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摔跤吧爸爸》| 女孩,你的战斗不只是为了自己
开始聊电影之前,想浅浅谈一下关于女性的话题。
近年来女性们似乎越来越具有争斗的意识和勇气,譬如近来女团ILLIT的出道曲MV,因为视频里出现太多疑似侵犯女性权益的元素表现,正身陷舆论漩涡中。

尽管有人批评网友“人脏的人看什么都脏”,觉得小题大做太敏感,我却觉得这是件好事:敏感证明女性对无处不在的侵害有了更多的认识,只有这样,女孩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01
这和电影又有什么关系呢?有的,因为今天要聊的《摔跤吧!爸爸》就是一部在当年也争议无数的电影。整部影片讲的就是两个女孩如何在爸爸的指导下一步步成为摔跤手,姐姐吉塔最后首次为祖国在国际女子摔跤赛事的赛场上拿下金牌的故事。看似是王道展开,但光凭这点,并不足以让这部影片至今保持9.0的高分。

能让它在一众体育励志片中杀出重围的众多原因中,“女权”是最为关键的,而且不是普通的女权,是在印度搞女权——印度哦,那个女性地位出了名低下的印度。
那里的女孩没有我们这样的自由,许多女孩生来便面临着生来便注定好的命运,她们从小就要面对洗不完的衣服和碗,然后到了年纪就被拉去和一个可能面都没见过的男人成婚生子,最后重复数十年操持家务的时光,直到生命走到尽头……在印度,女孩的出生常被视为是家中的“债”。

正因如此,在影片中由阿米尔·汗所饰演的父亲马哈维亚,没有让女儿们走上同样的道路,而是在见识到可能性后仍然选择培养吉塔和巴比塔,就显得如此珍稀:在人人都觉得一件事情没必要、离经叛道的时候,却仍然出于爱顶着流言蜚语去坚持它,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02
影片中为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片段,除了吉塔第一次上场时承受周围男性轻佻猥琐的议论,就莫过于姐妹俩溜去婚礼玩被发现后的那段对话。
和姐妹俩年龄相仿的新娘子含着泪光说,我倒是巴不得有个这样的爸爸,他对你们那样严苛,是因为想让你们有更多的选择呀。

是呀,如果不去练摔跤,她们今后又能怎么办呢?像无数个其他的女孩一样,草草读几年书,年纪一到就嫁人,然后受一辈子的规训,承受社会中无处不在的危险(尤其印度是个强奸案高发的国家,“印度的女儿”案至今仍让我痛心疾首)吗?

有人说培养下一代成为摔跤运动员为国争光是爸爸的梦想,而不是女儿们的梦想,他只是在强迫女儿们继承梦想而已;也有人说,电影里的女权根本不算女权……但别忘了,在谈论权利和梦想前,最重要的是生存。别说解放思想、追求个性,你能继承梦想本身都是一种特权,女性在那个环境之下,通常是没有做梦权利的。
03
柏邦妮这样说:《摔》的痛点就是,摔跤是如此残酷激烈的,男性的运动,女人不顾一切都会去做。为了什么?因为剩下的命运更可怕,比摔跤更可怕。那没有写出来的部分才是深渊。
爸爸是很严苛,但这是他能给到女儿们最好的爱了。

所幸吉塔和巴比塔明白了父亲的爱和教导的意义,拿到金牌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记住你,记住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女人也能在“男性的运动”世界里拿到第一。
只有开了一个头,才能让所有人知道,其实女人原本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其实不只是运动,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正因有着无数个女性排除万难站到最前沿,属于女性的明天才能被一点点开拓,那些仍然被困在牢笼里的她们,才会有新的可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愿每个女子,都去做那点微小却有力量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