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低?可能是因为你没有照顾好自己
最近参加一个优势训练营。训练营讲到共情力和交往力的优势,这两个优势属于关系层面的优势。运用得好,能促成良好的关系,运用不好,优势就会成为负担。
拥有共情力优势的人,能够很自然地察觉到别人的情绪。汇报工作的时候,领导皱一皱眉,马上就感觉领导情绪不对;跟伴侣说了一件事,他立刻不说话了,立马感觉他有情绪了……拥有这样优势的人,往往会被别人说,你怎么这么敏感。
共情力没有发挥好,容易内耗,觉得别人的情绪是自己的问题,把原因都放到自己身上,情绪也都积累到自己身上,时间长了,承受不住,就会爆发,会引起冲突。而共情的人会害怕冲突,而且在冲突之后,会不断反省自己,造成更大的内耗。
共情力高的人,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课程提到一个方法,那就是做课题分离。分清楚什么是我的课题,什么不是我的课题。做好自己的课题几天,没必要把别人的课题也背到自己身上。
我汇报工作,领导皱眉了,他不太满意。领导对于下属汇报的工作不满意,不能接受,这是他的课题。我的课题是做好工作汇报。
我跟伴侣讲了某件事,他因为听了伴侣对自己讲述的这件事而不开心,那是他的课题。我的课题是讲出来。
为什么要进行课题分离呢?是为了把我们从情绪的漩涡中捞出来,先照顾好自己,然后去跟领导进行沟通,是不是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去跟伴侣沟通,是什么让他觉得不舒服,我们可以一起做点什么。
而有交往力优势的人,天生适合和人打交道,擅长广度交往的,能够轻易地和陌生人建立关系,擅长深度交往的人,则能够把已有的关系维持地很好。交往力优势的人,背后的底色都是“真诚”。
都说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但是交往力优势者,很容易在关系中受伤,因为有时候真诚并不能换来真诚,我曾经在某乎上看到过有人说,他悟到的道理就是没必要对人那么真诚。而且因为他们都把关系看得很纯粹,常常和对方没有办法提出自己的需求。
如何破除这种阻碍呢?首先,要认识到,关系是一种价值交换,这种价值不一定是物质,可能是一个小忙,情绪价值,给予支持等等。
然后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真诚地面对自己,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情绪,自己的需求。照顾好了自己,我们再去真诚地和对方沟通,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其实这两种有势力发挥好的背后,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要先照顾好自己,我们很多时候,共情了别人,却忘记共情自己;我们真诚地对待了别人,却忘记了真诚地面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