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聒噪,冷淡社交
原创 阿鱼 Augenstern 阿鱼探长
近来总是感觉困顿,也许是因为工作骤然繁忙的缘故,比如昨天写完两篇公众号推文后,下午我还到公司加了班……也许就是因为进入了五月,初夏的热力值真的惊人,这么快就38度了,这让减肥未遂的我真的煎熬。
初夏的困顿不仅体现在身体的精力,根据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物质决定意识,于是乎我就感受到了,在初夏的困顿里,我的精神状态就仿佛进入了贤者时间,对一切聒噪的人和事感到过敏,对社交没有一点兴趣,甚至,也没有心思去和心仪的女生聊天。
聒噪,太聒噪了。
聒噪的人总是想拼命证明什么,不懂装懂,自己知道的事有发表高见,自己不知道的事也要说上几嘴,逻辑充满漏洞而不自知,立场可以随时切换,总之围绕一个中心:能不能证明我很牛逼,我比你牛逼吧。
妈的,我发现怎么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在现实里,情况还好一些。比如在公司,也有聒噪,但不同之处在于,只是一个人时常聒噪,我自己也时常聒噪,但现实中的好处就在于,毕竟还要点脸,所以,聒噪只是一种临时性状态,就跟晚上睡觉鬼压床了一样,偶尔偶尔,不会持续上身。
我对聒噪的人和事敏感,本质是,我讨厌和反感自己变成聒噪的状态。
当我出现聒噪的表现之一,就是恣意地发朋友圈。朋友,在2024年,你一天能发几条朋友圈动态?最多的时候一天发几条?我数了数,前些天,当我聒噪的时候,一天可以发八条,我又对比了一下,朋友圈里当微商的亲戚都没我发得多。
这就是聒噪,毫无压力的聒噪。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要拿朋友圈做什么。晒照分享吗,我没有自拍的习惯,我都是直接录像。发些文艺说说吗,不知岁数大了还是咋了啦,这几年已经文艺不起来了,而且,我要发就不太屏蔽人,但你不觉得,在七大姑八大姨等一圈人面前,你文艺地碎碎念,是一件很魔幻的事情吗?
总之,不知不觉,我的朋友圈就沦为了——广播站。我成了一个水龙头,我不在朋友圈生产水,我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结果便是,你很难在我的朋友圈看到像个人一样的动态,你能看到的绝大多数内容,全是各种链接的分享,各种乱七八糟各种领域的推文分享……有公司被迫转发的、有客户公司的、有我喜欢的博主的、还有B站啥的视频链接……不过呢,你几乎看不到我转发自己公众号文章的情况。
前几年参加了好友的婚礼,当天拍了视频发了朋友圈,仅仅过了半年还是一年,朋友跟我说,“我记得你那天发朋友圈了,所以我去翻你的朋友圈,想找你拍的角度的视频,结果,我没翻到,因为你发的朋友圈实在太多了……我翻了很久都还没翻到……”
我听后哈哈大笑。
没错,在我的微信朋友圈,的确存在着我真实的生活动态的分享,过去十年的生活轨迹都有,但是,你很难翻到。放心,我的朋友圈权限是所有对外都可见,而没有设置半年或一个月。只是因为,从2019年起,我就以每天三到十条的广播分享发朋友圈,日积月累,现在四五年了,相当于已经树立起了一睹宽广高耸的“信息碎片墙”,墙的那头,是2019年前真实的阿鱼探长的生活碎片,墙的这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各种铺天盖地的信息链接。
没想到,不知不觉间,我居然完成了这么变态的一件事。
这就造成一个结果,凡是近几年才认识我的新朋友,尤其是女孩,加上我的微信,往往会很失望——因为,几乎没有真实的生活分享,全是各种点评天下的资讯链接——哼,这个男的一看就是个浮躁的人,只知道转发别人的观点,可见还是个没主见的人。
对此,我并不打算改变。
朋友圈里折射的那份人格,也的确是我,尽管,并不是我的全部。但也确实是我,是一面镜子,如此,我才清晰地后知后觉地看到,原来,过去五年我是如此聒噪。
聒噪,来自于某一部分令我焦虑的长期压力,来自于我自己的身心的失衡。我不能假装对此视而不见。
于是,我给出对策——我给一位哥们说,来监督我。如果我忍不住又发朋友圈,那么破戒一次,就要给你发15块钱红包,相当于一杯奶茶。
不发朋友圈,对我没什么影响。我本来就不在乎,以我的个性,我想发什么我就敢发什么,我想做什么也没人能阻止我,至于代价,我能看到,但我决定要做的时候,我也不在乎代价。而我真正要克制的是——不要浪费自己的心力,不只是要能释放和表达自己,还要有能随时收回自己的能力。
是的,随时收回自己的能力,这是我现阶段要着重修炼的。
收回自己总想啥事都点评几句的评论欲。
这里倒不是我对“言多必失”“行胜于言”有执念,恰恰相反,我一点都不反对多说话多表达,我认为正确地说,其实本身也是一种“行动”。我只是非常反感“不懂装懂地虚伪扯淡”,非常讨厌“没有经过调查和实践,就脸不红心不跳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如果有人能做到还能说到,那么,这样的张狂和装比,我是一定热烈欢迎和鼓掌的。比如李敖就可以做到如此。但事实是,现实和网络上,99%的人根本做不到,不仅做不到,他们还喜欢在自己做不到和没做过的情况下,就去发表和争辩信誓旦旦的观点。
我觉得太可笑了。不觉得像动物园的猴子吗。
而我要警惕的是,忍住,清醒一点,不要一上头自己也参与这样的美其名曰的“辩论”,实则什么都辩不出来……因为所有人都只顾着维护自己的立场和可怜的自尊。至于逻辑是什么,没几个人关心。
收回自己自以为善意的分享欲。
哪位鸡汤大师说的来着,“喜欢就是分享欲”。喜欢一个人,你就会忍不住给她分享各种东西,分享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分享自己的喜乐爱好。
是的,我觉得分享没问题,喜欢当然就要分享。但关键是,分享也要能收得住才行好吧——更关键的核心是,换位思考,我的喜欢只是我的喜欢,但不一定是对方的喜欢,尽管,因为对方对我的欣赏和包容,哪怕我分享的其实并不是对方本来的喜欢,但因为与我相关,对方也会包容地去接受……但,这终归不是更好的,因为给到了对方额外的消耗和压力。
所以,喜欢一个人,喜欢就是分享欲,但,我也要能觉察到,可不可以不要自以为是,也换位思考多关心对方的感受好吧。喜欢一个人,最大的成长不就是在学会正确地喜欢对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克服掉自私,爱你就像爱生命,就像爱我自己一样,这般才好嘛。
收回自己漫无目的的虚无。
这个月,有好几次,差点忍不住要开直播了。在公众号我其实开过两三次直播,我将其视为一种集中式的社交。平日里我习惯独处,但当我想聊天时,我就想开直播,干脆一下子和很多人一起聊天一起社交。我还想好了,我下次要直播,欢迎和观众连麦,连麦随便聊,我这个人本身就更适合互动型才能发挥口才,连麦聊完后,我还可以让观众点歌,咱在直播间里我直接唱首歌送给她,这不直播体验一下子拉满,也有意思嘛。
但我还是忍住了。
直播连麦聊天唱歌,对我没有任何难度,也挺好玩,但是,无法解决我现阶段的核心问题:聒噪。反而会让我更加虚荣,毕竟,享受读者或粉丝的礼貌性夸赞,总是顺耳且容易上头的。但是之后呢?
之后我还是要面对自己的生活,要一个人面对真实的自己。
所以,切勿被虚荣所麻木,我对自己提醒到。
要能随时收回自己漫无目的的虚无。
……
今天是周末休息,上午闲看些许书。
十一点,自己做饭,鸡蛋黄瓜炒茄子,请问是什么菜系?探长菜系。说好听点,我做饭很有创意,经常搞出我都没见过的菜,但试了一下,居然还挺好吃,看来可以搭这三种食材。
周末我一天只吃两顿饭,其中会自己做一顿。我喜欢做饭,做饭让人莫名心安,中餐的魅力就在于自己做饭,做一顿饭心情都好很多。
吃完饭后,准备洗衣服,顺便换洗了床单被罩。天实在太热了,该拿出我的凉席铺起来了……等到收凉席的时候,就到了十月中旬了,所以,西安的夏天,就是从五月份到十月份,整整六个月。
洗衣之后,打扫卫生,先把房间客厅厨房扫一遍,再接水全部泼一遍,然后涮拖把再拖一遍。
地面拖湿之后,一下子都凉快许多。
最后,再给养的花草,换换水。
这一趟忙活下来,就两三个小时多了。
但这才是生活,做家务让我一下子精神和充实。我忽然想到十年前,在网上看到一篇鸡汤文章,很喜欢,不仅是因为那些道理说得还挺有道理,也还在于那篇文章说话的那种调性……其中一条就是——回家吧,擦地板吧,弯下腰,做家务。
学会弯腰这会是我意外的收获和别人发生意见上的纷歧,甚造成言语上的冲突,所以你闷闷不乐,因为你觉得都是别人恶意。别再耿耿于怀了,回家去擦地板吧。拎一块抹布,弯下腰,双膝着地,把你面前这张地板的每个角落来回擦拭干净。然后重新省思自己在那场冲突,所说过的每一句话。现在,你发现自己其实也有不对的地方了,是不是?你渐渐心平气和了,是不是?有时候你必须学习弯腰,因为这个动作可以让你谦卑。劳动身体的同时,你也擦亮了自己的心绪。而且,你还拥有了一张光洁的地板呢。这是你的第二个收获。蓝心网-白翠青,公众号:阿鱼探长【转载】给所有情绪低落的人
我现在觉得,油腻的精气神就是一种聒噪,英年发福的身材,也是一种聒噪。
有些人喜欢一个人,就对人家纠缠不休,哪怕人家已经表示对你并无好感……这种纠缠不休,同样也是一种聒噪。
聒噪啊聒噪,我不喜欢这种状态。
所以这个夏天,我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克服聒噪。
首先就是冷淡社交。除了公众号日更,朋友圈除却打工人被迫转发公司推文之外,我一个月最多更新一条。实在有什么碎碎念,最多再发在豆瓣。
多锻炼,多读书,静心生活,随心而动,不为谁而乐的有限社交。
就酱紫。加油,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