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迷惑行为大赏
查看话题 >当一个乱用成语的人拍马屁形成了肌肉记忆
某T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曾在我服务的某家客户任副总,此人对上拍马屁成瘾,对下PUA成性,还喜欢在背后搞小动作,但我在合作初期就有前人提醒,一直对他多有提防,也很快成功地撇清了和他的工作交集,所以得以以局外人身份冷眼旁观他在职场上如跳梁小丑一般的行为。
某次管理会议,他提到会有一位外部人士来分享某个项目申报的注意事项和成功经验,原话是:“他们之前已经申报成功了,有了他的前车之鉴,一定能给我们很大帮助。”我的客户老板:“前车之鉴是个贬义词,你不要再用了。”
我们一起向主管的政府部门领导汇报该项申报的条件,领导说“一年要30个××,省级××的标准这么高啊?”他说:“对,所以我们要孤注一掷了!”领导愣了几秒:“孤注一掷?”我马上帮他找补:“全力以赴,全力以赴。”
项目申报之后,他在管理会议上分享情况:“我们的指标都是上纲上线。”——其实是想表达指标都是刚过达标线。
如果这个人仅仅是喜欢乱用成语也不失为工作中的调剂,毕竟看他出丑还是很好笑的。但他拍马屁的热情已经吸烟刻肺,深入骨髓,听了将近三年还是时不时为他的清奇角度而震撼:
我第一天到公司的时候,他带我参观,指着某个区域挂着的画,说“这是国外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后来我发现那是老板高一的儿子(加拿大籍)画的。
某个开业庆典之类的场合,他说“我今天特地打了生日时X总(即老板)送我的领带,我最重要的领带只有两条,一条是结婚时那条,一条就是×总送的这条了。”
某次团建,老板选了一家酒店里的餐厅,该酒店获得过一些设计类奖项,餐厅水准也还可以,他就滔滔不绝地说“这个酒店就像艺术品,一砖一瓦都散发着设计的气息,每个菜的味道都不一样,如果不是X总,我们根本不会知道这样的地方。”
艺术品是他惯用的马屁术语,比如老板过生日时他夸老板的蛋糕(其实就是小红书上一搜一大把,一个蛋糕300块不能更多的水平):“就是艺术品,我打赌让她(烘焙师)再做一个她都做不出来。”
有天中午老板吃完午饭随手打包了菜品回来,打包袋是连logo都没有的通用牛皮纸袋,他就可以在老板走进房间的第一时间说:“这个袋子跟您的衣服特别搭。”
此人去年离职了,我一边窃喜再也不用强忍恶心听他拍马屁了,一边又遗憾听不到他对成语出神入化的运用了。结果前段时间他又回来帮忙了,由于在这几年他也看到了客户对我的信任,所以现在他对我也十分客气,自然地,拍马屁的肌肉记忆在走进我办公室的那一刻就被唤醒了:
我一周只去客户那里驻场一天,办公桌空空如也,他看着那个孤零零的公牛双排白插座脱口而出:“哇,这个插座特别有力量。”
我想起他对外介绍我的说辞:“她的文笔在苏州找不出第二个。”不不不,您这样的在苏州市场上才是独一无二呢。
© 本文版权归 Snoopy的乌桕树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