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卷书·行万里路】给“熊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


哈哈!虽然但是……我觉得卡卡说得很有道理,不知道在即将到来的《吉林寻宝记》中,月半是否会出现新的亲戚呢?

此话怎讲呢?全宇宙最帅的小编掐指一算!必然是,麒麟兄弟又双叒叕吵架啦!好了,答案已经出现了,最不稳定的是顶呱呱和乌墨墨的关系,上一秒他们还是这样

结果下一秒……他们很可能就是这个样子

这次他俩又是因为什么吵架呢?经过小编的八卦探查,原因就是,顶呱呱做饭实在是太太太太难吃了!

这事儿……我站顶呱呱!虽然他的厨艺确实不咋地,但说得没错,我们印象中最会做饭最会吃的苏东坡,其实也有过在饮食上翻车的时候。

还别不信,就说最有名的东坡肉吧!民间流传,东坡肉是苏轼被贬徐州的时候,帮百姓治理了水患。大家伙寻思人家帮了这么大的忙,得表示表示,就精挑细选送了苏轼一头大肥猪!苏轼心想百姓们也不容易啊,所以他把猪肉用独门绝技烹饪好后,就又回赠给了大家,而这道菜,就被称为东坡肉。

首先呢,这个传说咱也不知道哪来的,大家就当听个故事,乐呵乐呵得了,实际上苏轼吃猪肉主要还是因为——穷。宋朝的时候,上至当朝天子下至平头老百姓,都觉得猪邋里邋遢的,它的肉肯定也是脏不拉几的,不好吃,还是白白净净的小羊羊好吃~

所以宋朝的时候,羊肉得卖到五六百文一斤,而猪肉呢,才八九十文一斤,运气好的话老板还能送你条猪尾巴呢!

苏轼当时啥情况咱也知道,这位向来管不住嘴,得罪的人忒多,皇帝也瞅他不顺眼,就把他一贬再贬、贬来贬去,贬完还想贬,翻来覆去贬。

就这样境况的苏轼,你想想他兜里能有几毛钱?想吃点肉,也就只能买大家都不吃的猪肉了。

《猪肉颂》写倒是写了,但做的猪肉究竟真好吃还是假好吃,咱就不知道了。毕竟大家喜欢苏轼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善于——苦中作乐!不过从《猪肉颂》的原文中我们可以猜一猜。

这啥意思呢,就是放口锅、加点水、添点柴火溜溜腿,等你溜腿溜得差不多了,猪肉也就熟了。你品!你细品!你仔细品!这不就是白水煮猪肉吗?

所以你要这么看的话,东坡肉一开始究竟好不好吃,还真不一定。不过经过一代又一代美食家的摸索,现在的东坡肉,确实成为了真正的人间美味~

苏轼不仅爱吃还爱喝,前面咱说了,他浑身上下穷的叮当响,买不起咋办,自己酿呗!总不能像有些人似的偷吧!

你还真别说,苏轼的确是有点子酿酒天赋在身上的,他被贬惠州的时候,就曾酿出过美酒“罗浮春”。

后来被贬到了岭南,他又酿出了一款叫“万家春”的酒,据说尝过都说好。
乌墨墨:这不挺好的吗?哪儿翻车了!
顶呱呱:别急,没听说过先礼后兵吗?
翻车虽迟但到,宋代有个叫叶梦得的词人,就专门写书吐槽了苏轼酿的酒。

这啥意思呢,就是说喝了苏东坡酿的酒啊,直往厕所蹿,简直比泻药还灵~

苏轼酿酒翻车可不只这一次,失败怕啥,换个地儿再来,他被贬到惠州的时候,又开始尝试酿桂花酒,新品咋样呢?苏轼心里也发毛、摸不准,找俩“小白鼠”吧。他大手一挥,就把自己俩好大儿叫了过来,俩儿子一尝:嘿!不出所料的难喝!比药还难喝!

哈哈哈哈~
虽然乌墨墨的吐槽非常精准,但是呢,我更想看他这个“熊孩子”的童年更加完整,大家是不是也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