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博士失业的半年
最近水哥终于去上班了,算算从去年年底公司突然通知他被裁了到现在找到工作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快半年了,这快半年的时间找工作虽然不算是焦头烂额,但是焦虑程度也是肉眼可见的随着找工作时间的递增而增加。自从2022年临近博士毕业,水哥决定彻底离开学术界以后,就一直在工业界找工作,最后选择了一家做机器人芯片的小公司,公司的薪水就是正常的自动化专业博士的价格,但是地方的博士补贴还不错,所以最后就决定来了这家公司,没想到工作转正后才半年就被裁了。 作为一直在象牙塔的人,也是第一次面临被裁员,场景和每个人经历的都大差不差,上午约谈,按合同赔钱,然后下午就可以滚蛋了,我俩都有点懵,我问一个律师朋友,资本家翻脸比翻书还快啊!朋友:就是要打得你措手不及,让你快速签字,给你时间回去喘气的话,你就会有所准备了。我:果然还是资本家高明啊! 2023年的经济状况相比2022年是肉眼可见的断崖式下跌,记得2022年队友毕业前夕开始找工作的时候HC还特别多,到2023年水哥所在的扫地机器人公司几乎都是亏损的,国内很多企业倒闭,裁员也是非常普遍。
找工作快半年的心得(适用大部分打工人)
1. Gap是万万不能的
不知道中国职场为什么这么忌讳打工人gap,最夸张的是某公司的最后一场面试,HR跟户警似的对简历一字一句的推敲,问队友你2018年7月硕士毕业后为什么10月才去了荷兰读博士,中间这三个月干嘛去了。但凡出过国读书的人都不会问这种问题啊啊啊,办理出国需要材料类似于出生证明之类的三个月一下子就过去了好嘛~~~最后队友去的大厂也是对gap有所规定,凡是gap半年以上的人要走另外一套流程,Gap半年以上的人就好像是有了犯罪记录一样---社会gap人员。队友不由得感慨,就差一点点,就要去另一个通道了😂。 2. 大厂的渣男玩法
队友面试了几家大厂,让我们很诧异的是通过一系列所有的面试,到最后一刻要发offer了,结果审核没过,理由都令人发笑,岗位不匹配,那您开始早开始干嘛去了呀,如果岗位不匹配一开始组织面试干嘛?后来看了一眼xhs发现这种情况今年还挺常见的,说到底可能还是太卷了,一个岗位最后可以筛选留下好多人,脚踩N条船。
有个队友心仪的大厂,本来说审核没过,中间他都准备去另一家外企了,结果心仪大厂后来又通知他现在HC批下来了,马上可以入职。队友感慨这也太渣男了,跟你分手了又过来撩你😂。
工作选择的心得(针对博士吧):
工科博士毕业最好不要进小公司,小公司制度不完善,而且做的产品都比较低端,按队友的话就是把网上的开源代码download改一改,没有自己的算法,根本就不需要博士,领导也不懂,或许根本就不是这个专业,数学基础都没有,有时候都是外行人领导内行。

由于资金紧缺,按队友的话就是一个月发你几万块钱ta觉得ta就是你的爹,不,你的爷,天天把绩效挂嘴边,给你个课题,最多两周就要出成果,如果没加班的话他们就会认为你的工作没饱和,这逻辑我反正也是蛮服气。。。他的ex领导就是个精神资本家,可能自己以前加班加成牛马了,看不得现在的手下的不加班。 不要相信做科技产品的小公司招博士做预言,小公司根本没有这个团队和资金,只想快速变现,导致一方面东西做不出来,另一方面容错率也特别低。后来水哥面试了几个大厂,也问了面试官关于容错率这件事,人家的说法就是这种试错会算进他们的数据库,就不要相信小公司招博士做预言!!! 此外,小公司果断的抗风险能力也非常差,利润差一点就要裁人,虽然最后也按合同给了赔偿金,但是裁人的节点也是非常的尴尬,卡在了过年前,这让人找工作非常的尴尬,因为很多公司都会在年前锁定HC,过完年后才会逐渐的放出HC,这一等就是好几个月。 唯一开心的就是本来纠结过年去北海道太贵时间又不够,被裁了之后拿着赔的钱去了一趟北海道和关西玩了两周~~~
Overall, 进科技小公司的成长与收获就是跟搞文革一样,以后再也不要进小公司(搞文革)了。
虽然找工作的过程比较曲折,但是终于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所以。。。我们马上又要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