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神户国际珠宝展,感受世界的参差
有幸参加神户国际宝饰展,一直很犹豫要不要写一下这几天的经历,但是感受太多,感觉不写会忘记。

展会一年一次,一次为期三天,分为四个会场。云集了世界各地的珠宝商,珠宝设计师,珠宝销售商,制造商等,规模非常庞大。珠宝品类繁多,钻石,彩宝,珍珠,黄金等。以行业采购,交流为主,普通消费为辅。每一个进场的顾客都需要登记身份,发牌子,要么是小型贩卖商,要么是团体采购商,海外贩卖商,珠宝设计师等,看上去,一般民众很难进来,但登记的要求好像又不那么严格,身份都是自报的,拿了牌子就进来。

会场里都是真金白银,各种贵重珠宝放在展柜上,就像不要钱的批发产品一样。会场里大家都很守规矩,没有看到偷盗的情况。会场里也有监控和安保人员。很多带货主播会在下播离开时候主动找店铺的人员check,让店员检查他们有没有携带。这似乎成了一种礼仪。

我所在的店铺以K金为主,兼带一些彩宝,珍珠等。听老店员说,以前中国顾客多的时候,他们会生产很多生肖的吊坠,这几年中国顾客变少了,东南亚顾客变多了,他们的产品就开始迎合东南亚人的审美,比如一个黄金圆形吊牌,上面刻一个“爱”字,我不能理解这种审美。东南亚好像也有生肖文化,商家会生产当年的生肖吊坠,比如今年就是龙,龙吊牌比较多,但是其他年份的生肖就没有。另外,因为伊丽莎白女王去世不久,所以刻有英女王肖像的珠宝很受欢迎,另外还有一些天使,圣母像,十字架的珠宝,这些款式在国内几乎没看到过。


店铺商品标价为美元。但是有两套结算系统。对于日本人,商品结算方式是:美元标价*155+10%税=最终价格。而对于中国顾客,以菲律宾为代表的东南亚顾客,和其他欧美顾客,结算方式则是:美元*85=最终价格。差距很大,社长说:因为日本人买的少。
确实,这几天日本顾客不多,最终消费了的顾客大致分为两种:一,以公司名义购买,开公司发票。二,已婚男给老婆买礼物。这两种人是不怎么看价格的。而其他日本顾客,很多一听完价格就觉得贵,然后走了。太惨了……
东南亚顾客非常多,他们大多是通过主播购买。会场里每一个店铺都准备了很多桌椅,台灯,电源线等,就是为主播准备的。而主播里绝大部分是东南亚人。这几年东南亚的购买能力非常强。一个主播一天的营业额可以达到上百万日元。我们店铺一天要来十多个主播。每个主播都带着一两个同伴,他们的标配就是:一个拉杆箱,一个lv或者gucci或者香奈儿的大包,两个手机,一个计算器。 他们从早上坐到晚上关门,中途连饭都不吃, 非常有激情,每天店铺里人声鼎沸。

相比而言,我几乎没有看到中国主播,大部分是代购,消息发微信里,但是购买力非常有限,比如拍了几十件商品,最后就卖出一两件。而且中国顾客在这里口碑不太好,因为他们总是看上了很多,然后说要去别的店铺转转再回来买,让我们帮忙keep,但是最后又没有来买。所以这里的店铺都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允许keep。
(下面开启吐槽模式)
我开始不以为然,但是在接待了三天的顾客后,我只有一个感觉,有些顾客遭受的白眼是他们自己赚来的。真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确实,事儿最多的都是国内的消费者。比如,有一个顾客,她做代购,想把耳环取下来试戴,我说这里不允许试戴,但是她偏要,我说那注意不要让其他店员和社长看见,不然我要挨骂,她说她会小心的,但是还是被社长看到了,社长过来给我打招呼,让我翻译给她,说不能试戴。我也说了,她不以为然。然后一直私下跟我说就悄悄允许她带一下,因为她要带着拍照给顾客,如果不试戴,顾客就不想买,我也很为难,而社长也不放心我,一直在我和她周围晃悠。她觉得确实没机会试戴,于是很酸的说了句:“哦,你们不缺顾客。”然后走了。
还有一个男顾客,跑来问黄金多少钱一克,我们这边是定价,他就找社长借了秤,拿着计算器算单价,算下来价格有点高,他就开始唧唧歪歪:“你们这个定价太高了”,“现在国内黄金才多少钱一克啊”,“你们这个太贵了”,“你们怎么卖这么贵”,“你们这样不行”,我说:“这也不是我决定。”,他说:“我知道,但是你们这个也太贵了,你们这样不行啊,你们这样谁买啊,国内才多少钱啊,你们这里这么贵………”,不是,大哥,你知道还跟我吐槽干嘛?真的想给他一个白眼,他就同样的内容一直反反复复,不想买就不要买啊,嫌弃就走啊,一直叨叨一直挑选,最后还是买了,一边付钱一边说贵。这人脑子是不是有什么大病,而且跟我吐槽干嘛,直接跟社长吐槽啊。我当时已经不想接待他了,另外一个中国人同事过来,他又开始对着那个同事抱怨,也说贵,同事说:“可能这上面镶了钻石”,他马上怼别人:“这么小的钻石才多少钱啊”,总之就是,我们每说一句话,他都要回怼。同事跟我吐槽:“他应该直接去买黄金,而不是珠宝。”
还有一个顾客,和几个朋友一起来买,问我有没有折扣,我说没有了,这个结算方式已经是最便宜的了,对日本人都不是这个结算方式,她问为什么,我说因为外国顾客买的多。她就说能不能再优惠一些,我说不能了,她又看了看,又问我能不能优惠,我说不能。她说她买两个能不能优惠,我说两个也不能,k金的价格本来就很透明了。她就连续问了我三次能不能优惠,我很无奈只有跟她说:“这些坐着的主播,她们每天卖上百万的货,和社长相谈后,会有一些优惠。”她听了瘪了瘪嘴,但还是比较犹豫,问她朋友买不买,她朋友说:“没有优惠,不买”。然后他们走掉了。
还有一个主播,跟我说想keep,她说她一定会买,我说店铺不能keep的,然后她找社长拉关系,交换了名片和微信,跟社长说他们是公司进货,肯定要的,只不过财务去其他店铺了,他们也没办法付钱,所以需要keep,等把所有店铺需要购买的商品汇总了,最后来一起结账。社长就相信了,帮他们keep了,结果,三天过去了,展会结束了,他们也没回来。信任度再次崩塌。
还有一个顾客,她选好了东西,交给我,我跟她说我把商品拿给财务结账,价格算好了单子拿过来后,你付款,所以请稍等一下。她说好的。然后财务开始给她结算,开票等。都快弄好了,她突然说:“抱歉,我不想要了”,然后走了。我赶紧跑去跟财务说刚才的东西顾客不要了,财务一脸懵逼:“え?なんでなんで?”
还有一个顾客,财务把票据都开好了,他突然跟我说要换一个,我有点无语,他说:“反正我也没给钱,就换了呗”,此时财务正好带着开好的票据走过来,我很无奈说顾客要换,财务也很无语,能怎么办,换呗
我跟另外一个中国老员工吐槽,她说:“你习惯就好”,我还真不习惯,太多事儿了,但是在其他顾客那里,上面这些情况都没有,比如,别人问有没有优惠,我说没有,对方就不会纠缠了,觉得贵就走了,比如对方决定买了就不会变卦,也不会要求keep,也不会私自取下来试戴,连拍照都要先问问我们能不能拍照。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也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口碑不好。
另外就是,这几年,国内的顾客消费能力急剧下降。东南亚直播带货疯狂崛起,是我从来不知道的,我跟国内的一些代购也聊过,她们也说:“听说了,东南亚很厉害。”世界变化太快。
-
weiji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9-15 11:24:18
-
豆友277340085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19 08:15:38
-
yixuxi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19 0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