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笔记]黑特·史德耶尔《英雄已死,我们何不…成为一个物?》
带着主体-客体,物(自体)-表象的成对关系前提阅读。物自体所在的位置在本篇中是主体,不是一个对象。
之后接管社会景象的,是无缘无故的暴力、大男子的姿态、简短的叫喊口号,和对个性令人尴尬的膜拜。
真的是写得很好笑。这里又有一个真不真,以及真是不是就是好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是,个性不是真,个性也不一定是好。
鲍伊的英雄不再是一个主体,而是一个客体:一个物,一种图像,一尊华丽的物神(fetish)——沉浸于欲望的商品,在自身的死亡污秽中复活。
有关David Bowie的专辑Heroes。写升华了,其实根本没有这么复杂。参见亚文化分析,这种华丽是一系列松散的吸引注意力符号,意思是notice me as what I am. 自己又是什么?朋友,这是不言自明的。
他甚至不是一个偶像,而是成为一件闪亮的产品,被赋予了后人类的美。总而言之是一个图像,同时仅仅只是一个图像。[2] 这个英雄的不朽,不再源于那种经历各种可能的考验之后都能生存的力量,而在于它可被复印、再造以及转世的能力。其样貌和外观可以被损毁,实体却能不伤。而这种物体的不朽,在于它的有限性(finitude),而非时间上的永恒(eternity)。
私人可见的英雄。
概念上有点跳/模糊,要脑补一些螺旋上升的同点位移。但意思是很清楚的,黑特·史德耶尔至少这篇里还是相信,现代人并没有傻乐。篇名的问题,其实是艺术严肃性与反思性的问题。成为“物”=用物表达切实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