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嘴拙舌
笨嘴拙舌
词不达意
我在想这两个词哪个更适合当标题,哈哈
前几年,山东人爱说倒装句开始成为一个梗时,我自己细研究了这件事,因为我就是一个很经常说倒装句的人。也同时是个非常词不达意的人,同时是个情商非常低的人,同时是个很社恐的人。
说倒装句是出于弥补。是因为前边没说好,而自己仍然有意愿弥补,所以说倒装句。有时候说不好也不好意思弥补,有时候想的很周全,就不会说倒装句。嘴在前边飞脑子在后边追,倒装句就出来了。
我感觉山东人的确是脑子追不上嘴,简言之,嘴太笨。当然不指每一个人,只是说整体氛围,比较这样。愿意弥补也是件不错的事了,你若见过嘴秃噜了,还不好意思找补的情况,就会越加容忍倒装句的情况了。比如我现在常遇到,送外卖敲门没听到,打电话过去,说“外卖,到门口了。”这时候最怕遇到和我一样惜字如金的人,哈哈,回复我,“好的”。然后就挂了。
好的是什么意思?是你要出来拿?还是你知道了,等我放下你再拿?各种情况团成一团麻,我只得再打电话或者发短信,解决掉这件事。(很多定外卖的人都是社恐,但是也有很多人是不喜欢放门口的,这件事无解,无解。)我也反省自己,我应该说的更清楚些,我直接说出来“等你开门”之类的话,对方的回应就必然清楚了。
所以,沟通啊…
进入社会久后,自然越来越知道和人沟通的时候,把信息表达充分,表达的简短,表达的详略得当,表达的有力,表达的轻松…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多么重要的艺术。
所以愿意说倒装句,起码还有弥补的心,对于社恐如我的人,我是不忍苛责的。
前些天遇到一件想记录的人,是一件小事。
我们这儿有一栋大楼,分东栋西栋,我进电梯时,看见外面一个人正在咨询住宿事宜,于是我觉得他肯定是个游客嘛,下一秒他就冲进了我这个电梯,我出于对外地游客的热心肠,就多嘴说一句:“这是东栋”。我想反正他多知道一个信息没关系,大不了就是没有用嘛,坐电梯也只是在浪费时间。
结果他跟我说,这是东栋电梯只能到东边,如果要去西边去那边坐。我就一头雾水,本着一向不让话掉地上的原则嗯嗯啊啊,说我如果要去西栋一般就会去那边坐。
就这么一段毫无营养的对话结束了。我看到对方也因为我的回答不是他预料的,而露出很不一般的神色。但是他什么也没有说了,短短的电梯旅程在寂静中结束。
我走出来很久,突然想明白,我以为他不认识路,所以一头雾水。他其实是以为我在问路,所以回答了那些,所以我的回答让他意外,所以他露出了奇怪的神色。其实是一件小事,但我此时的感受是,南方人太聪明了(他很明显是南方口音哈。)我俩同时驴唇不对马嘴,但他反应比我快出太多倍了,而且知道我误会了,在一堆选择中选择了寂静,所以流露出非常复杂的神色。
南方人太聪明了,我回想反刍了好久。
但要我再反应一遍估计也是同样的结果,我在与人交流中常常非常蠢,不多说了。
我也曾在南方工作过一段时间,对南方人的聪明印象深刻,比如老板已经对我提出了他心理的期待,但我的理解才刚刚到字面意思,哈哈哈哈哈哈。
虽然说印象深刻,但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和模模糊糊的感受。举不出具体事例来。毕竟这(对沟通的反应和记忆)正是我的缺点,是我人际交往难以逾越的攀坡。
最后选择笨嘴拙舌来当标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