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苏州工艺美院环境艺术毕业展

转自:工美环艺

《向水而生-----苏州市东吴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1-总平面图

2-全景鸟瞰图

3-餐厅兼茶室鸟瞰图

4-游客中心鸟瞰图

5-游客中心平面图

6-餐厅兼茶室一层平面

7-餐厅兼茶室效果图

8-滨水区公厕效果图
作者:赵鸿玲、田光玲、路嘉仪指导教师:张成明、陈传荣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班级:21环艺A
作品简介
本设计东吴村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西北,西邻太湖,自然环境优越,规划设计面积45.3公顷。
东吴村的目标之一是发展旅游业,太湖是其最大的旅游资源,但目前是临湖而不见湖,因为太湖边太多的树木和高大的芦苇。本规划设计的主题是“向水而生”,旨在改变不见湖的缺陷,努力打造一个以太湖水为核心景观的美丽村庄,结合滨水区南侧的七星揽月湿地公园和北侧的零星绿地,为太湖东部增设一个小型的旅游度假景观区。
主要措施有:
(1)将芦苇为主的滨水封闭空间变为开放空间;
(2)增设游客中心和停车场;
(3)增设滨水区入口空间;
(4)增设茶室等设施,一体化设计;
(5)连通南侧的七星揽月湿地公园。
《双廊》无棣路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效果图-1

效果图-2

剖透视

轴测图
作者:马誉铢、洪新、夏紫韵指导教师:吴超楠、覃池泉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班级:21环艺B
作品简介
本设计为针对青岛市北区无棣路街区城市更新。当地属于历史文化记忆片区园区,有着近百年历史,从空间结构、建筑设计及功能组成充分体现了青岛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特征,并且展现出明显的连贯性。整体设计以青岛市北区无棣路的建筑特色为元素,连接无棣路过去与目前的荒废,以及未来花园式街区以及历史人文馆建成后的焕发生机,再现波螺油子风采。设计以新与旧的融合为主旨,革新的同时保留特色老物件。此前提下,保留原本的屋顶和双V特色楼梯,内部通过改造,运用支柱,形成中庭构成独特景观,特色双廊贯穿整个设计,解决阴暗、增加采光。设计以圆拱为特色,保留原建筑圆拱,并运用到沿街面商铺,形成拱门骑楼,即形成联通走廊也可以和商铺互动。完成新建筑的美感和旧物件的结合。打造一个生活之上,有街有巷有烟火的历史文化街区。
《拱廊》基于城市更新理念的青岛市北无棣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效果图

爆炸分析图

剖面图

轴测图
作者:赵微、覃丽宁、徐秋雨
指导教师:吴超楠、覃池泉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班级:21环艺B
作品简介
本设计为针对青岛市北区无棣路街区城市更新。当地属于历史文化记忆片区园区,有着近百年历史,从空间结构、建筑设计及功能组成充分体现了青岛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特征,并且展现出明显的连贯性。整体设计以青岛市无棣路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为元素,通过对当地建筑背景历史文化以及它的现状进行分析,再结合拱廊元素来进行建筑更新改造和景观设计,为旧建筑重新注入活力,改善城市建设环境。在符合延续街区历史文脉,鼓励多元化利用兼顾功能原则下,引入艺术创作、文化交流、文创工作室创意产业业态,打造新活文化氛围。设计中以不改变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改造建筑墙面的构成和空间的形成,以提高建筑的空间功能使用。特别利用台阶,坡地来处理地形高差问题让建筑与建筑之间相联系。中部采用大棚设计,用黑色金属加木架构成棚顶以及水泥材质的柱子来支撑棚顶。最终达到建筑空间利用最大化。
《流光街区》青岛无棣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
环境艺术设计

效果图

剖透视

轴测图
作者:陈俐宏、王新方指导教师:吴超楠、覃池泉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班级:21环艺B
作品简介
本设计为针对青岛市北区无棣路街区城市更新。当地属于历史文化记忆片区园区,有着近百年历史,从空间结构、建筑设计及功能组成充分体现了青岛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特征,并且展现出明显的连贯性。整体设计以青岛市无棣路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为元素,根据地方人文、历史、道路街区等综合因素,打造一处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风貌。将现有城市空间进行改造和提升,旨在优化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留主体建筑,打通封闭空间,贯通内外空间,优化采光,修缮墙体,提高安全性。合理利用废弃空间,修建新的架空建筑,提高空间利用率,连通周边旧建筑,保留地面一层的公共空间,新建建筑采用玻璃进行构造,不影响视野并提高观赏性,使其成为标志性建筑。新建大台阶,打通两条道路的高差,直接性地提高通行效率。 《金色满园》宗村新农村改造景观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转角小院效果图-1

健身广场效果图-2

篱笆小院效果图-3

特色民宿-4
作者: 邓子怡、何怡霖、李雯、张雨露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班级:21环艺C
作品简介
本设计是对江苏省溧阳市昆仑街道宗村的景观改造项目,通过对宗村原有的资源利用、村内建筑道路以及环境提升和当地水产、农林业有关的产业发展同时挖掘当地特色打造一个以金桔为主题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农村。
整个场地规划为七个区域,包括“垂钓捕捞区”利用村庄现有水资源、生态资源,配合稻田养鱼,提倡生活与景观发展相结合。“自然教育区”利用当地植物资源增加户外体验、自然研学、丛林探险、户外活动等。“四季采摘区”露天种植与大棚种植相结合,体验种植、收割、采摘、家庭互动,其中增加休息打卡点,体验生活与研学。“耕种体验区”恢复传统农业生态发展,拥抱自然,感受田园气息、插秧、耕种等活动。“水果采摘区”露天的林地种植,果蔬种植,可供游客采摘品尝观赏,体验生活,收获乐趣。“生态园”独特的民宿体验。“观赏游玩区”欣赏乡村美景,了解当地文化等。
在这里可以体验农村生活远离城市喧嚣、了解当地文化、学习自然知识等等。达到一个增加原住民收入和吸引年轻人回村创业的目标。
《时光·公园》
宁阳城区口袋公园景观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效果图-1

效果图-2

效果图-3

效果图-4

效果图-5

效果图-6

夜景图-1

夜景图-2

爆炸图分析
作者: 谭超
指导教师:张亚萍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班级:21环艺C
作品简介
该项目地址位于山东省宁阳市人民路和仰圣路交汇处,本次设计范围为 5850 平方米。本次设计希望抓住区域发展机遇,打造区域内具有引领性和前瞻性的口袋公园景观;依托项目区位优势,打造具有标志性的社区景观面。借原有的地形条件,在场地中以折线表达现代感打造场地路网,并沿用整体基调分割出不同的功能区域。场地植物,除场地原保留树也多采用城市绿化常用植物且适宜气候条件的,从而构成以追求生态景观之美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的公园环境。“探索”是动态的,而“自然”是静态的。
《风的“宗”迹》
江苏省溧阳市昆仑街道新农村改造景观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竹院效果图-1

竹院效果图-2


竹园分析

村口效果图

露营效果图

场地文化策略
作者:虞海丽、刘晶晶、颜宇翔、王作成
指导教师:张亚萍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班级:21环艺C
作品简介
本设计为针对江苏省溧阳市昆仑街道新农村改造景观设计,主题为“风的宗迹”。整体设计以风、竹子、麦田为设计元素。竹院以原生态的“竹”为主材。竹子是天然材料,与周边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竹子在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结构材料,强度高,韧性大,并和钢铁一样具备拉张强度。村口采用麦浪的形式,与常见农作物小麦相结合,以风吹麦浪为主题,创造出了富有生命力的麦田景观。果园部分采用户外课堂方式展开,让孩子们可以近距离与自然接触,同时也带动了果园的发展,帮助果农们自产自销。芝麻农场部分进行了翻新,将现有鱼塘重新清理,形成可供人观赏互动的自然空间,形成生态景观氛围,将现有鱼塘重新清理,形成可供人观赏互动的自然空间,形成生态景观氛围,步入眼帘的是田园牧歌般是世外桃源,稻香、风车、老人,壮观朴实、野趣。
《速影绿洲》
城市绿地公园研究与设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鸟瞰图-1

效果图-2

效果图-3

效果图-4

效果图-5

效果图-6

效果图-7

效果图-8

效果图-9

效果图-10

效果图-11

效果图-12
作者:朱明鑫、罗阳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班级:21环艺D
作品简介
本设计为针对位于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雪松大道与金顶山路交叉口西北角,项目面积5855㎡,地块西侧为高铁防护林,临近石武铁路线,周边规划多为居住用地与商业用地,场地较为平坦,我们命名为“速影绿洲”。整体设计以曲线为主要设计元素而展开,使游园圆中带方,方圆结合,流畅的曲线仿佛是大自然中的河流、山脉,将人们带入一个和谐、自然的境界。公共设施的互动性则让人们在享受美好环境的同时,也能参与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使其形成远看成形,近看成体。在打造艺术形象中也彰显出万物复苏、勃勃盎然之生机。设计主题寓意结合了高铁的“速度”特色与公园的“绿色生态”特征。“速影”寓意着高铁疾驰的影像,而“绿洲”则代表着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这个以曲线为主要设计元素、具备互动性功能的公共空间,不仅为驻马店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在无形中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生活态度。它让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时光。
驻马店市雪松大道与金顶山路交叉口游园景观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效果图-1

效果图-2

效果图-3

效果图-4

鸟瞰图

平面图功能图
作者:陈烯儒指导教师:杨柳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班级:21环艺D
作品简介
本设计为河南省驻马店市雪松大道与金顶山路交叉口的公园绿地与设计。项目面积5855㎡,整体设计由水的涟漪形态中提取的主要设计元素“圆”及“波浪曲线”而展开,抽象的圆形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变为大小各异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又通过波浪曲线串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在具体艺术形象设计中也彰显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与万物相融合之美。在公园中心开阔的阳光草坪地带营造了丰富的植物层次疏密变化,在隔绝外面嘈杂环境的同时给在繁杂的城市生活中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一片放松之地。这个以圆及波浪曲线为主要设计元素、具备良好互动性的开放式街头公园,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在无形中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生活态度,如画笔般勾勒出人民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画卷。
end
排版:耿敬妍
初审:郑彩红
审核:柳建华
编辑:环境艺术学院组宣办
出品:
苏州工艺美院环境艺术学院办公室 环境艺术学院新闻中心 环境艺术学院分团委组宣办 投稿邮箱:sgmhyx@163.com 微观环艺私享平台 微信号:sgmhyx 苏州工艺美院环境艺术学院官方网站:http://hy.sgmart.edu.cn

-
罗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03 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