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棱角是一件好事
我以前常常因为过于随和而导致别人觉得可以借或率性或亲密之名对我行不礼貌之事、说无分寸之话。近年来的一个改变是,我特别注意让朋友知道哪些话他可以对我说、哪些话他得自己憋着。
变得越来越棱角分明的同时,我的社交内耗越来越少,对社交也没有了以前的抗拒,反而慢慢地爱上了与人交往。
《红楼梦》里有说“看人下菜碟”,意思是说每个人在待人处物的时候都是因人而异的。
在这里并不鼓励恶意揣测人的势利和区别性,而是希望从一种更为理性和冷静的角度去探讨人与人互动这件事。
如果一个人常常做很多让你觉得冒犯的事情,并非一定他是一个势利、无礼或不知道分寸的人,而有可能是你在他心里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喜好和偏向,你在他心里的形象是非常模糊的。
我们很多人遵循的都是“中庸之道”的那一套,讲求的是事事圆滑和追求场面的和谐度(不得罪人),总想尽量避免“场面变得尴尬起来”。
但如果过分地追求社交场面的和谐,一个人就很容易失去自我的边界。
一个没有自我边界的人,是很难得到别人真正的尊重的,甚至在潜意识里,自己都不会尊重自己。
因为在对方心里几乎无法形成一个如何对待你的标准,他不知道什么事情会冒犯你、什么事情会让你高兴;所以他对待你的方式就会变得非常随机,而这种随机性,有很大概率会是你所不喜欢的。
自我边界的建立并不是让你像刺猬一样,时时刻刻处于一种与人对抗、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状态,也不是在社交中对别人的冒犯忍无可忍直至情绪失控大爆发、让对方知道你的“厉害”。
这种忍无可忍的几乎失控的行为看似解气(所谓的乳腺通了),实质上你只是在当下被动地对自己的情绪作出无意识的条件反射而已。
你觉得自己被冒犯了,却并没有真正清晰了解到为何对方会冒犯到你。
在情绪波动极大的时候,是无法理性思考任何事情的。
然而,当下情绪失控之后,大部分人又会重新回归到那种尽量追求场面和谐的状态,直到下一次忍无可忍再次情绪爆发,形成一种毫无自我意识的恶性循环,真正的问题却总是被我们所忽略:
对自我边界的探索、了解与确认。
如果一个对自我边界的认知是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哪些事情自己是可以容忍的,哪些事情是不可容忍的(即使场合如何尴尬都无法妥协的),那么他就会在自己的日常言行举止中表达这种倾向(通过或语言或表情或动作或态度),这种传达是持续性的、自动的、细微的、不动声息的,但却是有力和有效的。
最重要的是,它几乎是不费力的,因为它是基于一个清晰明确的倾向而作出的自然反应,就像我们饿了会去找东西吃一样。
长此以往,身边的人就会大概了解到你的倾向,你在他们心中的形象也会相对清晰,他们在说话和行动之前就会无意识地将你的倾向纳入到考虑范围之内,考虑到是否会冒犯到你,考虑到这样做极有可能会遭到你的强烈反击,这样他们就不会很随意地、或任由自己心情地、或图一时之爽而说出让你不舒服的话。
这样一来,预防冲突的所有努力,都发生在对方身上,而你反而能够以较少的精力去获取适合自己的高质量社交,社交对你来说就会显得特别轻松和无压力。
而且,你也不会因为对方偶尔的冒犯行为不断内耗,因为如果在你明确自己边界和底线的情况下,对方仍然选择说出冒犯你的话、做出冒犯你的行为,你的回应就会变得非常直接了当:要么当场反击,要么直接将对方剔除出你的社交圈。
根本无需纠结。
所以,人有棱角是一件好事。
© 本文版权归 Christopher 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Christopher R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感受,理解,有必要时再说话 (6人喜欢)
- 我们这不断无意识地让渡自由的一生 (9人喜欢)
- 坚持就是不断打破完美预期的过程 (4人喜欢)
- 警惕压力下微量创伤的累积 (9人喜欢)
- 20 我们越远离自己,能量就越低 (1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