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玉:对现代笔墨、当代艺术等,不能轻易否定!
自照相技术、数码技术、电脑合成、3D打印等现代科技出现、成熟以后,写实、超写实一路的架上绘画受到极大冲击,尤其AI技术的日益普及,更加剧了这一情况的发生。所以,我们实在没必要同高度智能化、精密化的科技相抗衡、较劲,而要努力去探求绘画的更多新的可能。虽然笔者也并不赞同架上绘画、架上艺术“终结论”“死亡论”等论调,但不可否认,随着时代发展、文化多元格局的形成,美术领域已不再是架上绘画语言在独领风骚,而是从架上到架下,出现了诸如抽象艺术、波普艺术、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极大地拓宽和丰富了原有的艺术门类、艺术语言,顺应了美学发展规律,更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派、现代笔墨、当代艺术等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不能轻易否定,否则便是观念、认识上出了问题,走入了死胡同,缺乏宏观的国际视野与发展的艺术史思维。就像现在是计算机、数字化时代,你却还在拼命研究、琢磨算盘是怎么制作的,怎么才能把珠心算打得更快更准,这是典型的固步自封、与时代脱节,可以沉醉其中、自娱自乐,但不能将其看成是主流、趋势。——节选自《对写实性绘画要有正确认识》(中国文化报)

▲《日出 印象》 莫奈

▲《圣维克多山》塞尚

▲《深夜咖啡馆》梵·高

▲《开窗》马蒂斯

▲毕加索《亚维农少女们》

▲康定斯基《构图8号》

▲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

▲马瑟韦尔《下午五点》

▲波洛克《秋天节奏(第30号)》

▲纽曼《Onement I》

▲徐渭 《墨梅芭蕉图》

▲石涛《黄山紫玉屏图》

▲吴大羽《色草》

▲齐白石《葫芦图》

▲黄宾虹《山居图》

▲潘天寿《荷》

▲傅抱石《待细把江山图画》

▲张大千《泼墨山水》

▲刘海粟《黄山》

▲朱德群《在地平线的光和影》

▲赵无极《14.12.59》

▲吴冠中《围城》

▲周思聪《残荷》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