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摘抄本(二三九)老派少女购物路线(一)

1,洪爱珠的文章,之前零散看过,舒徐淡定,见解独到,读之亮眼。己知身手不凡。如今织锦为帛,纂结成书。更见风格浑成,秀异特出。我有幸先得书稿,两天就津津读完,目睹新星烨烨放光,高兴又欢喜。
常人写吃食器物。多是定格近拍,浓笔重墨,特写细描,务求纤毫必现,活色生香。但贴得近,盯得紧,不免就成斗鸡眼。聚焦紧张目光短浅。
你看她喝蔗汁,旁及啃蔗社会史。吃白粥,讲小菜也看神态,进而远眺生命流转,端详最初与最终的孱弱时光。讲切面,不只看汤头和煮内脏,还有"油成一种境界"的地板,伏笔是跟谁吃,观点是面与人。她的器物食味,绝不单薄孤立,必有氛围脉络,故事人情,形成格局体系。
第二个好处,也是他人最难企及的强项,是沧桑的时间感。爱珠文风的温润典雅,固然于家族棍柢,熏陶养成有关,然其深邃幽微,则源于今昔对照,悼亡感伤,"母后”(母亲去后)是情感结构的关键字,往日习焉不察的吃食烹煮,琐物细节,经过回忆重建。展现普鲁斯特式的瞬间,缠绵悠长。
时间是"蹑步之贼",磨损人事戕害至爱,却也因为对比反差,构成暗影,拉出深度。恋旧感伤,虽是书写食味的常见调料,可喜的是爱珠不落俗,不耽溺,能把湿黏厚重的悲痛,写得干爽透气,乃至夐远苍凉。譬如讲三代母女诸事,视角骤然推远拔商:“长长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顾仅余我一人。”清淡如斯,力道却深达肺腑。
第三个好处是文字。闲散跌宕,文白相间,颇有舒(国治)式风味。而雅隽洗练,又有点像晚明的张岱,只见他摇曳生姿,两三笔闲闲勾描,已然神完气足,肉粽芋枣滚热喷香,铜勺铁锅铿锵作响。店主板娘容颜举止,无不活跳跳,读来快意畅爽。
爱珠的文体有空气感,宽柔到近乎松软,却又叙事严谨,视角精确。用现代话说,就是资讯含量高,经验值强大。我读她写炸物,卤肉,蒸冬瓜肉饼,甚至家常煲粥煮饭,都见到撇步眉角了,轻柔的字里行间,暗藏杀手招式,看懂的就知道,都是硬实功底。
2,她的行文路数,武林各高明门派,看来也多参酌。像以下这几句,有一袭港粤笔墨:"每天清晨“煲'粥…”“骨头则'飞水’后熬成鸡汤……”"不时地搅拌,以免`黐'底……”
另外,行文似乎对民国腔气颇有钟情。“……计两百三十步,因此现要给大家讲讲本地,讲的是我家对面的泸州”。依稀有沈从文、胡兰成笔意。
3,从老家迁出时仓促,新家空荡,空屋里仅铺木地板和灯,未置一件家具,唯厨房早已在那里。带来马克杯一只,与老友相赠的煮水壶。龙头连续开上几分钟,泄去管内发黄陈水,取净水滚沸,冲红茶,放一点糖块与牛乳。
就地坐下,抿着茶喝,定神看景观窗外夜色浓,防汛堤防里不见人,水泽和芦苇都黑深深的。而屋内黄暖,新漆气味清凉而幽静,想我这就是独居了,成了自拥厨房的女子。
4,比如煮豆浆,汤勺轻刮过锅底角落才不焦锅;做葱油饼,让我们小手在面皮上将猪脂,盐和葱花均开来;炖茶叶蛋,以筷子磕破煮熟的蛋壳,色痕若要好看。手指捏筷尖上,筷头往蛋壳弹击,软力中带点巧劲,才敲出匀如青瓷上冰裂纹,乃可食用美。
5,铁锅用毕就得养,洗净放上炉台,小火烘一会儿,熄火,纸巾,蘸点儿冷油,锅内抹一遍。养过的铁锅,隔日煎蛋卷也不粘。我性格里有点滥情,养什么都怕养死了,自己承受不了,因此动植物尽量不养,但愿意养锅。妥善照顾的铁锅或比人长寿,不怕生别离。
6,相较有些铺子,装修太堂皇招呼太激动,生记的人与布置,都简净雍穆。仅问一枚炖肉卤包,师傅仍逐一打开药柜木抽,取材料以砝码现秤,不是满街骑楼下成货,光照潮湿难免质变。药材在纸面上配妥,倒进棉布袋里扎好,眨眼间,纸张变封成包裹。
7,龙月堂的绿豆糕和盐梅糕这类小姐点心,制得极细,以印着红字的油纸包装,内有六枚绿豆糕,每片仅指甲大小,化口沙碎精致非常,像绿豆糕放舌尖,再抿口茶,就在口中化成一团芬芳的烟雾。
椪饼是中空饼,饼底有薄糖膏,是杏仁茶或面茶这类热甜汤的搭档,买了就得小心携带,因为破缺的椪饼,看来格外使人伤心。十字轩旁的"佳福起士蛋糕",卖得最好自然是招牌的起酥皮蛋糕,但其实压饼也烘的特薄,把饼拆碎,冲一碗花生汤或杏仁茶,深冬里取暖。
8,"红麦布牛"四字,更能展现出一股熟客的洗练,红麦布牛是综合浇料的缩写,指红豆,麦角,布丁,牛乳(炼乳)。麦角和布丁这两种浇料,是我个人判断糖水店的标准。采煮得甜糯润滑的麦角,而非心韧且带有药气的薏仁。采柔软味浓的鸡蛋布丁,而非大品牌的胶冻布丁,那是店家的骨气与基础审美。
9,林良号制饼,是古老节奏与时光之诗。手掌着湿面团,在烘台上抹出一张丝白薄饼,在足尖点地似飞甩几下,使其均厚,带由湿至干,徒手将之数百数千的揭起。饼极薄而透光,重叠成分分秒秒时时刻刻,时间的具体证据。默默在侧观看,不久心里若干尘埃,都暂时缓缓地降下。
10,我年过三十的头几年,二舅妈跟我妈去大庙,还会劝她,加码帮女儿点一盏姻缘灯。我妈老派,但婚嫁议题,倒一向不落俗套。她说女儿在家很好,不必忙着嫁。姻缘灯几年都没点上。直到妈妈过世,我的姻缘始终是自己处置。
不能确定仪式对逝者有益,但对于我这样的遗族,仪式十分有效。母后至今,家里按老规矩安太岁,依赖的是涌莲寺每年寄来的通知单。粉红色纸单上,有家人名字,生辰和生肖,载明谁遇正冲,谁遇偏冲,建议安太岁的人数。和点灯的类型,按表操课完成,心头笃定,安然度过太岁年份。
家人远行,大庙恒在。我周周来买菜,入寺有时烧香,依序从一楼拜到三楼,更多时候,仅双手合十心中默念。每回必在门口喝水。时常借用洗手间,当它是一处生活地标,很寻常亲切。涌莲寺后殿的懋德宫,供奉国姓爷郑成功,天井开敞。此殿有一面铜铸壁画,是“郑成功荷兰受降图”。壁画前,浅檐下,整齐搁几条长凳,我与许多人一样,喜欢在此稍坐,受袅袅香烟的熏染,享天井入来的日光与雨水。
11,这类面店,档头通常不设冰箱。当天早晨的温体黑猪肉及猪下水,浸熟,搁在层架,客人点单才切片,在汤里涮几下即起,即是北部风格的黑白切。切肉售完,差不多就打烊了。猪肉未成冰过,嚼来甜而弹性。若进过冰箱,就柴一点。一种更次的,是老早将肉切成一堆等着。到了晚上,敏感的人吃它,能尝出冰箱的霜气。
12,一回,在柏林卡迪威百货公司附近,见一年轻亚洲男生,穿薄T恤短裤,夹脚拖鞋,单手以拇指和食指,捏住透明塑胶杯。杯缘绷一面塑胶薄膜,宽口吸管,笔直刺穿过去。那夹扣杯口的手势,松软无拘的面态,那杯饮中带嚼的饮料,不必认,就知道是台湾人。
13,小学的夏天,老惠而浦冰箱门上,随时备洛神花茶、冬瓜茶、蜂蜜水、冰豆浆,有时候同时数种,以回收的光泉牛奶瓶装成排,放在小朋友伸手能及的高度。
大学时,手摇饮料盛行已久,偶尔我喝一些。外出念书,当时英国这类饮料很少,若有,也挺贵。本来就喝得不多,逐渐就作罢。平时在外除了饮水,尽量找古老选项来喝,如甘蔗汁,青草茶,杨桃汁,酸梅汤或鲜打果汁。这类单纯把草本或植物原料弄出汁液,腌渍,或熬出味道的本土饮品,是生在亚洲,尤其亚热带地区的福慧。
14,若喝甘蔗汁,常是因为市场久逛,又烈日当空,血糖低落恹恹欲睡,一杯蔗汁立即提振精神,脑清眼亮起来。甘蔗汁摊,在大众爷庙转角旁。摊贩无地址,无名号,只售甘蔗汁一项,原位伫立数十年。 蔗汁基本之极,仅蔗去压汁。甘蔗是炼糖原料,本身甜,糖可免;它且多汁,水也不必放。照理每摊弄出来应相似。偏偏也不是这样。 此摊蔗汁,原料用红蔗而非白蔗。红蔗是能直接吃的。小时候,外婆常买整包削好皮的甘蔗来吃。家族老人小孩并肩而坐,啃食甘蔗,于齿间碾紧,吮汁,乐呵呵吐出一碗渣来。是一种满足口欲又难以过量摄取的,粗爽朴素的消遣。电影 《风柜来的人》 闪过一个连情节也算不上的画面,主角们在市场卖卡带,随手和小贩买根甘蔗,边走边啃。见那一幕,就知道社会已很不同。现在若突然想啃甘蔗,特别去找也未必能得。时间是蹑步之贼,是如此将一个许多人啃甘蔗的社会,置换成甘蔗难寻的社会。 红蔗的皮,红紫泛黑,将皮削去才能榨汁,以免汁液黑浊坏了卖相。白蔗是青皮,可连皮去榨不变色,且甜味更高,但纤维太粗硬,不直接吃。 此摊蔗汁,老板一家从洗甘蔗到削皮,都亲自弄,不由盘商处理。甘蔗根根过眼,晾至极干才榨汁。甘蔗营养但易腐,且皮上多尘。 一旦连皮榨汁,蔗肉的霉烂和表皮的清洁皆难顾及,因此有些人讲究起来,尽挑红蔗汁喝,不饮白蔗。 此摊只售一味甘蔗汁。冬天偶尔卖热的。夏天的冰蔗汁,则用冷冻甘蔗去榨。热天里甘蔗易败坏,摊家强调冷链。要求买了速喝,或立即冷藏。摊头有套陈旧而神奇的冷却系统。榨汁机接两个水龙头。平常冰冻甘蔗榨汁,从其中一个龙头,直入亚克力桶。桶心的冷冻内胆一开机,即长保蔗汁冻凉。若客欲"去冰"。摊商备少量常温甘蔗,榨汁后,从另一龙头去接,泾渭分明。
15,中央路一带,中山市场边上,从前有数家青草茶,现存两家, “怪老子" 凉茶 , 以及宏记参药行门口的凉茶 。怪老子叫"怪老子",因为几步之遥,有家国术馆叫 "二牙"。都是金光布袋戏中的人物。而怪老子和二牙总是相偕出现。 怪老子本人已退休,女儿接手。“怪老子"是我们去得最频的凉茶铺。原因除了口味,还有风格。若现饮,它仍用玻璃杯盛装。常客站着喝,用毕杯子搁台面即走,颇利落。凉茶这种几口用完的饮料,不必耗上一套纸杯胶盖盛装,但台湾的凉茶铺,今已不太用公杯,港澳和曼谷反而多。曼谷“恳记双葫芦凉茶"是百年老号 ,用印有自家商标的厚玻璃杯;澳门 “大声公凉茶",玻璃杯上覆不锈钢杯盖隔尘。咱芦洲 “怪老子",玻璃杯手洗干净,用小型家用烘碗机烘干水痕。常洗常烘,我几次拿到杯子还有余温,老板取用时,举到眼前转转,确定没有水痕。 “怪老子"早年所用的药草,是怪老子亲自在芦洲本地采集而来那些地方,现已立满昂贵楼房,点看不出来芦洲在不远之前,曾青绿无边。有远山,水泽,和药草。
16,我偏爱细面,关庙面含盐,特别弹,熟得快,给自己拌碗面,烧水开始,同时在大碗里搁油、酱油或盐,酌量下醋。面熟入碗拌了,同锅烫把青菜,要不了十分钟就上桌。较任何外送迅捷,也较一切过度包装的市售干拌面经济。
西方干面,自是意大利面。家里固定备几包意大利产的石臼研磨意大利面。表面粗糙,能衔酱汁。搭配意大利面的酱汁,要费时去熬,像肉酱面这样也有,有时材料简单到只将蒜片,辣椒,以油一煸。落熟面兜匀即好吃。
又备在来米粉和中筋面粉各一袋。米粉加水能成炊粿,面粉加水能摊饼。
17,市场买鸡,请肉贩代为去骨。加购两副鸡架子、几个鸡爪。鸡肉烧成主菜,骨头则飞水后熬成鸡汤。有时也用排骨,大骨,软排,子排混买,熬起来汤头醇厚,且有一点肉吃。老实熬汤,室内都是香暖的蒸气,一种家里有人的气味。
肉汤冷藏可存几天,也能冷冻。肉汤为基础,加笋片、蛤蜊得笋汤。加许多蒜,白胡椒粒和香料,成潮式白汤肉骨茶。将大量番茄,洋葱,高丽菜和意大利式干香料一起炖软,即得蔬菜汤。两片面包兼着蔬菜汤吃,就很饱人。
肉汤里能投的东西太多了,加冬瓜,加萝卜,打蛋花,煮杂菜面,做火锅汤底,加馄饨汤圆丸饺。汤是救星。
此外还渍点菜。大把蓬松蔬菜,渍完缩成一碗,是计较冰箱空间的心得。将青江菜或小松菜盐渍,水分挤干,密封在冰箱搁几天,就成雪菜。肉丝打水,薄腌白酱油,绍酒,太白粉,与雪菜同炒,作为汤面或干面的浇头,素简和隽。
18,莴笋去厚皮。盐腌半个钟,去涩水,可做凉菜。口感脆爽。泽如玉石,带有莴苣清香,若嗜辣,另取小锅加热两勺白芝麻油,煸一点花椒、蒜片、辣椒片,出香熄火。将香料油倒进已入味的莴笋。
一次料理蔬菜,可吃上两天的例子太多,秋葵,玉米笋,花菜,芦笋,四季豆,茄子…盐水烫熟,一半当下吃,蘸点酱,另一半纯冰箱,隔日爆香蒜片,冷蔬菜入锅,以蒜油兜热。
19,当日鲜采的茭白笋,农民交代,带皮水煮十分钟可食。离土未久的蔬菜,还精灵有神。如同鲜笋片刻不应耽误,夜深了,仍立刻煮起来,沥水摊凉,即刻冰存。做两回吃完。
冷食筊白笋,切片蘸姜汁酱油吃,极甜,两三分钟就备妥,几乎是速食。余下的又冰两日,煎肋眼牛排时,将茭白笋对剖,铺进锅中,以余油烙出焦痕。作为配菜,更甜。
20,米洗数趟至水清,浸水二三十分钟,彻底沥干倾入锅。我家吃弹牙分明的米饭,故米一杯水一杯,不能更多。软饭,水就多点。上盖,大火。水沸腾时,蒸汽开始喷出锅外。此时将炉火烧至最微,续煮十四五分钟。若用土锅或铸铁锅,观察蒸气消弱,声音静下来,饭香流泻即熄火,过程诗意。玻璃锅更容易,目视水分蒸干,米粒发亮即止。接下来任何人拿刀架着脖子,也不掀盖,焖二十分钟。
21,若前一天家里做了炖菜,如咖喱,红烧肉,或冬瓜蒸肉饼这种绞肉菜,放到隔天,风味就更融合些。午餐时刻,以电锅复热炖菜和冷冻米饭。另取小锅。将汤煮滚,同时间,将凉菜取出盛碟,不到一分钟,两菜一汤即得。
中午加热饭菜的轻盈时刻,我时常回想从前上班族的时光。
22,人多,切菜就丰富,瘦的腴的滑的,脆的。蘸大庙口独门豆酱,以粗味噌、豆瓣,辣椒制成,是日据时期遗风,稠浓清甘。猪肝刚断生,带粉色,润滑夹脆,肝连环一圈薄筋,慢慢嚼,能嚼出韵。大庙口的三层肉可说是泸州最好,每桌点上。仅给烚熟的一清二白猪肉,竟那样甜。瘦肉也可试,如此不柴,如此收敛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