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鸮语Vol.2》泄底简评
今年读到的第二部高校社刊,无论是装帧还是作品质量都高过前一部不少。据说封面内含玄机,但我没察觉到。个人喜好总体上与篇幅呈正相关,大部分20页以上的作品都不错。最喜欢《死人们的推理秀》,其次是《菩萨蛮》。以下简评泄底,且内容主观刻薄,望各位老师海涵。
HQR《菩萨蛮》:
较之《在巷中》,有失严密但新意更甚。“被害人面对老鼠的独白恰巧与方丈的言语相匹配”不免让我联想到麻耶的某篇短篇及某部包含推理元素的日漫,本作中与前文“老鼠视角”的误导呼应,效果上佳。三座空心佛像似是与三位心怀鬼胎的弟子对应,直至此处我才理解到寺庙背景的用意。
除去一些跳跃性较强的心证,有三处小细节可再作商榷:其一,被害人禁闭时的任务是抄写佛经,那么为何方丈因其手上拿着笔便认为被害人想写出凶手名字、他认识凶手?读到谜面第一反应便是 “拿笔是因为在抄佛经”,而真相亦如是。其二,瓦片和佛像造成的伤口应是无需解剖便能分清的,为何医务人员对伤口检查后只得出死亡时间、未发现伤口并非瓦片造成?其三,一边听着耳机中音乐一边说话,是否有悖日常行为逻辑?
Mr.Who?《往生堂事件簿》:
作为同人作,本作最大的优点之一是没玩过原神也能看懂——当然牧久音老师在序言里提到的、台词是否符合角色性格的问题,我就完全不了解了。比较喜欢伪解答里“凶手先用其他凶器作案,之后再用被害人的刀掩盖伤口”的解释以及真解答里刀鞘有关的推理,尽管璃月的男性不戴发簪、香炉热量可辅以分辨材质真伪这两点读者无法从前文信息中获取。
同样有一些细节我个人不太满意:其一,P55堂主发出了“你怎么知道那块翠珏岩被做成了簪子”的质疑,而这正是前一页堂主亲口告诉过许钦的信息,这里前后矛盾。其二,被害人刀伤在小腹而非脖颈,因此个人对于伪解答“用簪子刺死、让被害人即便掏出匕首仍来不及反击,之后再用刀伤掩盖”的可行性表示怀疑。
雨禾《屎之信条》:
目录里看到只有12页的时候已经有所预期,但正文比预期更加混乱。因为没有很具象的描写,其实还是去年的《白井流杀人事件》更恶心一点。推理属于是“反正设定已经变得更复杂了,所以作者怎么说都可以吧”。
言一《多出来的又说得有点危》:
师妹、十六、尸块这三处小叙诡都有些许无趣,以及叙诡需要用后记来揭露是很扣分的——除非能整出《爱的成人式》的那种贴合主题的磁带格式。
宥圩《302事件》:
这篇如果遮住作者名字,告诉我是几十年前欧美杂志上的短篇我是会信的——点子陈旧、简单,文字口吻相对成熟,读起来很舒服,可惜推理元素占比较小。解读密码卡了我好久,后来突然想起前面的便条莫名其妙标注了英文原文,这才意识到:原来是数第几个单词的第几个字母。标题含义没懂。
氧气《雪景密室》:
这回真是“听个响”了。之前读过《超河海事件》,对作者的印象是点子填入式创作加meta狂魔。本作不出所料用的是在现实一侧运用诡计、影响VR游戏中的案件的模式,点子是有趣且意外的——或许与我没有试图深入理解设定有关,“骑马”的红鲱鱼我也彻底被带进坑了。只是诡计和故事仍旧无法与设定的复杂程度相匹配,感觉还能挖掘出更多东西。即便视作剧本杀,也太过单纯了。
铁血丹心《可每案》:
和前一卷的《夜启馆事件》具备不同的趣味。本作评书味儿很正,起码在社刊中算是稀缺的风格。之前读过作者前一稿,这次暂时没有重读。印象中很喜欢“县令家后院有佛堂”的推理。作者似乎一直纠结于左右撇子逻辑的修改,个人认为要么不写、要么就不必在意其严密性——以左右撇子切入也很难完全严密。本作反倒是小细节串成的逻辑链铺得太长了,既未突出重点、又略失稳固。感觉以两三处互不相干切入点进行直球的逻辑推理,对于这样的故事风格便已足够了。本作总体上是读下来比较愉快的作品。
lil Sherlock《众口难调》:
之前和作者讨论过这个点子,当时听着觉得非常厉害,可是呈现效果不如人意,一方面似乎是因为作者摆烂,另一方面“嗑CP”“用成语”“八嘎推理”之类的元素本来应该是更敏感的东西。“女儿国”的线索其实可以再增加一些,让解答显得不那么“一拍脑门”,另外硬凹出来的妹妹口吻读着令人有些恍惚。不过“明明可以不写那啥硬要来一笔”,确实是学到了白井的精髓。
聆和《结之屋》:
作者的叙述口吻我一直挺喜欢的,这次的风格比较接近《中禅寺老师的灵怪讲义实录》。《雨坠》一度让我觉得系列走到尽头,本作似是将其当成作中作一笔带过了。炫学的内容很有记忆点,印象最深的是产霊和結び的词源探究——又学会了两个新单词——小小怀疑一下:作者创作的出发点可能是《你的名字。》。 加入了不少人物,但不至杂乱。
不过,这样的风格果然更适合写写日常小谜题。本作的解答几乎是一拍脑门的产物,可行性上也有“警卫嗅到血腥味后直接开门怎么办”之类的硬伤。如果连同《周哈里窗》《雨坠》一块儿作为短篇集出版,本作当作重量级篇目间的点缀,我还是买账的。小小吐槽一下,等线和宋体印出来真的很难区分,为啥不换个楷体呢?
浅唱《十字恋》:
个人觉得是作者在社刊上刊登的三篇作品中最好的一篇。因为是占卜推理,不由得联想到神经兮兮(褒义)的《占卜屋与七个怪人》,相较之下本作在占卜过程上更下功夫。 尽管“占卜师喜欢占卜对象”的反转似乎有些明显 ,但从“占卜细节”到“前一次占卜”的过渡顺畅、特别,逻辑推理的不稳固又在青春恋爱的主题下显得无足轻重。“女孩和女生”的解释非常扭曲,但因为没有《涂鸦已死》那种说教味,因此也在接受范围内。唯一让我心梗的是侦探役刚出场的段落,文字腻得让我有些受不了。
翃翎《血白》:
说得难听点儿,本作是“单句的辞藻修饰不等于文笔优秀”的又一典例。无论是故事节奏、逻辑推理还是解答都有些无趣,双胞胎和左右撇子的用法值得再斟酌,雪地无足迹的解答冲击力也不足。总体上不太喜欢。
夏叶朴《教条》:
最白井的一篇。科幻、宗教背景很酷,文笔没有太大问题,但或许是我个人原因,设定的不少细节看到解答前完全没有理解,在真解答中的使用也像是走了个过场。三重伪解答过半线索后置,能理解“用伪解答给出的线索来推真解答”的想法——毕竟挑战读者在伪解答之后——但由于伪解答本身趣味性不大,再这么写似乎读着更累了。白井许多作品都会有意避免警方的介入,本作未绕过这点,于是不合理之处尽显:为什么警方会莫名其妙要求嫌疑人来推理?为什么“现场有没有硝烟反应”之类的信息要等推理后给出?诸如此类。
真解答首先排除“三人凶手”“两人凶手”“没有凶手”的可能性,但事实上是排除前两类可能性之后通过一句谎言直接锁凶,这样的结构还不如推理出凶手后,再论证他与其他两人不是共犯。此外,因为“A指证B所以AB不是共犯”的推理与其说略显草率,不如说在作者的论证体系里无法自洽:后面明确提及,“A指证B用魔法杀人”之类的弱智解答被排除只能说明A错误不能说明B并非凶手,既如此这一类明确可以被发现漏洞的解答又如何能够用以排除AB共犯的可能性呢?
剩饭逻辑同样感觉怪怪的。首先凶手撒谎的时候,只要另一个没吃饭的人提句“啊我也没吃饭”,然后厨师“诶不对啊,我只看到一碗剩饭”,不就露馅了吗?基于“事先知道其他人不会提供某句证词”而撒谎在本作似乎是不合理的。此外,从“厨师收拾餐具时发现剩饭,后来猜想是死者留下”推理出“只有一个人剩饭”也毫无道理,毕竟推理时明确提及“剩饭可以剩在盘子上,也可以倒在垃圾桶里”——甚至这一点也是推理时才提出——那么厨师有没有可能是在盘子上发现一份剩饭,垃圾桶里还有但没发现呢?之后的推理更是大量不稳固的心证。
总之本作在我看来更像是构思了设定和诡计之后,或许是为了模仿白井,硬凑了一堆不讲道理的逻辑,反而成了扣分项。许多优秀的推理小说也只是构造了强大诡计,然后设计了几条未必能严格指向诡计、但明确清晰的线索,就能为读者称道了,没有必要把所有作品都写成逻辑流。
解体《死人们的推理秀》:
先说结论:虽然文笔很一般、推理内容仔细想想都是胡扯,但是推理过程相当清晰、直戳爽点,是我任何时候都会愿意读的作品。作者很明白应该如何体现与其他作品的区分度,开头就通过“为什么交换电梯楼层”的特殊谜面、“主角莫名其妙杀了个人”的反常剧情吊读者胃口,之后再一步步给出解释,“死者空间”的设定和各种奇怪病症便显得没那么突兀。特殊设定多而不乱,呈现模组化的特性,实在是很难得。
关于电梯的每重推理角度各不相同、且都完成了反直觉的解释,所有线索都在前文给我留下印象、是有效伏线,“电梯推理”指向“实验室推理”的递进也足够令人意外——但此处略微有些形式主义了,明面说是把三重解答的信息用在实验室推理中,实际只是幌子。 “排除共同点”的推理目标特别、有白井风范,利用“苏弦月的出现”打破“排除共同点的必要性”也颇具巧思。可惜推理内容都弱逻辑重脑洞,“共同点只有这三种可能,因此三重推理无法并存”的前提本身也不牢固。数字恐惧症的使用方式引用巨头老师的理论,算得上“广义时变”,这部分作为最后的大反转同样冲击性十足。然而佛卡的具体制造条件(时间不到能否使用、不稳定究竟是会产生何种后果)缺乏说明,导致真解答略有些失力。差白井短篇的一截,个人认为在于《食之信条》之类作品结尾的那些无关推理的剧情转折。无论如何解体老师字里行间展现的个性,已经拉开本刊其他作者一大截。
山秸《夏日化为乌有》:
无论从文笔、故事还是本土化程度来看,都是全刊最佳。尽管因为中间大量用“几人”代替“两人”“三人”之类的具体指向,让我得以在解答前勉强窥知真相,动机和民俗的结合所带来的强烈震撼还是带给我极大的触动。
唯独推理的部分,我可能要唱唱反调。即便我非常认真逐字逐句阅读了全文、甚至看出了叙诡,回收时大部分伏线——包括“鼻涕的身高够不到阅览室高窗的把手”“鼻涕本不应该知道自己的书包被扔过去了”等等——我都没有任何印象,一部分甚至往回翻都不知道该到哪里找。感觉像是作者讲了100件事,有5件是和推理有关的,读者自然记不住了。以至于效果与“读了一篇没有伏线自顾自反转的作品”区别不大。
本作一度让我误以为故事和推理是相抵触的,因为正是那95件和推理无关的事让全作的代入感大大增强。然而一想起三三、雷钧老师那两篇同类型诡计的作品,又觉得似乎并非如此。因此本作令我非常矛盾。
-
夏叶朴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1 11:23:25
-
荀令留香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22:37:10
-
cocakora!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8:57:48
-
凡凡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7:52:17
-
IsoNati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7:15:27
-
透明杂志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7:04:32
-
猫的薛定谔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7:03:15
-
业火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6:54:08
-
HQR0629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6:53:15
-
爱了你-Que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6:51:51
-
种西葫芦的熊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6:47:11
-
不看回复气死你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6:41:31
-
水色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6:40:08
-
Zafkiel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6:37:16
-
十年诡殇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6:37:14
-
Mr.Wh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6:33:38
-
江染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6:33:20
-
山寨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6:32:06
-
浅唱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6:31:35
-
譬如朝露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6:31:03
-
COR12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6:28:49
-
Fuge Cantabil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6:28:13
-
你的样子Logic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0 16:21:22
山寨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鸮语 Vol.3》泄底简评 (14人喜欢)
- 《旧书阁轶闻录 Vol.2》泄底简评 (14人喜欢)
- 《闇No.9》泄底简评 (26人喜欢)
- 2024年度总结 (22人喜欢)
- 《项饰》泄底简评 (1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