术工具也剥开了人性的遮羞布。
原来这么多人的工作可以这么便捷的完成、甚至效果更好。好多工作,似乎都是摆设,在力量悬殊的赛道上与电脑程序比赛,本身就对人类不公平。
那么作为人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我们个人存在的必要又是如何。当有一天,形式主义终为效率让路,那些无意义的收费站被更先进的计量设施取代,那些麻木的前台岗位被更便捷的交互机器人取代。
我的预感不是更好更多时间的人类的幸福时刻,而是找不到工作、颠沛流离的末日赛博朋克废都,基于人性使然,掌握那些工具的人并不愿意将成果给贫民。
既然潮流与趋势不可阻挡,那就应该断却往日的幸福,让自己也成为机器的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