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升初或者初升高的家长的建议:适合的最好的,不是最好的就是适合的
先说结论:
走公立路线的孩子,如果孩子是读书的料,一定争取去重点中学,师资整体好,高素质学生多,有竞争的氛围保证你不会太差,有优秀的资讯和习题训练支持学习事半功倍,进入更好的人生阶梯。
如果孩子资质一般,不要去重点中学,上述的优点个别会让你受益,但是整体而言,因为这会摧毁ta的信心,扼杀ta原本可以走得更远的机会。
小升初,或者初升高的学生家长都巴不得自己的孩子能摇中好的初中,因为这些初中垄断了大部分的重点高中非派位的名额;初升高能超常发挥进入重点高中,因为好的高中又几乎垄断了好的大学的名额。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的孩子要足够优秀,才能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好的中学只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做不到帮贫扶困。最近几年北京随机派位之后,好的生源分摊到片区的各个学校,原来一些排名靠后的学校的成绩也爆发了。
作为一个过来人,既是学生又是家长,我这几年得出的结论。
一个孩子是读书的料,体现在要么是智力超群,一学就会,一点就透,举一反三;要么努力刻苦,有自驱力,自制力,一点一点往前走;要么争强好胜不服输,跟自己死磕学习;要么懂事乖巧听话,多点也能穿透;要么专注力强,学习效率高等。总得占一两样,在考试这条赛道才有出头的机会。
重点中学的教学进度大致是按照中等偏上的孩子的进度设置的,各科老师都有出成绩的KPI压力,都会布置很多作业。如果孩子完成不了作业,会遭遇直接的羞辱,或者含沙射影的压力。进而考得不好,即使不公布成绩,孩子也会感受到同伴的压力。
而资质一般的孩子,接受新知识慢,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去完成作业,要么一知半解地完成,要么抄袭,借助作业帮完成,大概率每天都会熬夜到很晚,还影响身体发育。
家长即使给孩子补课,大概率ta是没有什么时间给到你的,是的,你感觉你是博士后能力很强,或者你有很多钱,能请六小强的名师来教,但是,你的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除非,你一开始,就选择和学校所有的老师对抗,只踏踏实实完成部分作业,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或者你就不上学,在家学,去辅导班请人一对一教,既然这样,你上重点中学的意义何在呢?
从一年级开始,学得慢的孩子的基础是不牢固的,学习如同一层一层搭建知识的大厦,每一层,都有一堆漏洞,你靠寒暑假或者周末补一补,或许能完善一点。但是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去给孩子补足的话,迟早会在某个节点出现问题。
到了初二,学科之间开始交叉,函数和几何知识开始交汇,知识的大厦修到这个时候就开始坍塌了,ta没法运用简答的数学知识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数学没学通,物理就没有办法学好。语文阅读理解不好,所有的学科就读不懂稍微复杂一点的题,不能把越来越灵活的结合实应用的题,抽象出模型和学过的知识点关联起来。
常常一个看似很唬人的一道大题,其实懂了就是一个简单的小题,还不如一个选择题的演算复杂。但是,ta就是读不懂题,五分十分的大题就荒废了。
在一个与自己的能力不匹配的学校里,身边比你厉害的孩子一堆,进度和难度永远比你的能力高,对你的要求又一点都不放松,你总在遭受无形的压力,努力似乎没有成效,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想想,作为一个成年人,您又能在你的能力不胜任的公司和岗位坚持多久呢?
这个时候往往又和孩子的叛逆期重叠,弄不好家长和孩子之间发生激烈的对抗。
孩子们刚入校时,好比是被一辆车拴着往前跑,有的孩子能轻松地跑到前面,有的孩子和车的速度一样,他们感觉不到绳索的束缚,如鱼得水。
有的孩子被拉得趔趔趄趄,别人休息的时候,努努力,也能在重启行程的时候,继续勉强跟上。
有的孩子一开始,就斩断了绳索,不跑了,自己慢慢溜达,或者干脆躺平。
而最惨的就是跑了几步跟不上,又试图站起来的,一次一次被拉到,磨到血肉模糊。他们又不快乐,又没有成就感,还不如一开始就和摆烂的孩子一样穷开心。
所以,作为一个学渣的家长,在离中考前30多天的时间里反思,还不如一开始就在一个海淀之外的普通的学校读书,老师也许不会那么苛责作业的完成情况。这样,孩子就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作业,完成一点,就是吸收一点。ta不用为根本不会的作业浪费一堆时间,那些卷子和习题集一年积累下来可能几尺厚!海淀区的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在题海里挣扎,素质教育是国际学校才有的吧。
学校上课的进度也大概率是ta能够得着的,而不是大部分的时间里,如同听天书一样备受煎熬。
这样不管是靠孩子自己,还是靠家长,都有自救的时间和空间。在这样的学校,她也没有那么大的同伴压力。ta更有可能比在重点高中走得更远,身心更健康。
这个过程中,家长也会少很多焦虑和痛苦。你以为你的孩子在痛苦挣扎的时候,你能置身度外么?
靠考试出来的家长,会狭隘地认为人生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当这个孩子真心不是读书的种子的时候,不要幻想进入重点中学会发生奇迹。
能考到北京的家长,你们也是所在地区百分之几上的重点高中,高中里百分之几上的大学,其实已经算是小概率的事情了。同样小概率的事情,怎么会轻易再复制一遍?
换个角度,换个思路,或许就不会那么多抑郁的孩子,那么多悲剧。现在社会为不同的才能的孩子提供了不同的孩子提供多样的人生道路。
这是最近一点痛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