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下的主观
依我看,《摔跤吧,爸爸》的叙事手法多平淡,也没见光影构图多精彩,然而当年上映的时候可是很多人吹呢,还有吹阿米尔·汗为了这部电影健身多敬业之类的。到贾玲的《热辣滚烫》这里,舆论里就有那么多痛斥“营销健身”“没电影感”“营销害了中国电影”的了。别装了,不就是恨女、恨贾玲呗。
还有拿翻拍非原创说事的。真这么执着于原创的重要性,怎么不拿出这个劲头狠狠骂《荒野大镖客》,这可是狠狠抄袭了《用心棒》呀,radiohead的《creep》狠狠抄袭Albert Hammond的《the air that I breathe》,the stone roses的《made of stone》抄袭了primal scream的《velocity girl》,超级市场的《恐怖的房子》抄袭了Ulrich Schnauss的《Far Away Trains Passing By》,还有很多例子可以举,但是面对这些是抄袭而不是授权翻拍翻唱的情况,舆论可是会自动无视或者用“虽然但是”来做开脱哦,比如认为其他成就可以盖过抄袭污点,并不认为这事有多大。
真的这么看重原创吗,不过是趁手的棍子罢了。喜欢的就不是大事,讨厌的就正好举起趁手的棍子去打。而且,可以设想,要是一个女性,在早期创作事业中,有了上述抄袭事件,哪怕后期成就斐然,也会有大量的人要一直狠狠地骂她抄袭过,一场抄袭就可以臭一辈子了,而不会像对那些男的一样,岁月静好地为尊者讳,默契地避而不谈,默契地“虽然但是”。
而面对《热辣滚烫》这买了版权翻拍的作品,跳出了那么多为非原创而痛心疾首的人,宛如为创作环境哭丧一般。这劲头在面对那些男的的抄袭作品时,可是不会被拿出来的!
女性千万别中了上面的这些计,真的跟着那些人去对女性作品中的不完美进行挑刺。因为与此同时,那些男的可是很会为男的的作品开脱和解释的。哪怕男的的作品里有浓臭的恨女味,他们也会用大格局来打压这种“挑刺”哦,把这种“挑刺”式的关注点打压成一叶障目、脑子里没东西、猪不懂得饺子的好吃。
比如阿加莎,她的小说里对异性感情的观点,有时写得老旧,不符合现代的女权意识。然而,不论怎么样,她就是推理王者,推理界里她的地位就是如此重要,如此耀眼,而她本人,是女性!这就已经是对女权的极大贡献了。推理界如果没有阿加莎的存在,固然可以说这并不代表女性写不好推理,然而她在历史上真真实实地存在,存在着的“证例”比理论上的“应然”更有力量,更能给女性以自信。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专注于挑阿加莎在女权上不够先进的刺,那就是自损力量,有一种尚未温饱就开始专注于糖尿病的防治,于是认为今天虽然有个很好的西瓜,但不应该吃这个西瓜的感觉。与此同时,男的可是很懂造神的,看看刘慈欣在国内科幻界的地位吧,看看他的拥趸们那不可一世、不容置疑的态度吧。
同理还有武则天。固然,她是封建统治者,有封建统治者的共性。皇帝,那当然不符合我们现代的价值理念。然而,即便都是封建统治者,有一个女皇帝,总是比全都是男皇帝要好吧。男的恨武则天、贬低武则天,那是很自然的,武则天女的怎么可以当皇帝!但他们会用别的“客观分析论证”来贬低,而不是直接就说“女的当皇帝我就是恨”。然而,有些女生也中了这个计,也跟着“客观”评价。注意,这个“客观”的劲头,可没见他们用在其他男皇帝还有当代开国那些人头上呢。
固然,哪怕没有武则天,也都明白理论上“历史上没有女皇帝,不能证明女性没有这个政治能力,只是能力被历史环境压制了”的道理,但是,真的有了,那总比没有好吧,理论上的能力,真的体现到了现实中,这比纯粹的理论更有力量,那么,这时候,就要好好把握住这个“有”的意义。这个道理,放在民族、国家上,很多人很懂很认同,然而放在女性身上,有的女性居然就不懂了,就被男的的那套逻辑绕进去,认为要“客观”了。这个客观之下,掩饰的就是恨女、想要抹杀女性能力的主观。
说到“有”,我又想到小时候的一件事。一起玩的那些小孩,某次在玩奥特曼扮演时,会对我叫嚣“女的没有奥特曼”,然而,我家就有《艾斯奥特曼全集》,于是我把他们带到我家证明,南夕子,她可以变身艾斯奥特曼,女的也可以当奥特曼!虽然,这是双人变身,不是单独女性变身,而且后期还让南夕子提前下线,变成单人变身,但因为这部奥特曼里有女性,所以就算这部作品里“女的依然不是完全的奥特曼主角”,也比那些单个男的变身奥特曼的要好。
如果要挑刺,那么就先把劲头用在挑男的的作品上。有人说“之所以自己主要是挑女性创作者的刺,不怎么花力气骂男的的作品厌女,是因为那些男的的作品里的厌女不用挑大家就能看出来,太明显了,所以没必要说那些”,这种人表面说得挺“客观”的,“客观”地指出了男的的作品里有厌女,但这种人的“主观”当然是因为不舍得骂男啦,达到了对男的避重就轻、轻轻放过的目的。
看看《流浪地球》《封神》都被捧成什么样了。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果没有把它们骂下来,就花力气去骂贾玲、对国内影视环境痛心疾首,那可真的是中了“客观掩盖主观”的计了。
其实,应对方法很简单。如果是女创作者和女角色的情况,作品很好,那么就狠狠夸女创作者和女角色;如果是男创作者和女角色的情况,作品很好,那么就狠狠夸女角色,不用夸到具体的男创作者头上;如果是觉得女创作者塑造的男角色好,那么就多夸这个女创作者厉害,别把注意力只集中在这个男角色身上;如果是男创作者加男角色的情况,作品不错,尽量别夸到具体的男创作者和男角色身上,要夸的话就夸些抽象的地方,比如剧情、氛围、性格象征之类的,这也就是“把作品和人分开看”。把作品和男的分开看,这样,再怎么看作品,也不会真的当了男的的崇拜者和仰慕者。
然而,“把作品和人分开看”这句话,一般会被人用来为男的开脱,成了表面谈“分开”,实际是“合一”,实际目的是让作品为该男增辉。而应对方法里说的分开,其重点简而言之就是别成了男的的崇拜者、仰慕者,包括实际的男的和虚构的男的。只要别当了男的的粉丝,其他一切都好说,因为此人并不想为男的增辉,而如果看作品看着看着就爱男了,成了男的的粉丝,那就……反正我对这样的人就没话说了。在社会财富分配上,人们在贫富差距大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没心情再为富人唱赞歌了,然而放在女男处境上,很多人就不懂了,或者假装不懂了。
现在来举例如何运用这种分开的方法。比如,最近有很多人夸孙悟空(电视剧里的形象),他面对想要自杀的公主,没有批判她想自杀是不孝等等,而是说她一定遇到了什么伤心事。然而,这里并非原著剧情,那么,这里其实可以狠狠夸导演杨洁的改编!再者,《三国演义》里,黄巾起义、十八路诸侯讨董、赤壁之战这些部分的文戏武戏都拍得很好,而且既有大场面也有细节聚焦,这些重要剧情的导演是蔡晓晴,那么就应该狠狠夸蔡晓晴的调度能力!蔡晓晴在《三国演义》里拍的那些震撼、气氛烘托十分到位的场面,还可以狠狠反驳那些认为战争戏理所当然要由男的来拍的人。再比如,面对《红楼梦》小说,注意力就可以集中到里面的女性角色形象上,不用集中到作者本人身上。说到这里,真的很恶心那些索引派,把那些女性角色和臭男的挂上钩,封建时代女性共有的悲惨命运不是真正的大悲剧,必须得是明亡时那些男的帝王将相才是真悲剧,女的不可能真是女的,一定是男的的化身,呕,太臭了,别来沾边!
现在回过头来继续说《热辣滚烫》。里面女性角色很多,这就是好!而且这里有一个没出现的女性角色也让我感到舒适——姥姥。杜乐莹名下的房子,是姥姥给的。创作中,要表达房子是家里老人给的,那么,这个房子可以设定成是姥姥给的,也可以设定成是姥爷给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姥爷给的,就是姥姥给的!在很多作品中,这就被当作“无关紧要”的小细节,然后顺滑地设定成“姥爷”。所谓“姥姥姥爷都一样”,正是一种变相的“生男生女都一样”。
在《星露谷物语》的设定里,农场是爷爷给的。前段时间,我看到有人问,为什么不能是奶奶给的,希望是奶奶给的。结果这个博主被骂惨了,好多人骂她无理取闹、打拳打魔怔了。
“无关紧要”的设定大多由潜意识顺滑地给出,潜意识是主观的一部分,潜意识无处不在,主观自然也体现在方方面面,这是无法掩饰的。
所以,姥姥给的房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