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心诀
记录一点思绪和体会。
主要是这一点——如何让自己变成期待的状态或样子?
答案是,即使你现在客观上还没达到期待的状态,那么最简单有效的实现方式,就是让自己直接以期待中的状态和思维方式,去行动。
如果还不清晰,那再换种说法——如果你现在的状态是A,而期待达到状态B的样子,那么怎么实现呢?
就是在当前A状态下,也直接以状态B的心态、思维方式去指引行动。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哲学的认知路径。
众所周知,我现在在减肥,要从185斤减到140斤,我的减肥知识目前已经强的可怕,但几个月后你若问我是怎么减肥成功的,我的答案可能只有一句:
就想象自己现在已经是140斤,那么一天下来,咱会怎么吃早饭,吃午饭,吃晚饭?会怎么安排锻炼和作息?……是吧,140斤咱肯定不会晚饭吃一碗油泼面还要加个肉夹馍,但这的确是我之前快速发福时的日常晚饭饭量。
不只是减肥。这种心诀可以应用到任何事。
比如,很多人期待的状态都是暴富和财富自由。那么问题来了,其实在眼前的现实生活中,我觉察到,有些钱的花法就可以以想象自己已经财富自由来做决策……这听起来很离谱,毕竟,客观上自己现在还没多少钱,却还要像人家富翁那样花钱?……不是的,我的意思是,假若你现在只有1万元,那么做一些事情需要花费100以内,肯定在你的可承受财力范围内,那么,此时你就可以以自己是财富自由的心态去判断,而不是犹豫、比价、砍价……浪费非常多的周折……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要把钱花在更合适的地方,把时间和精力节省到更有用的地方。
感情里也一样。
人之常情,是当你遇到一个很喜欢的人,对方很帅气很漂亮时,通常你会感到紧张甚至自卑。那么,你跟对方去交流,就很容易紧张,很容易做作,很容易去讨好对方,沦为舔狗。
那么,正确方法应该是什么?你想和对方成为朋友,你想和对方成为情侣。那么,自己就应该以朋友或情侣的心态去平视对方,你和朋友在一起是放松的,那么和她在一起也应该学着放松,你和老友在一起是可以开玩笑的,那么和她在一起又有何不可?她是人,而不是神。
当你把意中人滤镜加持捧成男神或女神时,那你只能沦为虔诚伏地的舔狗和信徒……难道,你不觉得这是一种很变态的关系吗?
所以,自己的心诀其实很重要——当你想成为某种理想状态时,必须心性先行,直接以理想状态时的心境来指导自己,那么随着行动的实践,自己的现实状态也真的会被牵引着向理想状态靠近。
到这里,我猜有些读者早已经看出来了,这种认知方式,其实就是王阳明的心学。
阳明心学最能指引我们的一点就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想太多,就直接以那个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直接照搬那个人的标准去行动去实践,哪怕自己现在还不理解某些行为,但照着去做就行了。因为行动会反哺我们的心智。
这里的关键就是“第七识”的问题。
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有两点,一个是致良知,一个是知行合一。
致良知,如果只看字面意思,今天很多人会理解为“良知,不就是良心的意思吗,致良知,那就是劝诫人们做人做事要有良心,心存善意”……显然这是离了大谱的误解。
致良知。致,格物致知,意思是弄清楚。良知,指客观规律。致良知,就是追求真理,尊重客观规律。
知行合一,误解更是太大,很多人都以为是“自己的知识和行为,要能一以贯之,也就是理论和实践要相结合”。但可惜,这种理解,也不是王阳明的意思。具体要讲明白这个知行合一,得费很大周章,因为涉及到王阳明的对人的认知的结构分层,关键还在于“第七识”,如果理论和实践能那么容易结合,也就没什么价值了,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知道很多道理,但就是做不到?因为第六识无法指导指挥第七识的行动,但第七识的行动可以反过来直接影响重塑第六识的知识层。
所以,得出结论,知行合一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找个对标对象,找个偶像,然后尽可能照搬他的做法和标准,先去做,去实践,虽然很多做法你并不理解甚至觉得不对,但不要管你的想法,还是要坚决去照做,做一段时间,你的心智就会发生改变了,你的状态也就变了。
阳明心学,需要个人潜心修炼。我29岁这年才初步理解王阳明。所以,接下来,我倒要试试看,去实践。
路上变化的不应该只有风景,还应该有我自己。
【文/公众号:阿鱼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