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认知觉醒》小感
前几天考科目三,把重新开始看的书耽搁了几天,昨天再拿起,貌似冲击力已经没有第一次看时的那种醍醐灌顶之感。难道是因为这两天脑子有点混沌的原因?
昨天看到直面焦虑,有解剖和方法。想起我紧张时产生的焦虑,焦虑有时候是在处理事情中过于急逼造成的,你想做到又快又好,但现实是快不了,好的程度也无法十全十美,这个目标与现实的距离,大概就是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深呼吸,放慢节奏,稳定情绪,做到大脑清晰,把握做事的脉络,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焦虑。
科目三考试的时候,我专注于做一件事,就是把这一科的路线熟悉透切,卡点位置明确不会再犯错,这种有明确性(消除模糊)目标的方法,使我的紧张感减少了不少。考试行驶结束,长时间(1.5h左右)坐车里等待,无形中把我的各种紧张消去了七七八八。从原来的紧张不安,到后面的只有一点点紧张,跨越了很大的心理鸿沟。这种等待也是具有目的性的,等待着上传数据完成,然后我就可以知道是否合格了。结果一直没有等到,最后只能重考。所以当时的紧张情绪‘解除’是因为我把目标转移了。或者说,目标太过明确让我专注于目标,而忽略了情绪^*(- -)*^。
当你沉浸于目标时,周遭的一切会自动“消失”,所以当时我是一直专注于等待结果,然后就消除了紧张情绪。第一次考的时候还能有时间紧张,说明专注度未算最高。后面再走,专注度更高。
【今天写这个感悟够呛的,从早上开篇,一直因为有事儿被打断。】
刚突然想到, 人怎么做到内核稳定?悟到一点就是,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标,而且对所设的目标实现性抱有明显的笃信感,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感, 这在无形中会从心散发你对外在世界的把控感,即稳定的内核,散发出由内至外的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