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医保,23年理赔数据及24年新升级责任;健康管理服务
蓝医保是一款保证续保20年的医疗险
我先介绍下它的发展历史,然后说下基础保障责任,以及和其他同类型保险的对比,在说下今年新上线的责任,后面说下23年的保险理赔数据
一 、发展历史
蓝医保是2022年4月份首次上线,承保及理赔全部都由太平洋健康自己负责,销售则由全市场上的各个渠道进行。
两年来,太平洋健康公司围绕蓝医保的品牌,延伸设计了各个保险产品,包括终身防癌医疗险、税优百万医疗险、全民普惠医疗险、保证续保6年的中高端医疗险、保证续保3年的百万医疗险,以及互联网门诊险
主打产品,其实还是蓝医保·长期医疗险(20年保证续保版),本文的主角
二、基础责任及同类对比
基础责任上,其实没啥好说的了,从这种保险计划表上,看不出来多少的东西

反正记住一句话就行了,在医院内产生的合理的医疗费用,保险几乎全都能赔
不过,估计大家可能都不喜欢这样看那样的宣传,下面的这种对比表,才是最受人喜欢的,哈哈

看对比表买保险肯定是是可以的,拼配置,不同保险公司之间内卷就行了,同台竞技,保险产品才会不断的进化
相对应的呢,如果买了或者决定买了后,就不要过多的看对比表了,医疗险产品之间对比责任的意义并不太强,更多的还在比拼售后服务上
买了只是开始,使用到它可能需要等待多年以后,甚至10年、20年之后,而且作为服务人员的个人态度以及能力,可能更为深刻的影响到体验感。
买保险,要理解在芝麻和西瓜之间的选择,不要为了某个细节而去否认掉整体。
更关键的是理赔
当然哈,即使同台竞技,蓝医保也不算差哈
三、新上线的责任
对于保证续保20年的医疗险,其基础性责任,也就是写入保险合同内的责任,很难再有变化,毕竟消费者一买就是20年,保险公司也不能随便更改这些合同内的责任。
更多的还是通过改变附加险的形式来做到这一点
今年蓝医保上市2年后,迎来了第二次迭代,如下图

1、特定药品目录进一步增加
今年再次增加32种,会随着医学及市场的发展,来不断的变化
续保的客户,如果有购买该责任,会直接默认享受这些更新
2、新增加失能收入保险金,且能保证续保20年
这个责任越来越火,细水长流,可以和重疾险进行组合
出现24种特定疾病,比如说严重慢性肾衰竭、严重心肌炎等;或者严重伤残1-3级,比如说双录失明、两个及以上肢体缺失:按月给付失能保险金5千元或者1万元,拿5年或者10年
3、新增加住院津贴医疗保险金,且能保证续保20年
入住公立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普通部,按天享受津贴,每天100元;如果是icu病房,每天400元(每次免赔3天,每次最高30天,全年60天)
4、重大疾病加油包增加保额选项
算是一年期重疾险,保额增加,今年最高10万元。
5、特定疾病特需医疗保险金
无变化
6、健康管理服务进一步升级
新增加了少儿专属服务,以及高龄老人服务
老客户在续保后,也会自动升级
四、23年理赔数据

说点别的,理赔流程要够方便
其实这方面,选择那些客户数量更多的保险公司会有非常大的好处,申请流程上的优化会比较好。毕竟,如果有瑕疵,肯定会让较真的消费者给投诉的。
但是如果消费者有我们这些人的服务,其实还好,就可以完全甩给我来代替。
当然发展到今天,这些巨无霸级保险公司的理赔流程之间,差距几乎不大的,无非是各家的app或者微信公众号,各有各的特点。
有时候我就懒了,跟客户说,您看哪个公司的app比较顺眼,就买哪个公司的保险就行……
1、理赔数据值得关注
最关键的就是要能赔,比如说这个图片上的内容。
理赔件数,311万件,线上申请265万件(7千以下),线下是一些大额理赔案件,需要邮寄纸质资料。
理赔金额,28个亿,每天赔付763万,其实可以估计来公司可能真的不会特别在意某一个大额理赔,毕竟在全国范围的占比上,真不算太多……
另外也可以通过和22年的理赔件均看出来,其实是下降的!
考虑到保险保障内容没有发生变化,我在想这个背后的原因?是不是和医保改革有关系?
另外提一个特点,住院垫付,蓝医保的垫付是不限于重大疾病的,一般疾病也可以获得垫付,而且对次数也没有要求。
然后垫付金额和去年保持一致,没有变化;特药垫付上,略微有增加。
2、健康管理服务使用人数很多

健康咨询以及健康促进两大服务项目,都超过了40万人。
如果说咨询算是一些虚的东西,那么干货就是就医服务,比如说住院垫付、专家预约、手术安排、多学科会诊等等。
可以看到问到干货的人数超级多,有963万,这可是一个极大人群啊,当然由于这些服务有门槛,触发的人数不多,也有1.48万人啊。
其实看理赔数据,使用这些服务的人依然不算多,可能跟在保人群多数比较健康有关,也可能是因为很多客户压根不知道有这些权益的存在,吃亏了。
说实话我以前真的没有想到,这么多人都使用了健康管理服务,我个人也很少跟客户主动介绍这些东西。
哎,白白浪费这么多薅羊毛的机会。
看来,大家在选择保险时,也应该重视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