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之中国男人的辫子
清朝末神州大地洋人横行,清帝国作为列强里的最后一名,老大帝国,常常割地赔款,好歹没有身死国灭,相比之下奥斯曼帝国、印度等都成了彻底的殖民地或者分崩离析,清帝退位诏书中明确交给中华民国的法统包括满汉回蒙藏所有地盘,地图可是海棠花,也算难得。那时候外国人对国人的了解是挺多的,不管是做生意还是传教,犄角旮旯都能见到洋人,甚至政府官员中也有洋人,底层枪术教官,高层海关总长,甚至还有请东洋鬼子改革政体的提案。上海更不得了,十里洋场、龙蛇混杂的上海滩,看电影都是和好莱坞同步的,张国荣版《上海滩》许文强和冯程程就一起看《乱世佳人》,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一定看过。彼时,出国留学的经营多不胜数,委员长去了东洋,教员差点去了西洋,大家都在努力学习、了解西方,同时洋人对国人也看得通透,比如小时候读书看到老外对国人评价:睡午觉、嗑瓜子、打麻将、抽大烟就深以为然,百年前的评语一针见血,直到今天,适度睡午觉对健康有利,嗑瓜子、打麻将依旧风靡,抽大烟违法自不必说。

时至今日,洋人了解中国吗?或者说有没有想我们了解他们一样了解中国。很大程度上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从影视角度来说,好莱坞拍的很多商业片对中国的描述远不如欧罗巴,后者也不是很清楚,李察基尔《红色角落》中世纪之交的北京街头依旧是飞檐斗拱老式建筑,人们骑着自行车,穿蓝黑灰色系中山装;雷德福《间谍游戏》杭州监狱脏乱差堪比拉美;李连杰《致命罗密欧》香港警察挎着AK巡逻,编剧的种种奇思妙想不胜枚举,无他中国队他们太陌生了。真人版的《花木兰》都看着那么拧巴,把中国文化展示最好的居然是《功夫熊猫》。曾经有一个央视的镜头让人触目惊心,联合国外NPO游行抗议五大流氓,代表中国的居然是留着鞭子的纸人,当然最终和山姆大叔等一起烧掉了。时至今日,依旧很多洋人,认为中国男人留着鞭子,要怎么才能让他们睁眼看看中国现在的变化,只能输出文化、产品,政治影响力,三者中,产品最容易,也做得最好,前段时间领导人出访匈牙利,记者采访学中文的小学生,胖乎乎的小男孩说将来要去中国,因为身边的东西都是中国制造的。文化这两年也做得不错,湾湾地区领导人菜菜子,被反对派爆出用大陆APP看《甄嬛传》,至于其他国家放映、翻拍国产影视剧的消息更多,《三体》美国版褒贬不一,但至少让洋人听了听正宗普通话。
老美进一个世纪对社会主义抹黑造谣,让西方人民谈虎色变,九十年代西方人来中国都是抱着去蛮荒世界的心态,到今天也没改进多少。人家主流媒体都是爆你的负面消息,怎么看都是龙潭虎穴,谁敢来。近期西方领导人访华,国家都安排先去一线城市,西方人喜欢亲民,那就让他们去吃小吃、游景点,和国内一样,领导人身边最多的就是记者,一言一行都会被本国人民关注,老外群众也喜欢吃瓜,怎么,中国城市看起来不错,原来只听说有个上海,广州也不错,西安也挺好,中国男人也不留辫子,女的穿的挺时髦,大街小巷豪车不少,这就如同当年打开过门要解放全人类的我们见到西方富裕生活受到的冲击一样样的。希望以后外国政要来华都先去体验市井民情,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不管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
健忘的鱼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读书札记之日内瓦谈判
- 幽闲岁月念港片之万能配角谷峰 (1人喜欢)
- 读书札记之坚决不跳舞 (1人喜欢)
- 和平年代看战争之《异域》
- 读书札记之文化输出三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