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传播的条件

作者:邳州李二
十三世纪是“蒙古征服”的世纪。蒙古铁骑踏遍欧亚,忽必烈征服了金国和南宋,建立了元朝;旭烈兀征伐中亚、波斯、阿拉伯,建立了伊儿汗国;还有著名的“长子西征”,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后代远征至今日之波兰、匈牙利的领土上,成为欧洲人噩梦中的“黄祸”。
一开始看起来确实是“蒙古征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到底是谁征服谁就有些说不清了。蒙古人的武力在当时是强大的,但蒙古人并未让被征服地区的民众信仰他们的“长生天”,反而是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把蒙古人同化了。元廷在金、宋的故土上接受了儒教,大元皇帝也开始“开科取士”;在中亚、波斯和阿拉伯的蒙古人则变成了穆斯林,后来的中亚霸主帖木儿和南下征服印度的巴布尔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占领基督徒领土的“金帐汗国”的蒙古后裔也大都变成了基督徒。
可见,哪怕野蛮一方拥有更强大的武力,他们也无法抗拒最终被文明征服的命运。反过来讲,武力的保驾护航并不是文明传播的必要条件。哪怕文明一方没有强大的武力,照样会让文明传播。当然,如果文明一方还拥有更强大武力的加持,肯定也会加快文明传播的速度,会让文明传播如同“热刀切黄油”般顺畅。
以前读鲁迅先生的小说《药》,能看到里面描述的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文明进步思想的仅有夏瑜一人,其余的人,比如华老栓夫妇、康大叔、红眼睛阿义、夏三爷、夏四奶奶、驼背五少爷等等,都是代表着愚昧落后的力量。代表文明的夏瑜是极少数,代表不文明的人才是绝大多数。但是,我们知道,大清最后还是灭亡了。

可见,哪怕不文明的一方拥有更多的人,文明一方人数寥寥,但这一点点文明之光就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将会泛起越来越大的涟漪,最终这涟漪会扩散到整个湖面。所以文明一方的人数多寡并不是文明最终获胜的必要条件。当然,如果文明一方在人数上占多数,也的确会让文明扩散的速度更快的。
甚至,文明的传播都不需要文明一方的刻意宣传或者强加给别人,只要让不文明的一方看到文明、接触文明,他们自己就会选择向文明靠拢。文明本身就是有如此魔法般的力量。
大清的男人留辫子、大清的汉人女子裹小脚,这个都是陋习。当大清子民看到东洋的西洋的人们竟然不留辫子不裹小脚的时候,东洋或者西洋人也并未强迫大清男人必须剪辫子、大清汉人女子必须放脚,我们民族自己的有识之士自己开始主动发起“剪辫子”、“不缠足”的运动了。
从道理上讲,每种文化都是平等的,每种风俗习惯都是值得尊重的,每个群体也都有保持本来文化风俗的权利和自由,别的群体也没有权力把自己的文化习惯强加给另一方。但这些“彼此平等”的文化之间确有“更文明的和更不文明的”之分别。
当然,谁更文明谁不文明,不是谁自己说了算。只要大家互相接触,时间足够长,人们一定会选择向“更文明的”那种文化靠拢。“谁更文明谁不文明”?最终的自然选择结果会给出最正确的答案。
比如非洲的穆尔西人,他们有个别名叫“唇盘族”。这个民族的女人下唇上都有镶嵌个盘子。这是人家的风俗习惯,是人家的文化,在二十一世纪的文明时代,任何群体都没资格对人家这种文化风俗说三道四,你能做的就是对他们的文化“尊重和欣赏”,实在欣赏不来可以不欣赏,但不能不尊重,同时时刻牢记你没资格强迫人家改变。但是我相信,哪怕没人强力改变他们这种文化,只要他们与外界各种族持续接触,时间长了,他们自己一定会摒弃这种文化。原因也很简单,他们这种文化其实跟大清汉人女子“裹脚”一样,都是一种陋习,是对人的摧残。
更文明的,一定是更符合人性的。

通过以上分析,朋友们可以看到,文明的传播几乎是无条件的,无需强大的武力保驾护航,也无需占据人数优势,更不需要对“不文明的群体”采取强迫的“让他们变文明”的手段。当然,有没有以上诸因素确实会影响文明传播的快慢,但是不影响最终结果。
最终结果一定是文明战胜不文明。
这也提供了一个判断“谁更文明”的方法,就是把两个群体放在一起,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看谁会变成谁。
那么,文明传播就一路畅通无阻了吗?也不是。
如果不恰当地把文明比喻成“瘟疫”的话,避免被“瘟疫”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从来没有接触到“瘟疫”,就不会被“瘟疫”感染。
印度在孟加拉湾有个叫“北森蒂纳尔岛(North Sentinel Island)”的岛屿,上面生活着一群人,叫“森蒂纳尔人(Sentinelese)”。他们已在岛上生活了6万年。岛民过着原始且与世隔绝的生活,并对外来人诉诸暴力。据报道,他们曾在2006年杀死两名在北森蒂纳尔岛附近捕鱼的男子。


森蒂纳尔人能维持原始社会的生活长达六万年之久,原因就是这里实在偏僻,几万年来几乎“与世隔绝”,很少有人来这里。如果把文明比作“瘟疫”,“接触不到”自然就“感染不了”。
对付“瘟疫”,“隔离”这种形态看起来原始,但真是效果最好的。最高效的规则往往蕴藏在最简单朴素的道理中。
不过我估计,随着现代社会的人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密切,北森蒂纳尔岛想像过去六万年那样维持“与世隔绝”会很难。早晚有一天,这里也一定会进入现代文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