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B站视频:梁永安关于讨好型人格的观点
讨好型人格:由《热辣滚烫》的女主做引子,带出讨好型人格的特点。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他就是一味的顺应别人,让别人心里很爽快,但是自己变成一种几乎不存在,或者是为别人高兴而存在的一种工具化的人。
1、 很多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其实很善良,对世界有一个美好的期待和美好的定义,觉得世界冲突越少越好;另一方面,这种人的人性善良还表现在怕别人难过,所以有一种发自自己的一种性情内部,就希望对方高兴,希望对方不要那么难。他把利他性放在首位,其实就是一种条件反射的性格特点。虽然很好,但这种人对社会生存的体验,对社会的内在丰富性甚至是复杂性的体验往往很低,因为他活在一个很润滑的这么一个形式里边,甚至说是个表面里面。因为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有个特点,就是有一些人的深度的相互理解他是在冲突里面实现的。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讲人类交往行为,人类其实最好的一种社会关系实际上是对方他要表达自己,表达跟你不一样的东西,所以你要先听对方表达,然后你再表达你自己,然后两个人最后达成共识,不是单方面的实现,所以这是人类进步,就彼此放大,彼此推动,是一个不同的经验,不同的事实交汇在一起,然后形成的一个新的认知。所以这里面有一个人的交往行为的价值,但如果是一个讨好型人格呢?尽管人性很善,通俗而言是老好人,这么一个状态的话,就是人和人那种交往的一种方式,就是冲突里面可以释放出来的东西就没有了。所以这是很可惜的。就是一辈子活得非常非常地表面,甚至是肤浅。
2、 讨好型人格回避了生活里更加复杂更有生命力更有深度价值的东西,人类生活千差万别,差别就是不同,不同就有冲突,引用《亮剑》里的两个男主角,冲突和差异和共同方向使他们最终成为铁哥们。冲突让人显得更本色,让生存显得更真实,在冲突里形成更大的胸怀,然后形成更宽阔的对人的认识,友谊的体会。
3、 对人际关系特别有一种完美主义,希望自己受大家欢迎,,其实这生活里面很累,压力很大,因为人群的标准是那么多样,甚至变化多端,你要不断的有一个变形记,不断去自我调整,就一辈子活在自己制造的问题里。有时带有表演性质,还是希望自己能够融入不同人群里,这种自我的追求本质上说,在身上压了一座大山。引用《汤姆叔叔的小屋》里的黑奴人格去说明讨好型人格。人在生活里面确实应该有棱有角,我们不是让所有人满意而去做,是我们以自己鲜明的个性,有鲜明的这种对于事物的判断去做。我们也活在自己的特性里面,我们不可能适应所有的情景,也不是说我们在世界上遇到所有的人,我们都要让他很喜欢,然后我们自己展示地特别完美。引用德国作家黑塞《婚约》。人是有极限的,完美主义就忽略了这一点,以为自己可以特别的无所不在的美好,这是不可能的。在中国自身的大文化里,我们长期的农业社会,仁是我们文化核心,,基本的东西是热爱人,在这里面我们形成一个非常坚固的思维或者生命的理念,生命不是自己活的,而是为了别人,为了整体,,但这种把别人放在第一位,看上去很美好,但实际上也是一种长期主义,它内在有一种交换性,年轻时处处把别人放在第一位,但是因为以前不是流动社会,在村庄里面再家族里面我要活一辈子,我现在是为了他人,将来我遇到什么问题他人也会帮助我,这里面有一种潜在的长期主义基础上的这样一个交换,所以子啊这个结构里面,就是成全别人最后达成互相成全,这个人际关系里面,我们生活的这个一个过程里,就是坚持的自我不重要,它不是核心价值,而它的核心价值是外面,所以如何协调人和人的关系,这就大为讲究了,就是如何让周边环境的人都觉得你很好,,那么这就是很重要的事情,在这里面要完成很多责任和义务。所以很难说是像12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一个准备阶段,一个最基本的特点,人把具体的个人价值,而不是抽象的整体的人的价值,把它从神权里面解放出来,然后个人价值占据整个社会的核心部分,连带出来的就是我们每个人要有自我坚持,坚持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利益,放大来说,坚持自己的观念,自己的立场等等。所以讨好型人格就不行了,本质上说这种人格不是一种现代人格,就说在古典时期传统社会,它还有它的整个的整体生存,整个社会的逻辑,但在今天的条件下,就显得,,在这个大的社会发展的这么一个深层逻辑上,就不太适应。但是我们既然进入流动社会,城市化中产话都在大规模的进行,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这个怎么去协调人和人的不同,怎么去展开这个社会的现代的人际关系,怎么去把世界本来的这种内在的差异性能够体现在我们的生命过程里面,我们能够正面面对他,在这种差异性里,在各自的坚持,坚持之后的有所冲突,在冲突里面学习,在冲突里面去认识社会,认识我们的人的这样一种更深层的一个特性,这就是我们说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
4、 举例说人的学习过程,人不是天生的自我,这过程里有自己的形成,他就形成自己和别人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就是你的价值融在一起,形成你精神内部的一种特别的融化,融入你的心里边,你的心里边是经历过很多战场的自我冲突,所以你在这个过程里边,你形成着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这东西很宝贵,所以说如果是讨好型人格的话,你跟别人这些东西都不会显示。如果对方也是讨好型,那么大家都看不见,也就是说我们社会发展就失去了在我们在每个人的个性中可以提供的动力,所以这是整个社会的损失,也是我们时代的损失。所以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转型社会,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朝气蓬勃,我们需要锐度,而不是含混不清,所以我们有些生活是需要你有血有肉的生活,有你特别特别鲜明的,这样一种自我表达才能形成,你比如说美国摄影师戴维斯,他50年代在纽约布鲁克林那一带,他追踪了一些青年生活少年生活,所以你看他拍的有一组照片,我是很喜欢的,叫做布鲁克林团伙,很多照片,就是一些少年,他们夜里不适应,跑到布鲁克林大桥那边,在纽约东河边,在那里燃起篝火狂欢呢,唱歌弹奏,舞蹈通宵,然后早上要回去睡觉。所以你看,看起来是一些问题少年,戴维斯后来过了 12年,他很想知道这一对人后来有没有走在一起,生活得怎么样。后来千烦万恼最后找到他们,哎,人家已经结婚了,而且非常好。
5、 很多人在社会里面,就是要讨好这么一个外部,不敢去狂欢,不敢去舞蹈,不敢去燃自己生命里的那个篝火,活得千篇一律。爱情里所以有一种讨好,不是讨好某个人,是讨好整个的外部的这个环境,所以活在里面一辈子就没体会过那种真切性,就没有体会道生命里边应该传达出来的一些热量。这里面就体现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过于讨好之后,我们是真的是在很年轻甚至在少年的时候就按照自己不喜欢的样子去过了。所以能不能对自己好一点,不要那么讨好。
6、 讨好型人格从这个角度看,对自己是很残酷的,尤其是少年青年的时候,你的生命就在这个同行里边萎靡了,萎缩了,养成了一个胆怯的习惯。这后来为什么很多人过到后面越过越没劲,越过越没有个性,就是在一路讨好过来的。所以就是讨好一时,耽误自己一辈子。所以你在你想讨好别人时,其实在实现别人的东西,你要想想,我这辈子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一个好的人生绝对不是在讨好中实现的,而是在坚持中,在探讨探索中,在对于问题的打开。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冲突,然后在这种打开之中逐渐的形成了独立前行的能力,而且内心深处有勇气,这个才是一个根本的立足之本,所以我们今天啊,要从个人的个性一直到面对社会,我们都要充分的认识到讨好型人格,它的一种负面,但是我们也看到他里面的善良,就对一部分讨好型人格来说,但是这个善呐,也是有小善和大善的区别,所以讨好型人格有时候可能说是一种小善的人,但有时候是耽误大善的,所以有时候这种讨好型人格是巨大的自我克制,看起来还蛮有定力意志力,但实际上是一种归根到底是一种弱者的通信,就是生活在生命的根据不在自己的内心里面,而是外部的肯定,所以这样的一种情形,在我们这么一个转型社会的时候,我们尤其需要有一个对讨好型人格的清醒的意识,所以这是我们在这么一个关键的历史阶段,要跨入到每个人的生命都要刷新的这么一个阶段,我们特别需要防止讨好型人格,对自己的限制,甚至是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