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要如何过好这一生
一个60岁的奶奶开始写作出书,本来是一件挺酷的事情。但读完之后,惆怅和难过的情绪便涌上心头。杨奶奶用文字记录了她母亲的一生,为一个淹没在历史长河的普通人留下了微不足道的痕迹,每个人读完很难不共情。秋园的故事像走马灯一样重新放映,相似的故事曾经发生在千千万万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也许是我们的祖辈,更或者是当下的我们。
现实文学最残忍的地方就是戳破童话寓言,就像鲍勃比伦说“ 受苦的人被囚禁多少年,才能有获重自由的感觉“,那么一个普通人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获得幸福。答案也许是永远不会。记得熊培云的书说道“人是时间单位”,至今依然印象深刻。经历了一些亲友的生离死别,我时常会想起这句话。 清明祭祖时,亲戚在坟头给过世的父亲念叨生人的近况,烧去亡人生前喜好的纸车。即便我与他们素不相识也能拼凑起这个家庭的记忆片段,逝者的形象通过祭祀者的只言片语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一个新生的生命从诞生起便走向死亡, 普通人的肉体最终只化为一抔黄土。秋园用一生丈量了苦难的厚度,不过是这薄薄的一本册子。
生命是一趟单程的列车,轰隆隆地往前开。而每个人都被裹挟在历史的洪流中,只能奋力挣扎。作为普通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的烦恼,如果过好这一生成为自降生人间就面对的课题。古往今来的哲学家给出了无数的答案,却依然无法解答人类的烦恼。有一次争吵中,我哭着质问家里人,”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我奶奶告诉我,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或许,这些经历了无数挫折和困顿的人早就告诉过我们生活的真相,只是我们当时太年轻了,误把书里的世界当作全部,将短暂的经验视为长久的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