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冥想给我带来的几点改变
我从12月份就陆续跟着老师和群里的伙伴们一起练冥想了,同时也参加了三个月的关于生命修炼的读书会。到现在觉得自己有几方面的变化
1. 肩背更放松了。
记得2022年我有一次上瑜伽课,老师摸了摸我的背,说:“你的背怎么这么紧!”当时班上有好些学员,她把最强烈的语气用在我身上,让我大受震惊——我的背该有多紧!而且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背有这么紧!但每天早晨起来腰酸背痛确实有。
我当时很认真地问老师:“老师,我每天坚持用泡沫轴滚背会有用吗?”老师表示有点用,滚一滚背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后来太忙了,想起来就滚一下,没想起来就算了。
去年上核心床时,又有个老师说:“你动作总体不错,但是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总是抬肩,斜方肌一紧张,使得你的脖子也变短了一些。”我记住了老师的话,但并不知道怎么纠正,想着要多按摩肩颈,松解那里的肌肉群。
结果今年练到现在,我忽然发现自己腰酸背痛的情况比以前好了很多,而且我能察觉到自己在办公室敲电脑的时候肩背紧张的那种状态了:头前倾更多,肩膀带着锁骨一起上抬,上背部也绷着。我察觉后就会把这两个部位放松(沉肩坠肘)。
上周我上核心床课,课后主动问老师我的抬肩问题好些没。她给予了肯定,说总体比之前好很多,但是做一些动作时还是会先靠抬肩发力,察觉后又会放下来。什么时候能在发力时不抬肩,就更好了。
就是这么几簇肌肉群的故事,照见了我从“无意识的无能”走到了“有意识的有能”的阶段。虽然还没到“无意识的有能”的最佳状态,但是在这些细微之中让我感受颇多。肩背的放松,首先需要心的放松;心有松弛感,就不会让身体处于战斗紧绷状态。冥想的练习提升了对身体的感受力,因此才能让我有意识地觉察,从而一遍遍地在觉察后去纠正。
2. 物欲减少了。
这个变化是从三月份开始的,被我忽然感觉到了。我以前总喜欢买买买,觉得自己工作很辛苦,就应该多犒劳自己,因此稍微一心动就给自己买东西;但买太多并不能给我带来持久的喜悦,反而还会生出更多焦虑(这么多东西怎么有序管理、快过期了还没开始用怎么办、以后挣钱能力下降了还这么爱买东西入不敷出怎么办……)。1月份在读书会上和大家读了一个月的《断舍离》,懂得了空间(代表物质)和精神只有流动起来、不再那么拥堵满满当当,生命才能流动起来。在对自己的深度剖析中,我看清楚自己买买买背后的更深的原因是焦虑和不安全感。而这些都是冥想可以帮我们解决的:念头升起时不要跟随而是放下;像海底轮和脐轮冥想的引导语说的那样悦纳自己、相信自己是稳定的、安全的;关注当下我已经有了什么,而不是去焦虑未来我还缺什么。
当物欲减少后,我生出了更多喜悦和安全感——我知道自己可以只用少量的物质便能充实生活,因此有了更多掌控感;不再担忧未来可能会面临的职业发展问题,以及指向的生存问题。
也是从这个事情中,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心行”这个词。就像买买买一样,在没有深度察觉前,我给这个行为模式的解释也是浅薄的——工作辛苦,要犒劳自己,所以买买买。但这种解释没有办法让我改变,而是陷入“买后没有更开心+反而更焦虑”的死循环。只有发现滋生这个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动因素时,才算是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才有了解决的可能性。这个心理驱动因素,或者心理模式,就是心行。
像练习瑜伽一样,通过体式发现自己动作的问题,再一点点地去纠正它们;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做人做事,也是能通过它们发现自己的问题或者固有模式,然后去一点点纠正。
3. 明白了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还没工作时,我性格中的完美主义倾向就驱使我去追求做一个越来越好的自己,就像数学里的正无穷一样,不可以达到,但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去无限接近。
以前对于“做越来越好的自己”,我的理解就是:把自己分成多个能力维度,在最重要的维度上,要做到top级别。我也就是这么做的。但是做到现在,工作十多年后,我发现这样一套自我要求体系已经无以为继。
首先,分能力维度,就是在和世俗成功、公司里的人员评价体系绝对绑定;做到top级别,就是在和别人比较。而自己这个人的好与不好,就应该是公司定义的吗?我应该按自己内心召唤去定义自己,还是按照世俗的价值衡量体系去定义自己?我在和别人比较的过程中,不就会陷入二元对立的视角,用分别心来看人看事吗?
就是这样的一套思维模式,让我在过去几年的工作中无比痛苦,自我怀疑。
听老师的10日冥想课,很有启发的一段是老师连续练习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不净观,然后出关后整个人就去除了傲慢心,更加不卑不亢、开放平和。这让我明白,性格也是可以打磨的。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如果性格可以打磨,那命运就在自己的手中啊。通过洞察自己的心行、打磨更好的性格和思维模式,唤醒本自具足的自己,才应该是“做越来越好的自己”所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