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别人可能源于讨厌自己|曼荼罗心理
当我们在生活中厌烦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对我们造成了伤害吗,还是他的品行不端,令人不喜?
都有可能,但你可能不知道,某种直觉上的厌烦,是来自自己的内部。

1. 何为投射
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一片寂然,久之,佛印对苏东坡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 苏东坡心下窃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逶迤于地,说:“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 佛印和尚微笑不答。
苏东坡心想这回让佛印和尚吃了个闷亏,暗自得意,回家后禁不住告诉苏小妹,孰料苏小妹聪颖过人,嘿嘿言道:“兄长你输了!” 苏东坡惊诧,小妹接着说:“佛印以佛心观你,你现佛相,而你看佛印却似牛粪,可见你的境界使然?”
不少人可能都听过这个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很有趣地描述了投射这样一个心理学中常见的防御机制。
如故事所言,把自己心中的部分投给了别人,心里有佛就把佛投给别人,心中是牛粪那自己…

但心理学中描述的投射这个防御机制却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投射是把自己心里不能忍受的冲突和矛盾等投给别人,这样冲突就不在内部,也不会对自己感到不满,而是对别人感到不满。
2. 常见的投射
最近跟同事商量如何在公司开办活动,这么大的地方,不搞一点活动没有生气,就我们俩大老爷们儿,时间长了容易出事。
于是我们参考了其他的心理机构,同事大壮提出,可以做一个案例分享沙龙,给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人。5-20分钟做一个短短的个案,让参与者讨论,最后再讲出其中的心理学技术以及背后的逻辑。
他觉得初学者很想看看心理咨询是什么样子的,并且在观摩咨询的过程中学习一些技巧,很吸引人。但我在担忧咨询的过程一开始以关注和共情为主,没多少人能稳在那里去倾听来访者的故事。
为此我们打了一架。

后来我反思了一下,其实共情和倾听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能力,只是多少不同。我觉得别人不能耐心下来,其实是我不能接受我自己不耐心,但我作为一个人,确实会在很多时刻不能保持耐心,于是就把这种不能保持耐心的特点投射给了周围的人,认为其实是他们不耐心。
这就好像,我如果是一个品德很高尚的人,就不愿意和随口说脏话,爱挑毛病的人交流,因为他们有着我抗拒的品质,但让我反感他们的原因,其实是我自己也有着不道德的一面,而我不能够接受。
其实很多生活中的不喜欢是源于投射。比如,我看到有人很不关心别人的感受,对别人妄下评断,我就很烦这个人,因为我自己不能允许我评论别人。
不过自己边界被入侵了,被干扰到了,讨厌别人可就不是投射了。
除了讨厌别人,我们还能见到很多有趣的投射。

比如,不安全感,这怎么也是一种投射呢?这其实是把自己不能接受无法表达的攻击性投给了别人,认为别人会很容易攻击自己;
再比如,瞧不起别人,是把心中弱小的部分投给了别人,在很容易地看不起别人之后,也能增加对自己的支持。
了解投射,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讨厌、畏惧的到底是什么,并非世界险恶,环境也不全然恶劣,还包括了内心无法面对的一面。
了解投射对我们最大的好处就是,会对我们教育孩子有很大的指导。(我们会在后续推的推送中详细地说~)
同时,投射作为一种防御机制,能帮我们良好地适应环境,如果每天生活乐呵呵的,也不必过度分析,揭开防御就失去了保护。
了解自己,服务生活,喜欢的话分享给朋友吧。
曼荼罗心理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沙盘游戏助力,改善校园不良行为 (1人喜欢)
- 给予孩子犯错的权利 (1人喜欢)
- 运用游戏力,巧妙应对孩子发脾气 (1人喜欢)
- 心理咨询与平常朋友聊天有何差别? (1人喜欢)
- 如何培养心理阳光的孩子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