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摘抄 哲学的盛宴*中国篇 胡适
【哲学的定义】
1.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例如行为的善恶,乃是人生一个切要问题。平常人对着这问题,或劝人行善去恶,或实行赏善罚恶,这都算不得根本的解决。哲学家遇着这问题,便去研究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人的善恶还是天生的呢,还是学的来的呢;我们何以能知道善恶的分别,还是生来有这种观念,还是从阅经历上学得来的呢;善何以当为,恶何以不当为;还是因为善事有利所以当为,恶事有害所以不当为呢;还是只论善恶,不论利害呢。这些都是善恶问题的根本方面。必须从这些方面着想,方可希望一个根本的解决。例如:天地万物怎样来的。(宇宙论)
【哲学史】
1.孟子说人性是善的,告子说性无善无不善,荀子说性事恶的。到了后世,又有人说性有上中下三品,又有人说性事无善无恶可善可恶的。若有人把种种哲学问题的种种研究喝种种解决办法,都依着年代的先后和学派的系统,一一记叙下来,变成了哲学史。
哲学史的种类也有许多:
一、通史。例如《中国哲学史》、《西洋哲学史》之类。
二、专史。
(一)专治一个时代,例如《希腊哲学史》、《明儒学案》。
(二)专治一个学派。例如《禅学史》、《斯多亚派哲学史》。
(三)专讲一个人的学说的,例如《王阳明的哲学》、《康德的哲学》。
(四)专讲哲学的一部分的历史,例如《名学史》、《人生哲学史》、《心理学史》。
哲学史有三个目的:
(一)明变 哲学史第一要务,在于使学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
(二)求因 哲学史目的,不但要指出哲学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还须要寻出这些沿革变迁的原因。这些原因约有三种:
(甲)个人才性不同。
(乙)所处的时势不同。
(丙)所受的思想学术不同。
(三)评判 既知思想的变迁和所以变迁的原因了,哲学史的责任还没有完,还须要使学者知道各家学说的价值,这便叫做评判。乃是“客观的”评判。这种评判法,要把每一家学说所发生的效果表示出来。这些效果的价值,便是那种学说的价值。这些效果,大概可分为三种:
(甲)要看一家学说在同时的思想和后来的思想上,发生何种影响。
(乙)要看一家学说在风俗政治上,发生何种影响。
(丙)要看一家学说的结果可造出什么样的人格来。
例如古代的“命定主义”,说得最痛切的,莫如庄子。庄子把天道看作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故说“ 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 ( 译文:知道自然的作为,并且了解人的作为,这就达到了知识的极点。) 因此他有“乘化以待尽”的学说。(顺着大自然的运转一切都将消失)这种学说,在当时遇着荀子,便发生一种发动力。荀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庄子只关注于自然和天道,而忽视了人类社会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 ),所以荀子的《天论》极力主张征服天行,以利人事。但是后来庄子这种学说的影响,养成一种乐天安命的思想,牢不可破。在社会上,好的效果,便是一种达观主义;不好的效果,便是懒惰不肯进取的心理。造成的人才,好的便是陶渊明、苏东坡;不好的便是刘伶一类达观的废物了。
【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位置】
世界上的哲学大概可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又分为印度、中国两系。西支也分为希腊、犹太两系。初起的时候,这四系都可算作独立发生的。到了汉以后,犹太系加入希腊系,成了欧洲中古的哲学。印度系加入中国系,成了中国中古的哲学。到了近代,印度系的势力渐衰,儒家复起,遂产生了中国近世的哲学,历宋元明清,直到于今。欧洲的思想,渐渐脱离了犹太系的势力,遂产生了欧洲的近世哲学。
中国(古代)——六朝唐——近世(宋元明清)
东
印度———————归为六朝唐
世界将来的哲学
犹太——————归为罗马
西
希腊——————罗马————欧洲中古————近世
附世界哲学系统图
甲辰龙年/四月初四 2024/5/11/六/22:27
【中国哲学史的区分】
中国哲学史可以分为三个时代:
(一)古代哲学 自老子到韩非,为古代哲学。这个时代,又名“诸子哲学”。
(二)中世哲学 自汉至北宋,为中世哲学。这个时代,大略又可分为两个时期:
(甲)中世第一时期。自汉至晋,为中世第一时期。
(乙)中世第二时期。自东晋以后,直到北宋,这几百年中间,是印度哲学在中国最盛的时代。印度的经典,次第输入中国。印度的宇宙论、人生观、知识论、名学、宗教哲学,都能于诸子哲学之外,别开生面,别放光彩。
(三)近世哲学 唐以后,印度哲学已渐渐成为中国思想文明的一部分。譬如吃美食,中古第二时期是仔细咀嚼的时候,唐以后便是胃里消化的时候了。吃东西消化时,与人身本有的种种资料结合,别成一些新质料。印度哲学在中国,到了消化的时代,与中国固有的思想结合,所发生的新质料,便是中国近世的哲学。
和佛家有关系的,一面是直接的。如由佛家的观心,回到了孔子的“操心”,到孟子的“尽心”、“养心”,到《大学》的“正心”,是直接的影响。另一面是反动的。佛家见解尽管玄妙,终究是出世的,是“非伦理的”。宋明的儒家,攻击佛家的出世主义,故极力提倡“伦理的”入世主义。明心见性,以成佛果,终是自私自利;正心诚意,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伦理的人生哲学了。这是反动的影响。
明代以后,中国近世哲学完全成立。佛家已衰,儒家成为一尊。于是又生反动力,遂有汉学、宋学之分。故汉学的方法,只是用古训、古音、古本等等客观的根据,来求经典的原意。
综观清代学术变迁的大势,可称为古学昌明的时代。这个时代,有点像欧洲的“再生时代”(再生时代名为Renaissance,旧译文艺复兴时代。)欧洲到了“再生时代”,昌明古希腊的文学哲学,故能推翻中古“经院哲学”(旧译烦琐哲学,极不通。原文为Scholasticism,今译原义)的势力,产出近世的欧洲文化。
【哲学史的史料】
-
Victory m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01 11:56:34
-
special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18 03: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