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读书记录
第一本书:麒麟。 故事有点意识流,没有大的主线。或者又可以说大的主线中间结束,又产生新的主线。你以为的主角后面变配角,故事讲述却一直在继续。列为悬疑有点牵强,有点像奇谈。
第二本书:罗杰疑案。 好看,写得太好了。不如其他那些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出名,但很好,可以并列的好。
第三本书:鸳鸯六七四。 按说我是不喜欢香港文化的,帮朋友下载的时候顺道存了一本,索性读完。 细节好,人物丰满,细腻到连各路配角也有自己的特点。你就是能看到德叔的忠诚正直是一贯而终,哪怕是没有多少的篇幅,以及埋伏很久的伏笔,一贯而终。穿插了很多粤语俚语和地方特色,作者确实写的故事算是好的故事,是有很多阅历以后才能讲到的细节,翻后语果然作者自序是50岁后开始写小说。 且架构广阔。一般肯花很多细节描述配角的,多少是有连载成系列的打算,或是如红楼梦类似的家族长篇。有机会再来翻其他序曲。
第四本书:悲剧的诞生。 本来是看 西方现代讲义 的尼采部分,觉得有趣。看了本书,可以说是今年最催眠的书。每天早上在地铁里看的昏昏入睡。尼采太烦人了,武断、自我、跳跃。说一些看起来有点想法,但其实也可能错的一塌糊涂的论点。 每每看到吹捧瓦格纳,我都想说你知道你们最后关系破碎老死不相往来吗?太炙热的情绪,毫无理性。
第五本书:七个证人。 不得不说,题材蛮新颖(来自一个阅无数悬疑推理的认证)。但还是有些比较无厘头的地方,类似美洲回来的父亲,花费全部积蓄复原的现场(多少有点胡扯)。不落窠臼的倒是本身儿子也不是好人,但坏人也不能被诬证,司法正义公平适用到全人类。
第六本书:网内人。 陈浩基现在是我最喜欢的香港悬疑作家。有些IT技术当然已经落后,这点实在是技术发展太快的缘故,与作者无关。A B 面描述混淆视听非常有趣,成功的融合到无法察觉的地步。阿涅塑造的倒是蛮立体,但最后有点俗气。虽然我津津有味磕最后的cp糖,但好的侦探没有爱情!-此处参考福尔摩斯 the woman。
第七本书:画语录。 这本书从笔迹学的角度,直接阐述了笔墨之于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性,元、明画家的特点和艺术高度。原来觉得山水画赏析是艺术情感,现在惊叹原来也可以从理性的角度来判别。
王季迁的厉害之处在于,出身世家,年幼就有机会接触成百上千幅真迹,不仅感兴趣,而且有机会拜大师名下。王善于归纳和比较,提到各位画家和作品,对其印象立刻回忆出来。种种因缘,创造此人。
徐小虎的厉害之处在于,问出好的问题。追本溯源,层层递进。例如,问如何看待美?美和自然的关系?为什么审美不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难道美没有时代性吗?好的提问者让被访谈人挖掘更多观点。
难以一一赘述,今年最佳就是本书。
第八本书:太白金星有点烦。 很适合打发时间,一口气读完。多次弃亲王书,重拾希望。和朋友一致认为,这个男的适合写中短篇,远离长篇,远离故事,远离感情戏。奇怪的是!他也不坐班,怎么这么懂办公室zz啊,笑…
第九本书:气球人。 陈浩基的另一部作品,整体肯定是在水平线以上。每篇都能看出叙事方式、情节展开有些不同的设计,避免让本来不算很丰富的概念显得枯燥。倒数第二篇,虽然意料之中,还是让本书有些升华。可以看出和1367的最后篇使用同样的春秋手法,让人混淆主配角实质是谁。最终篇女性描写非常苍白,勉强作为悬疑书算够用吧。
第十本书:谷物大脑。 令人迷惑,和人类简史(虽然没看过)一样,产出的观点让人难以相信。很西方的一种对食物的“迷信”,披着科学的外衣,输出一些武断不合理的观点。
第十一本书:呼啸山庄。 时隔十几年重读。当初看了简爱,再看呼啸山庄,只推崇艾米莉勃朗特。现在读完不得不承认,后者不是一部很成熟的作品。倘若作者体会过爱情,还会相信世界上有无论如何都存在、灵魂同质的爱情吗?但这样的热烈和浓度,这样全心全意孤独的守候,却说服了我,Heathcliff的结局唯有一种,只能发疯绝食自我结束。因为“凭他那瘦小可怜的身子,即使拚命地爱,爱上八十年,也抵不上我一天的爱!”…
第十二本书:山月记。 这本有点妙,十个故事之前没什么相似性,但脑洞很大。虽然日本作者但对中国了解很深,最喜欢《悟净出世》《山月记》: “为什么妖怪就是妖怪,而不是人呢?那是因为他们都将自己的某一特性发展到极致,毫不顾及与其他特性之间是否保持均衡,一直发展到丑陋不堪的、非人的地步。说到底,他们都是些畸形的残疾者。” “他就是一个火种,整个世界就是为他而准备的干柴。世界就是为了被他点燃而存在的。” “他们二人都将生命中所遇到的一切当作一种必然,并将这种必然当作全部,进而又把这种必然看作是一种自由。”
第十三本书:长相思。 看剧播了,忍不住周末重新看一遍三部曲。三本书,第一部最好,主线清楚,悬疑合理,剧情推动都比较顺畅。第二部、第三部就有点后劲不足,全都是反复的情情爱爱,主打一个虐女主。以前这类还是蛮流行的,想起来匪大。电视剧换了架空,连轩辕神农高辛神话背景带来的神秘感加成也无,更没劲。
第十四本书:设局。 紫金陈作品,打分很高。隐约觉得以前看过一部分,这次看完了。结局和宣扬的中心思想很妙,也决定了这部不会上荧幕。 全程比较有记忆点的悬念设计是如何躲避摄像头监控排查到路中段;以及来自徐策的决心—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十五本书:Storytelling with data。 惭愧啊惭愧,这本从去年年初看到现在才结束。英文书总是走神…以及有些其实比较适合没有经过系统ppt训练的人来看,或者比较Junior的岗位,或者sales的岗位。现实就是有老板在的时候,不大有那么多的内容掌控力来讲完整的故事。但一些对表格的优化和思路,可以借鉴(例如作者对饼图的痛恨哈哈哈)。其他说实话,不如找份行研报告。
第十六本书:幽灵旗。 就…不多说了。那多只有十九年间写得好,其他都有些前半段猛铺垫,后半段尿急的感觉。特别是遇到夏侯家传人这段,到尼泊尔去的剧情…突兀。 括弧,这篇还是豆瓣评分不错的呢,反括弧。
第十七本书:空城计。 看得出呼延云对一些急诊需要的知识进行了调研,并且以推理的方式描述很新颖。但整体故事脉络有点简单,以及硬扣空城计戏文的方式,显得太像命题作文,仿佛先想好今日要写一篇名为空城计的作文,然后再想方设法扣题。6分。
第十八本书:西出玉门。 尾鱼到底是怎么获得这么多小年轻的喜爱啊…虽然但是这本还可以,比什么怨气撞铃好多了。 脑洞时常让我想起哈利波特,关内妖怪描写好像神奇动物在哪里。方士的技能可以再加强点,博古妖架有点单薄,缺少体系带来的磅礴感。七分,可以及格。
第十九本书:我从前死去的家。 情节有点简单,东野圭吾除那两本书再也不能让本人眼前一亮。甚至情节推动有些无聊,看完复盘每个线索的递进安排的刻意又太过灵巧。例如门口挂着港口的画,想起来日记里提到出海很奇怪,因为房子在树林里。那还用等看到画?以及内陆家庭不能向往下海边吗… (到底是我变得太挑剔了吗?今年还没看到满意推理…
第二十本书:深度思考。 看起来像经验分享,其实是香奈儿前ceo的自传。没啥特别深度的剖析,很多经验也不适用于现在国内职场。只是有些地方展示的女性力量很让人赞叹,独立女性不局限在狭义的女权里,而是“她们拒绝回避女性气质,用行动重新定义了女性魅力。她们都敏锐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份,清楚自己要成就的事业。她们都勇敢地抵制、挑战社会的规范。”
第二十一本书:乱神馆记·蝶梦。 看豆瓣发掘的这本,作者的其他作品下有评论说不如乱神馆记。什么啊…明明也是很烂…结尾甚至让我有些席绢的恍惚…没有席绢不好的意思,就是混搭,以及对语言的把控相当…差。
第二十二本书:与屠刀为邻。 讲卢旺达大屠杀的历史,多重视角的描述,包括幸存者、刽子手、旁观者的访谈。断断续续看了一年,因为事实的残忍与麻木,常常觉得难以忍受而放弃。甚至最后也不能说逐字逐句看完,内容充满很多重复性,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回忆。这也是作者试图记录的真实想法。人性在某个时间点是可以消亡,扩散,且如此不留痕迹。人类对待同类是这样程度的残忍。
第二十三本书:七根凶简。 今年看了太多尾鱼的小说,嘴里说着一般般,实际上又在猛看,笑。就那样吧,比较长。脑洞有一些,悬疑节奏较好,感情描写一如既往的差。作者方方面面都是可以打80的水平稳定。
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本书:六爻/烈火浇愁/脱轨。 P大出品,可以无脑冲。除了脱轨感觉节奏不好,前面20%充满无趣。
第二十七本书:朱令的四十五年。 这案子我跟了十几年,话得说回到关注和菜头(后因无趣取关),到关注一毛不拔大师,发现他是贝志诚,随后就得知了这个案子。甚至去年点评写的非常好的十九年间,也是此案作为基础。 但这本书还是让我震撼。浅浅分享一段:成长在 驯化的网络下的一代年轻人,使用着秒速200Gbit的5g网络,他们既无法想象56k时代的光景,恐怕更难以想象网络曾被寄望引领....走向文明和进步,这样一个巨大的希望,其中一块切片就被保留在朱令的故事里... 而吴父的悟更是让人颤栗,是无数捶打后的坚强,这种韧性值得敬佩。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本书以一种客观事实记录的形式呈现,这一点在现在五花八门夹杂各类情绪的当今,更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