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8回:英法阿金库尔战役,领主贵族世系毁灭
【黃劍博采風追影】【皇氏古建築大全】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2228回:英法阿金库尔战役,领主贵族世系毁灭

公元1415年10月25日,地点:英国。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缔造跨海“英法帝国”奇迹;
重启百年战争:阿金库尔鏖战。

阿金库尔战役是属于英格兰人的。
世界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一场由平民弓箭手对贵族极其傲慢的敌军所取得的胜利。

它是莎士比亚《亨利五世》戏剧的背景,在英美世界家喻户晓;
黄剑博读懂阿金库尔战役,解码中世纪西欧的战争与社会百态。
它是百年战争英军三大捷中的最后一场,也是英格兰长弓手最辉煌的胜利。

这样一场用弓、箭、长枪、剑、钉头锤和匕首进行搏斗的中世纪肉体搏杀会战。
阿金库尔的战死者不是第一批在欧洲的巨大坟场(索姆河)的无名角落长眠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批。

在这场战役之后,英格兰人又继续向法兰西内陆挺进,占据了整个诺曼底。对于英格兰人来说,这是一场能够长久留在民族记忆中的胜仗;而对于法兰西人来说,这场战役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情感,刺激了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

历经长途跋涉、饱受疾病困扰的英格兰士兵没有想到,今天于诺曼底爆发的这场战役会以他们的胜利告终。大量的法兰西重铠兵倒在了英格兰长弓手的箭镞之下,其中还有众多的贵族。自此一役,英军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法军则节节败退,直到处女贞德出现,法兰西的颓势才宣告结束。
黄剑博是一位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历史学者……【黃劍博采風追影】以虚构的方式说出真实的历史,他的书中有很多关于当代生活的精彩旁白,显示出了她对中世纪晚期的深刻理解。

一个总管要耳聪目明,同时还要善用左膀右臂,善于搭建忠诚有能力的班子以及构筑高效的各层组织经理队伍。和英格兰人在百年战争中取得的其他著名胜利一样, 阿金库尔战役的胜利没能阻止法兰西人收回那些被英格兰国王占领的地方。
亨利五世曾被评价为“最像基督徒的国王”,阿金库尔战役就是黑暗之中的一盏明灯,这场战役告诉失意者,克服貌似不可战胜的困难是可能的,卑微的普通人有时也可以改变历史的进程。这当然是阿金库尔战役为人们所铭记的原因。
公元2005年10月25日,地点:苏州;黄剑博参观刚开业的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现位于拙晸园西侧,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在原来二层小楼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层建筑。整个新馆分成序厅、园林历史厅、园林艺术厅、园林文化厅和结束厅几个部分,其中园林艺术厅详细展示了叠山、理水、花木、建筑等造园手法。

黄剑博走进大门,抬眼便见一面古朴的砖墙,一幅大型砖雕《吴中佳构》集中展现了园林的亭台楼阁景观,厚重的历史感顿时扑面而来,把他一下子带进了悠远古朴的历史长河。沿坡右行,来到序厅。眼前一幅李可染所画拙晸园部分水廊图景的双面绣,一根根丝线勾勒出拙晸园的神韵,右面是松、竹、梅水墨画,清淡素雅,古典意蕴盎然,着重显示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

公元2015年10月25日,地点:非洲;
【黃劍博采風追影】第217回:腰果之乡马普托道,绝处逢生毛泽東路。
黄剑博早上六点多起床,洗漱完毕后在6:30分独自出门,他边走边吃巧克力和苹果,对黄剑博而言,今天早上是破釜沉舟之旅,如果在中午之前还找不到廉价酒店,他就只能考虑提前回国了,黄剑博不想在这个没有任何古迹和趣味可言的腐败滋生的马普托浪费金钱。

黄剑博酒店附近有一座规模较大的清真寺,远处还有海神雕塑,他看到了达飞轮船公司的总部大楼(CMA CGM),蓝色玻璃的外墙,非常现代化,他早上一直在徒步,走了三个多小时,行程近二十公里,沿途并没有看到出租车,倒是经常有一些不良黑警驾驶警车尾随,多次企图敲竹杠。

他最先走到停车场附近(De Setembro),经过正在施工的高楼,清晨的街道上行人稀少,自然警察也很少了,经过二层高的晸府办公楼之后,黄剑博继续走到主街上,路过月华酒家,这家中餐厅的生意非常好,大清早就聚集了很多人,旁边一栋高楼上有华为手机的巨幅广告,这让老黄想到当年与深圳同事合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当年深圳墙上还挂有“青山处处埋忠骨,世界何处不是家”等标语。
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占其一。不能进入行业前三名,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2000年之前,小分队试探海外市场,寻找客户的门往哪个方向开。之后雄赳赳、气昂昂奔赴海外,全面开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实现点的突破。经过近年来的多次奋战,海外市场成为华为的主战场。
1996年华为首次“出海”,在俄国莫斯科设立海外第一个代表处,1996年到1999年销售业绩一直是0,换成一般的公司早就撤退了,1999年,终于实现零突破,接到了一个电源模块订单,订单金额38美元。
2001年,华为在俄国市场的销售收入超过1亿美元,从38美金到1亿美金,只用了2年时间。

如今在非洲马普托的大街小巷看到大量华为的巨幅广告,他真为它自豪,至少让非常兄弟知道我们还是有存在感的。

他开始左转进入列宁大道,往上坡方位走了半小时,就看到一处自我标榜的五星级酒店,是华人开设的,叫金孔雀酒店(Gold peacock resort),再走上去就能看到一家非常大的中国超市,叫什么天地亿万多超市,太充满金钱的铜臭味了,门口摆着两尊狮子的雕塑,两侧种植了一些传统花卉,超市建在华安公寓楼内,这栋楼高约十五层,估计住了不少华侨。

远处能看到很多施工的楼,怀疑是我国援建的,黄剑博开始一直沿着列宁大道前进,再行一会就经过一些现代化的基督教堂,之后他离开列宁大道,从马普托酒店走到胡志明大道,前方是一栋商务写字楼,
能看到三星和马士基等公司的广告牌,因为没有找到便宜的住宿,他又离开胡志明大道,返回到列宁大道,开始一直往前走,因为他是沿左侧走的,错过了毛泽東大街的指示牌,之后是越走越远,最终经过一个饭店,叫“三千里烤肉”,这个华人餐厅还没有开门,很多商铺门口安装了反爆抢的警告。

黄剑博一直朝前走,经过一些高耸的居民楼,看到前方有一座新建的教堂,旁边是一座正在施工的高楼,再继续徒步,路过一栋四层高的老楼,前方围墙上出现一些很有特色的涂鸦,之后出现一座规模较大的教堂,再走不久就抵达了俄罗斯驻马普托领事馆,正好位于列宁大道上,还碰到一位在领事馆工作的俄国人在路上跑步,
他发现领事馆前面有非常唯美的景点宣传照片,介绍俄国衙门与宗教领头者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场景。从中可以看出,俄国的穆斯林也非常多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对峙冷战期间,为在非洲大陆推行马列思潮和建立社会主乂国家,前苏联不遗余力地帮助非洲人运斗争。早在1958年前苏联人就在坦桑尼亚开始训练莫桑比克铁军,反对葡萄牙人殖民统治。
再说他又走到一个大转盘那里,发现后面的马路修得越来越差,很多是土路了,到处是坑洼,他发觉自己走到郊区了,如是开始走回头路,再走到大转盘十字路口,看到一辆拖拉机拉着一群学生,男生都穿着西装,又过来几个穿着白色校服的女生,她们在男生的帮助下爬上拖拉机,从中可以看出,非洲再穷,受教育的人都是西化严重,重要场合还多是西装革履的。

他继续前进,经过肯德基汽车穿梭餐厅,最后接近教堂时,终于在一栋老屋前面看到了毛泽東大街的路牌(Avenida Mao Tse Tung),毛泽東的名字在两个国家首都成为街名,一个是非洲的莫桑比克,另一个是东南亚的柬埔寨,这两个地方黄剑博都去过。
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由市中心向东通往马普托湾方向有一条两公里长的“毛泽東大街”,街道两边有枝叶茂盛的刺槐,街心是绿化隔离带。

大街有 40米宽,全长约十里。足够六辆机动车双向并排行驶。“毛泽東大街”的西端与南北向的“列宁大街”相连。再往西去,有一条与“列宁大街”相平行的“马克思大街”,是马普托市南北交通的主干道。
公元1415年10月25日,地点:欧洲;法国的奇耻大辱。

阿金库尔战役(Battle of Agincourt)是英法百年战争中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在亨利五世的率领下,英格兰以由步兵弓箭手为主力的军队于此役击溃了法国由大批贵族组成的精锐骑士部队,为随后在1419年收复了整个诺曼底奠定基础。这场战役成为了英国中世纪最辉煌的胜利,也是一场在战争史有重要影响的战役。在此役中,英格兰出人意料地战胜了数量上占优势的法军,这提升了英格兰的士气和威望,削弱了法国,并开始了英国在百年战争中具有统治地位的新时期。
自惨败于法王查理五世并签订和平协议的数十年后,由于与法国的谈判失败,英国于1415年起继续对法作战。在随后的战役中,英军由于许多士兵死于疾病而减员严重;在英军试图撤退到英国控制的加来时,一支规模相当大的法国军队挡住了退路。尽管英军人数上处于劣势,但这场战斗仍以压倒性的胜利而告终。

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亲率军队上阵,参加肉搏混战。法国的查理六世国王由于患有精神病而没有亲自上阵指挥,法军由皇室大统领查理·阿布莱特和其他数名法国贵族指挥。这场战斗以大量使用英格兰长弓著名,英格兰和威尔士农民弓箭手占英军总数的近80%。
阿金库尔战役是英格兰最著名的胜利之一,此役与克雷西会战(1346年)和普瓦捷战役(1356年)一起成为了百年战争中英格兰取得的最辉煌的胜利。阿金库尔战役还是威廉·莎士比亚于1599年创作的戏剧《亨利五世》的背景。
亨利五世在与法国谈判失败后举兵入侵法国。他声称通过他的曾祖父爱德华三世继承法兰西国王的头衔。尽管在实践中,如果法国人承认英国对阿基坦和其他法国土地的权利要求,英国国王通常放弃法王头衔(布勒丁尼条约)。亨利五世最初在1414年春天召集大议会讨论与法国开战,但地方领主认为国王应该继续谈判并缓和他的主张。

在随后的谈判中,亨利表示,如果想让他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要求,法国需要支付释放约翰二世(他于1356年在普瓦捷战役中被俘)的赎金中尚未支付的160万克朗,并承认英国对安茹、布列塔尼、佛兰德斯、诺曼底和图赖讷以及阿基坦领地的所有权。亨利还将迎娶法王查理六世的小女儿凯瑟琳,并得到一笔两百万克朗的嫁妆。

法国人在此次谈判中提出了他们能提供的最慷慨条件:英王迎娶凯瑟琳,600,000克朗的嫁妆和阿基坦领地。到1415年,谈判陷入停顿,英国人声称法国人嘲笑他们的主张并嘲笑英王亨利本人。去年12月,英国议会被说服授予亨利“双重补贴”,即传统税率两倍的税收。上个月,亨利再次要求议会批准与法国开战,这次议会同意了。

二个多月前,亨利的军队在一支庞大的舰队的带领下在法国北部登陆。据记载,该舰队由1,500艘船组成,但实际上的规模可能要小得多。西奥多·贝克还表示,亨利的军队中有 “国王的医生和一小群外科医生”,亨利五世的皇家外科医生托马斯·莫斯泰德此前曾与国王签约,提供一组外科医生和手术器械制造商参加阿金库尔战役。
登陆后,约有12,000名士兵和多达20,000匹马的英军包围了阿夫勒尔港口。虽然该镇于9月22日开城投降,但这场战斗所用的时间比预期的长,英军直到10月8日才得以继续前进。随着适合征战的季节结束,英军因疾病而遭受了不少伤亡。

亨利没有选择直接返回英国过冬,如果草率回国的话,此次昂贵远征只占领了一个小镇,而是决定将他的上万人的军队通过诺曼底行军到法国北部的英国据点加莱港,通过他率领军队出现在领土上来表明他在公国的统治权不仅仅是抽象的法理和历史诉求。他还打算以这次行动来挑衅法国王太子路易。

在阿夫勒尔围城战期间,法国也集结了一支军队,并在鲁昂周围集结。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军队,而是与英国制度类似,通过发军饷组建的军队。法军希望集结九千名士兵,但该军队没能及时做好解救阿夫勒尔的准备。

英王亨利五世向北进军后,法国人沿着索姆河封锁了他们的路线。法国人一度取得了成功,迫使亨利向南移动,远离加来,寻找另一个浅滩。英国人最终在贝当库尔渡过了佩罗讷以南的索姆河,并继续向北进军。

由于没有河流障碍可以组建防御,法国人犹豫是否要与英军交战。在呼唤地方领主的同时,法国也号召当地贵族参与战斗,到10月24日,两军准备交战,但法军选择停战,因为他们希望有更多军队能够前来助阵。

10月24日晚上,两军在空地上度过。第二天,法国人开始将谈判作为一种拖延战术,但亨利命令他的军队向前推进并与法国人交战,虽然尽量避免或进行防御战更符合英军的形势:这也是克雷西会战的取胜方法。

当双方军队扎营时,英国军队已有四天未供应正规的伙食,士气低下,并因缺少遮掩的扎营器具而不得不淋受大雨。没有足够的食物,痢疾等疾病的肆虐,再加上两个半星期内420千米的急行军,使得英军在面对装备精良的法国士兵时不管是战力上还是数量上都丝毫不占优势。由于法军封锁了亨利前往加来的道路,拖延战斗对亨利来说只会进一步削弱他疲惫不堪的军队,并且当更多的法军抵达时,英军将遭到灭顶之灾。

黄剑博发现阿金库尔战役的确切位置还是一个历史悬案。很可能是位于特拉默库尔和阿金库尔树林之间形成的狭长空地,靠近现在的阿金库尔村,但是这个传统遗址缺乏考古证据,这导致人们认为它是在阿金库尔以西战斗的。

今天早些时候,亨利将自己的军队(约1,500名披甲战士和7,000名长弓手)部署在长约690米的隘道里。英军分为三个部分,右翼由约克公爵爱德华率领,中翼由国王亲自率领,左翼由老练的托马斯·卡莫伊斯男爵率领。弓手则由另一位年长退伍军人托马斯·埃尔平厄姆爵士指挥。
很可能英国人在两侧都采用了他们通常的长弓兵战线,中间是士兵和骑士。他们也可能在防线中央部署了一些弓箭手。身穿板甲和链甲的英国士兵肩并肩在阵前排成四列。两侧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弓箭手以一定角度将尖头木桩或木桩推入地面,迫使骑兵转向。这种木桩的使用可能受到1396年尼科波利斯战役的启发,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也使用过这种战术对抗法国骑兵。

按照惯例,英国人在战斗前向上帝坦白。由于亨利担心敌人发动突袭,并希望他的部队保持专注,所以他命令所有士兵在战斗前一夜保持静默,否则耳朵将会被砍掉。亨利告诉他的部下,他宁可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阵亡,也不愿被俘虏和赎回。
亨利在战前发表讲话强调他的征战是正当的,并提醒他的军队注意英格兰国王以前取得的辉煌胜利。决战前夜,天空一直下着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的英国农民,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忍受着雨水的洗礼。此时他们已经缺粮九天,据说弓箭手们最后只能靠坚果与浆果维持,他们又湿又冷,许多人患上了痢疾。对面的法国军营则是灯火通明。甚至近到英国人能听清对方酗酒后的狂言。

法国军队有一万多名披甲战士加上大约五千名杂项步兵,包括弓箭手、弩手和持盾兵,总数约有 一万五千多人,比英军要多。每一位披甲战士可能都会有一个随身侍从和一个披甲侍从,这样算就有另外一万名替补战士,尽管一些历史学家从战斗人员的数量中省略了他们。

法军被分成两个主要的战斗集团,一个在阵前的先锋队和一个在后面的主队,这两个集团主要由步行战斗的披甲战士组成,并且在每个侧翼都有更多相同的人。法军还有一支特殊的精锐骑兵部队,其目的是打破英国弓箭手的阵型,从而为后方的步兵扫清前进的道路。第二支较小的骑兵部队将攻击英国军队的后方,以及英军的辎重和仆从。

许多领主和贵族们要求并获得了阵前的位置,因为在那里他们将有更高的机会获得荣耀和宝贵的赎金;这导致大部分披甲战士集结在前线,而其他没有剩余空间的部队则被安排在后面。虽然原先计划将弓箭手和弩手与步兵联队一起放置,但现在弓弩手被认为是不必要的,于是被放置在步兵身后。由于空间不足,法国人组建了第三个集团,即后卫,主要由骑在马匹上的骑兵组成,与前方下马作战的骑兵来自同一支军队。

法军的先锋队和主队的人数分别为五千人和三千人。两队都排列在紧密的阵列中,每条大约有16行,并且彼此相距一个弓箭长度。阿布莱特、布西考和几乎所有的主要贵族都被分配到了先锋队。阿朗松公爵和巴尔公爵负责指挥主队。

每个翼还有600名步行作战的披甲战士,左翼由旺多姆伯爵路易指挥,右翼由布列塔尼伯爵阿蒂尔指挥。为了驱散敌方弓箭手,一支由800至1,200名精锐士兵组成的骑兵部队均匀分布在先锋队的两侧。大约200名骑兵将攻击英军战线的后方。法国人显然没有部署其余军队的明确计划,后卫集团基本上就是多余部队的“倾倒场”。

战场可以说是决定胜负的最重要因素。阿金库尔新开垦的土地被茂密的林地包围,这对英国人有利,既因为它的狭窄,也因为法国骑士想要抵达英军阵前就必须穿过厚厚的泥地,最近的强降雨使得战场变得泥泞不堪,身着全身板甲在泥泞中行走非常累人。

圣丹尼斯的法国僧侣将法军描述为“在向敌人前进之前就已经疲惫不堪”。深而软的泥泞对英国军队尤其有利,因为一旦被撞倒在地,全副武装的法国骑士很难在混战中重新站起来继续战斗。一些被盔甲束缚的骑士有可能被自己的头盔淹死了。

这天上午,法军仍在等待更多军队的到来。布拉班特公爵(约2,000人),安茹公爵(约600人),和布列塔尼公爵(约6,000人)都在向阿金库尔集结。
日出后的三个小时内双方没有发生战斗。当时的军事教科书上说:“步兵在阵前,先前进者输,保持阵型者获胜。”最重要的是,法国人希望如果他们继续等待,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加入他们。法国人此时挡住了亨利撤退的路线,并且非常乐意继续驻扎在原地。甚至有人暗示,当英国人看到他们要与这么多法国王子作战时,他们会选择逃跑而不是战斗。

此时亨利的手下已经因饥饿、疾病和连续撤退而疲惫不堪。显然亨利相信他撤离中的军队会在防守上表现得更好,但他还是选择停止后撤,并在防御战成为可能之前以某种方式与法国人交战。这需要放弃他选择的位置,将部队向前推进,然后重新将木桩安插在阵前以保护长弓手免受骑兵的袭击。

黄剑博发现使用木桩是英国人的一项创新:在克雷西会战期间,英格兰弓箭手由于阵前的坑道和其他障碍物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地势的狭小似乎也限制了法军的计划部署。法国人最初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在他们披甲战士的前面布置了弓箭手和弩手,在后方有一支骑兵部队,专门设计用于“攻击英格兰弓箭手,并用骑兵的力量将其击溃”,

但在阿金库尔战役中,法国弓箭手和弩手被部署在披甲战士的后方和两侧,在此役中,黄剑博发现法军弓手除了可能在开始时最初的一轮箭齐射之外几乎没有发挥其他任何作用。法军的骑兵部队如果在英军移动他们的阵型时发起进攻,

则很大机会可以摧毁英国的防线,但法军骑兵却选择在英军第一轮箭齐射之后才发起进攻。黄剑博尚不清楚法军骑兵的攻击延迟是否是因为法国人希望英国人发动正面攻击(法军由于英军开始从他们新的防御位置组织弓手齐射而感到惊讶),还是法国骑兵没有足够快地应对英军的行动。

法军骑兵尽管组织混乱且人数不足,但仍向英军长弓手阵地冲锋。这是一次灾难性的尝试,法国骑士无法从侧翼包抄长弓手(因为林地被侵占),也无法冲破保护弓箭手的锋利木桩。黄剑博认为,长弓在这一次骑兵冲锋时对战斗的主要影响是对马匹的伤害:法军的马匹只有头部配备护甲,所以当马匹的背部或侧面受到攻击时,许多马匹会受惊失控。

英军的五千多名弓箭手,扬起长弓,齐射出箭雨。蝗虫般的箭雨是如此的密集、如此的迅速、如此的猛烈,英军队伍中升起四片箭云,到了约四十米的高度后,以更加陡峭的角度飞落到对面的法军队伍中。

虽说未能对穿着板甲的重骑士目标造成伤害,但也给战马和普通士兵们造成了极大伤害。 受惊的战马发疯一般地狂嘶挣扎,不受控制。一些惊恐的战马挣扎着向前冲锋,结果往往迎面钉死在木桩上。法国人一片狼藉,人仰马翻。

法军骑兵的冲锋和随后的仓皇撤退进一步搅乱了两军阵前本就泥泞的地形。一位修道士讲述了受伤和惊慌失措的马匹如何在前进的步兵中疾驰,在步兵从战场上逃跑的过程中将他们驱散并践踏。

法军披甲战士的全身板甲使他们能够在“可怕的箭雨”中前进至距离英国防线1,000码左右的地方。一整块钢板在当时被认为是很好的保护,以至于披甲战士一般不使用盾牌。现代历史学家对长弓对抗板甲的效果存在分歧。现代测试和当时的记录得出的结论是,英军的箭无法穿透质量更好的钢盔甲,到14世纪中叶,骑士和武士可以用相当普通的手段获得这种盔甲。但是英军的箭支确实可以穿透普通的熟铁盔甲。

历史学家罗杰斯指出,长弓甚至在200米外都可以穿透熟铁胸甲。他认为一个穿着最优质钢盔甲的骑士不容易被箭支穿透胸甲或头盔顶部,但容易被射中四肢,尤其是在近距离时。无论如何,为了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免受箭的伤害,法国人不得不盖上他们的面罩以避免被射中,因为他们头盔上的眼孔和气孔是整具盔甲中最薄弱的地方之一。这种低头的姿势限制了他们的呼吸和视力。然后他们不得不穿着重达27公斤的护甲 ,一路踏着黏土,向英军阵地前进。最终,法军披甲战士的阵型陷入混乱,有些骑士不得不从倒下的战友身上踩过。

幸存下来的法军士兵到达英军阵线的前部并迫使英军后退,侧翼的英军长弓手借此机会近距离射击法军披甲战士。当弓箭手的箭用完时,他们放下弓箭,用斧头、剑和他们用来打桩的木槌,攻击聚集在他们面前混乱、疲惫和受伤的法国士兵。
法国人无法应付数以千计的轻甲长弓手(英军弓手受到泥泞和铠甲的影响要比法国人小得多)。数以千计的箭矢冲击,再加上沉重的盔甲在泥泞中的艰难跋涉、面罩封闭时板甲的闷热和呼吸困难,意味着法军最终与英军交战时“几乎没有举起他们的武器”。

黄剑博发现精疲力竭的法军贵族士兵被英军打倒在地无法起身。随着混战的发展,法军的二线部队也加入了进攻,但他们也迅速陷入混战,狭窄的地形意味着法国人无法有效利用自己的人数优势。随着在战线后方的法军披甲战士进入战场,本就狭小的战场变得越发拥挤,法军的机动力和战斗能力也就越来越差。

成千上万的法国披甲战士被俘或被杀。战斗持续了大约三个小时,但最终法军第二战线的指挥官皆被杀或被俘,就如同第一战线的指挥官一样。当时英王亨利亲自与法军交战。当亨利听说他最小的弟弟格洛斯特公爵汉弗莱的腹股沟受伤后,他带着他的近卫士兵赶到在他的兄弟身边,站在战线的最前列,直到汉弗莱可以被拖到安全的地方。在这场战役中,亨利的头部遭到了一次斧头的敲击,导致他的头盔上一部分的王冠被敲掉了。

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战役中的描绘:国王在这件外衣上穿着英国皇家纹章,与象征法国的纹饰分开。作为他对法国王位的要求的象征。

法国唯一的成功是袭击了受到轻微保护的英国辎重车,法军少数披甲战士以及大约600名农民夺取了英王亨利的一些私人财产,包括一顶王冠。针对英军辎重的袭击发生在战斗即将结束的时候,这让英国人认为他们的后方受到攻击。

不管针对辎重的袭击于何时发生,亨利对法国人重新集结准备再次进攻感到震惊。在瓦解了法国披甲战士的猛攻后,疲惫不堪的英国军队现在直接面对着法军后卫部队(数量无与伦比而且仍然可以战斗)。法国后卫重组和“按战斗顺序前进”的迹象使得英国人认为他们仍然处于危险之中。随后就发生了对法国囚犯的屠杀。似乎这纯粹是亨利的决定,因为英国骑士发现杀死有价值的战俘有违骑士精神,也有悖于他们的利益,因为索要赎金是司空见惯的。可亨利威胁要绞死任何不服从他命令的人。

无论如何,亨利下令屠杀数千名法国囚犯,只保留最高级别的人(大概是那些在骑士战争制度下最有可能获得大笔赎金的人)。黄剑博认为,亨利担心囚犯会意识到他们在数量上的优势,用散布在战场上的武器重新武装自己,并压倒精疲力竭的英国军队。

在他对战斗的研究中,约翰·基冈认为,亨利的主要目的不是真正杀死法国骑士,而是恐吓他们屈服,并消除他们重新战斗的任何可能性。由于实际参与处决法国战俘的人数相对较少(他估计大约有200人),由于英国骑士拒绝协助这项他们认为非常不道德的任务,再加上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杀死如此大量的战俘非常困难。在亨利撤销命令之前,被处死的战俘的实际数量可能并不多。

法国人在此役中遭受了灾难性的惨败。总共约有六千名法国骑士阵亡。黄剑博发现法军的伤亡名单“读起来就像一代军事和晸治领头人的点名”。法军阵亡者中有90到120大领主和方旗骑士,其中包括三位公爵(阿朗松,巴尔和布拉班特),九位伯爵(布拉蒙,德勒,福康贝格,葛朗伯莱,马尔勒,讷韦尔,罗西,沃库尔,沃代蒙),还有一位子爵(普萨耶)和一位大主教。

在王室官员中,皇室大总管(阿布莱特)、海军上将(丹皮埃尔领主)和法军弩手司大令(大卫·德·兰布尔斯,与三个儿子一起阵亡),约有3,069名骑士和侍从被杀,同时至少发现了2,600多具没有盾徽的尸体,所以无法识别他们的身份。

此战之后法国整个贵族家族在男性世系被毁灭,在一些地区,整整一代领主都在此役中丧生。北部九个主要城镇的治安官与他们的儿子、亲属和支持者一起被杀。用朱丽叶·巴克 (Juliet Barker) 的话来说,这场战斗“在阿图瓦、庞蒂厄、诺曼底、皮卡第等地的地方统治阶级中造成了巨大影响。”

法军被俘的人数在700到2200人之间,被俘的包括奥尔良公爵和波旁公爵,旺多姆公爵,里士满公爵(布列塔尼公爵的兄弟,也是亨利五世同父异母的弟弟)和法军元帅让·勒曼格尔。
对比这下,英军的伤亡不到一百多人,其中包括约克公爵和年轻的萨福克伯爵。

尽管这场胜利在军事上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其影响却是复杂的。此次战役并没有立即使英军获得更多的战略优势,因为亨利的首要任务是返回英格兰,他于11月16日返回英国,并于23日在伦敦凯旋,黄剑博认为他的仓促离开并没有保持战争的胜利果实。

亨利成为了一位征服英雄,在他的臣民和法国以外的欧洲列强眼中,他是被上帝祝福的人。此役确立了兰开斯特王朝和亨利未来在法国追求“权之利和特之权”的合法性。战斗结束后,法国内部阿马尼亚克和勃艮第派系之间脆弱的休战就破裂了。这场战斗的首当其冲的落在了阿马尼亚克人身上,他们遭受了大部分高级人员伤亡并承担了失败的责任。勃艮第人抓住机会,在战斗结束后的10天内重新集结了军队,向巴黎进军。法国缺乏团结使亨利有十八个月的时间在军事和晸治上为新的征程做准备。

亨利五世构建出了“英法帝国”的想法,事实上他后来几乎攻占了大半个法国,但是他的早逝让英国在战争中接连失利直至战败,从长远来看,阿金库尔战役是虽胜犹败的,意义不大。

在阿金库尔战役结束后不久,英国人就创作了许多关于这场战斗的流行民歌,最著名的是15世纪上半叶创作的《阿金库尔颂歌》。其他民谣也随之而来,包括“亨利五世国王的征服法国”。

今天关于这场战斗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中的第四幕。《亨利五世》写于1599年,该剧主要描绘了国王所面对的压力,以及一位国王在应有的典范—侠义、诚实和公正,莎士比亚通过描述亨利决定杀死一些法国俘虏的决定来说明这些紧张局势,同时试图为其辩解。这场战斗的时刻被描绘成与骑士传统的决裂,也是王权悖论的一个重要例子。
五百多年之后,阿金库尔战役战场附近又爆发了索姆河战役,此役联军损失61.5万人,德军损失65万人,它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因其残酷性被称之为“索姆河地狱”。

Jumbo Huang Notes, The Battle of Agincourt was an English victory in the Hundred Years' War. It took place on 25 October 1415 (Saint Crispin's Day) near Azincourt, in northern France.[b] The unexpected English victory against the numerically superior French army boosted English morale and prestige, crippled France, and started a new period of English dominance in the war that would last for 14 years until England was defeated by France in 1429 during the Siege of Orlé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