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现实的拉扯 -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成长过程
此时此刻,我正在深夜备课。你问我为何每次备课都弄到这么晚?拖拖拉拉?我本来也没想明白,正是因为我有同样的疑问,所以我才开始了这篇短篇 - 东一区的早1点,我好像摸到了我这些坏习惯的底层逻辑:我总想做到我理想中的样子,但现实是,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一些有限。因此反反复复,拉拉扯扯,拖延不过,深夜耕耘。
教书育人在我过去的三十多年的人生里,充满了戏剧性。生日是祖国的教师节,因而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以我为主体的逗闷子,话题就是我该是天生的老师。年少时对于这些玩笑话我保持着一贯的反抗精神,即,你说东我偏要往西,谁说我生来就是要往东的?后来读大学时候自学成了我最喜欢的技能之一,作为一个习惯性思考者,我不可避免的开始审视我所接受的教育的方方面面,当然包括小到知识点要如何教给学生,大到哪一种本科生教学模式和内容设置。这也奠定了我对于备课教学的一些理想概念。青春时并不觉得自己是想走向讲台的,即使如此也希望自己是个洒脱的融入群众的大学教师,可惜,我那时候的男友并不这么想。确切讲,那时候分手时他给我的一记评语甚至让我痛恨教师这个职业的经典形象:condescending --- well 用最近流行的mbti测试里面的来说,这还真是我的一个人格面,当然,是作为主角性格大礼包一起来的。
暂时写到这里吧,我得继续去耕耘了。
用我大学群论老师的话:it's never too late. 我一直深信,只有更好的认清自己,才能更早的进入人生最舒适的状态,不别扭,不拉扯,不委屈。Never too late to recognise yourself better thus be a better you.
May 12 01.22, CEST NL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