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给中国直男癌致命一击

投稿、荐稿、朗读、进读蜜书友会加读蜜君微信(dumi-reading)

落地的种子都在生长
我记忆力很差,但常常记住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比如说,初中的时候,我的同桌,一个跟我一样小个子的同学,他家住在一个前线海岛上。他义愤填膺地告诉我,他们村子的一个姑娘在“讨小海”的时候,在海滩石壁上被三个青年强奸了。青年一哄而散,完全没有关于嫌犯的线索。这个事件,或者说一个瘦弱姑娘含泪的脸,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二十多年后,当我在北京再次回望乡土的素材时,便生发了这样的想象:一生被屈辱与悲伤笼罩的姑娘,一个生活在阴暗中等待复仇的恋人,九十年代的破旧小城,风言风语的俗世生活。这种氛围让我迷醉,这便是《六个凶手》的缘起。我想,替受害的姑娘讨个说法的欲望,应该是素材成长为小说的动力吧。当故事核心形成时,那些意象便长了翅膀一样自动接驳。 写《六个凶手》的时候,我和赵非导演正在合作另一个海岛题材的电影。导演喊我去改剧本,我说,给我一星期时间,我把手头上的小说先写完。我在望京西园的一个房间里,吃了一个星期的外卖,把《六个凶手》的后一半写完了。我给导演看电子稿,几天后,导演便决定把原来的项目暂时搁置,先做《六个凶手》的电影。《六个凶手》在《福建文学》发表后,被《小说月报》选载,接着有十来家影视公司要求购买电影版权。他们是看中了阴暗的地下爱情,还是连环杀人案,还是被人物的命运所打动?我不知道。 电影开拍前的剧本围读,饰演女主角吴燕的张静初老师,非常认真且专业地探讨女主人公的心理,让自己投入,在读台词时便进入表演状态,读着读着眼圈发红,声音哽咽。我当时一阵感动,不晓得是因为对角色的复活还是对演员的敬业,并且感受到艺术与生活接驳的神奇。后来写的小说,人物上好像达不到那种情绪,因为这个人物在我内心生长了二十余年。拍摄中,张静初把眼睛都哭肿了。她打趣道:都怪你,让我流了那么多的眼泪!我不知是该赞赏还是该表达歉意。这是她从影以来流过最多眼泪的一部戏。杀青后她在微博发文:“哭肿眼的日子终于告一段落。” 这样的经历使我在以后的创作中,更加细心地打磨人物的情绪与心理。 《元凶》则是我在体验到悬疑小说的乐趣之后,对自己进行的一个智力考验:写一个自己杀死自己这种经典结构的小说。后来在创作中,变成凶手、受害人与破案人三人一体的结构模式。这种强设定的结构,最需要的是接地气,使之不露痕迹。于是,家乡的素材积累又派上用场,我用它们塑造了一个滨海小城的小说场。小说在《十月》杂志发表,被《中篇小说选刊》选载。该刊的研讨会上,这种写作的难度与细密、经典的设定,得到一些文学评论家的推崇。 《中国结》则源于一个讨论,关于女性遭遇强奸时该不该递上套子的探讨!在一些国家成为共识的事情,在另外一些国家却会遭遇观点激烈交锋,似乎强奸与反抗必须是一对孪生兄弟,不反抗则意味着顺从乃至道德的败坏。在看了一些真实案例之后,内心的愤怒促使我构思了这篇小说,悬疑只是一个外壳,内核是我对直男社会的一种批判意识。这篇小说的情节相当激烈,激烈到人物已抵达心理的极限,几乎要崩溃,大概是因我的愤怒嫁接到人物的情绪上去了,我只想给“中国结”致命一击。这是我极少的带着倾向去完成的写作。感谢《长城》杂志给予发表。 《两个凶手》则是源于福建老家在经济危机爆发时“互助会”倒会风潮的一种乱象。家破人逃,亲友反目,形势不由人,多米诺骨牌倒下之后,人性的恶暴露无遗。有没有一些东西能拯救金钱社会里荒凉的人性?当构思到最后孩子的一声“我要妈妈”唤醒荒凉的人性时,我便觉得这篇小说成立了。我认为那是理想化的一个高潮,也自诩为神来之笔。尽管“孪生姐妹换身”这种梗都已经是悬疑世界里的老梗了,老到作家都想不到用,甚至怕用了,但我觉得这个已经不重要。我甚至把“姐妹换身”这个谜早早打开,直接告诉读者,避免了让读者早早猜到的尴尬,悬念转成“警察能不能揭开妹妹的身份”。孩子的呼唤,是衰败的人性世界里的一个火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火种,有了这个亮点,其他的中规中矩即可。该篇发表于《福建文学》。 以我个人的观点,悬疑只是一种写作形式,我的重点更希望用于社会展示与批判,将它定位为“社会悬疑”。因此,我更青睐松本清张的写法,以悬疑小说来展现广阔的社会,展现社会的变动与变革造成的人性的震荡。当然,在文本中,探讨犯罪动机,塑造人物心理,则是基础的基础。悬疑小说中,逻辑与情怀缺一不可,它考验你的智力,同时考验你的社会洞察力,它需要微观的技术操作,更需要对时代动荡的宏观观察,这种难度促使我将悬疑小说作为创作的一个方向。许多圈内评论家认为悬疑小说没有文学性,实际上,悬疑小说中人物精神的深度、复杂与新颖,正是文学性之所在。 唠叨数语,以让读者朋友更加了解文本内外。 还有诸多题材在心中酝酿,将以更加举重若轻的手法描述,也会继续结集成册,希望朋友们喜欢和支持。
李师江2019 / 01 / 25 ——本文为《六个凶手》2019 版后记
李 师 江
1974年出生于福建宁德,1997年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小说家、编剧。著有长篇小说《丝路古船》《黄金海岸》《逍遥游》《中文系》《非比寻常》《福寿春》等,中短篇小说集《六个凶手》《爷爷的鬼把戏》等。在中国台湾出版《比爱情更假》《她们都挺棒的》等小说集四种及长篇小说《福寿春》。另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日、韩等语言。编剧电影剧本《沃土》(王小帅导演)、《六个凶手》(赵非导演)等。 早期小说专注挖掘时代中的个人内心成长,近年专注“东魂西技”的写法,将类型小说的形式与纯文学内核结合,注重故事性,着力书写极端矛盾中的人性考验。曾获华语传媒文学奖新人奖等。
今 日 荐 书

《六个凶手》
李师江 著
读蜜文化策划
新星出版社
2024年5月出版
读蜜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读蜜图书4月销售榜:残雪《迷宫》在争议中名列第一 (3人喜欢)
- 简平:怀念我的忘年交老哥任溶溶 (2人喜欢)
- 残雪:人格独立对中国作家是特别困难的事 (5人喜欢)
- 让中国诗人震惊的《长恨歌》英译(续) (1人喜欢)
- 李德武:读完《山行水上》,更爱斯奈德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