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蛋糕
看朋友圈有人千里迢迢代购福州的“红叶蛋糕”,说是随着一部台剧的热播,剧中出现的红叶蛋糕又红火起来。 红叶蛋糕是福州人的儿时记忆。十年前这个蛋糕店就随着一波怀旧浪潮红火过,我记得当时还特意按地址去找,找到后大吃一惊,原来高中时就多次路过却熟视无睹,只因店面实在寒酸,夹在鱼丸铺铺和文印店之间,染着90年代的旧气的玻璃门底商,不留心就走过了,隔着玻璃门贴着发黄的一小块剪报,是蔡依林还是周杰伦庆生吃红叶蛋糕的报道。 走进门里,一台立式冰柜,少少几块圆的三角的小蛋糕冷藏着,再有收银台边一个横式雪柜,全部家当就在此刻。看那生日蛋糕也只是小蛋糕的放大版。一位阿姨店员意兴阑珊,爱买不买。 这蛋糕说是儿时记忆,也多半模糊了,或许太过于普通,只是平凡生活里的物事,有多少记忆分给一个蛋糕?况且蛋糕店多的是,生日只一年一次,越长大也越不在乎了。 小时候的生日很重要,务必点蜡烛拍照,那时候的蛋糕实在的很,蛋糕坯顶饱,干了发渣,小孩心急,吃几口能噎着。奶油都是动物油打发,厚重腻口,受热后易融化,夏天一不注意,水油分离,液体黄油流一摊,把纸盒底都泡软了。 待到初中以后,“鲜奶蛋糕”兴起,号称鲜奶打发,吃着的确轻盈,有股奶香,不过冷冻后发硬。一时间市面上都更新换代成“鲜奶蛋糕”,再没人吃以前那种了。 再后来得知,“鲜奶蛋糕”用的“植物奶油”是氢化植物油,属于科技发明,给植物油加上氢键,并无一分奶的成分,吃下去凝结在体内,堵塞血管。 我查了一下,红叶蛋糕创始人许建平是福州籍台湾人,1966年在台湾创业的红叶蛋糕,现在台湾也还有很多家,创店约一甲子,无数台湾人从小吃到大。两岸通商,沿海先行,又以故土亲缘为先。台商投资大陆,最早一波是80年代中期,福州最早的高级百货“先施百货”在此时期创办。下一波是1993年之后,台湾股灾,迫切需要另寻出路,天福茗茶正是此时登陆。“红叶蛋糕”老板的长子来到福州,开设了分店。 从70年代到90年代,台湾经济腾飞,一度登顶“亚洲四小龙”之首。90年代正是台湾通俗文化风靡大陆之际,祖籍福州的台湾人回乡开的蛋糕店,让福州人和台湾人吃着一样的蛋糕。直到2000年,福州人对于台湾的感受,除了台湾电视剧、流行歌曲、明星,还有红叶蛋糕。 这个蛋糕白底红边的招牌,简介大方,很有怀旧感,和她的蛋糕一样,白是奶油,红是糖渍樱桃。这就是西式传统蛋糕房配色。她家的蛋糕,没有水果夹心,翻糖花、炫彩糖珠,就是奶油裱花和蛋糕坯而已。 我时常看到现在年轻人晒出的蛋糕,立体感金属色,美钞堆上开大G,LV老花暴力熊,还嫌不够闹腾,羽毛气球彩灯往上插,造型都像从QQ游戏里扣下来的二次元图像,或者浇上油漆的塑胶潮玩,完全不像食物。摆桌上如同商场美陈纤维钢主视觉,再配上一旁整容美颜脸小姐姐,浮夸塑料感爆炸,假人配假食,芭比新世界。 实际上在我小时候,只有红叶蛋糕这种动物奶油裱花蛋糕,各个蛋糕店味道大差不差,只是之后被植物鲜奶蛋糕取代,其他店家纷纷转变,而红叶蛋糕不为时移、坚持己见,这么多年居然坚持不倒,又成了“怀旧”“老牌”“健康”的保证,再度翻红。我想原因之一大约是总部在台湾,算得上是跨地区经营,有资金可以周转,一定程度自外于大陆、福州的商业情势。 很多好容易吃到红叶蛋糕的朋友,觉得味道还不错,但也没那么惊艳,价格有点贵,但也不是很高,看上去什么样,吃着也就这样,朴实真实。就像台湾,大部分县市都是90年代的低矮旧建筑,满街机车,人们夹着人字拖吃蛋饼,在711买饮料。富过之后,停留在90年代,好还是不好?追求更好的,才发现都是虚假浮夸?最好的已经过去了吗?就像你爱不爱红叶蛋糕。 当然了,商家尤其是台湾商家是极为精明的,它们要么明晃晃地广告和植入,要么会搞舆论营销,“情怀”里也掺杂了商人的算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