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夕》,人生总是要带点遗憾才够完整
每周一部电影,这次看的是《今夕何夕》。

这是一部史诗级巨作的电影,160分钟的片长率先表明了这点,跨度几十年的人生起伏是其另一个佐证,再加上国家独立、反抗殖民的历史大背景,直接把这部电影抬上了更高的台阶。

好像大片应该有的要素,这部电影都集齐了。首先就是男主从小到大再到老年的一生,2个多小时看下来仿佛自己也经历了一生,等片尾字幕出现的时候,有一种一切都结束的感觉。

贫穷的童年稍微年长的人大概都经历过,暴躁、酗酒、无力养家却有善良、疼爱家人的父亲更是常见,无疾而终的初恋大抵也是很多人的标配,所有的种种让人自然而然平添代入感。

观影的时候我在想,如果男主的父亲没有把他送给有钱的叔叔家抚养,长大后的男主会成为什么样子。想着想着突然意识到,大概会是另一个我吧。相隔万里、间隔几十年的平行世界。

看的文学、影视作品多了后,总会看到一些类似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男主和初恋分别十多年后,第一个结识、发生关系的女人竟然是初恋的母亲,再见初恋后发现仍然爱着彼此。

同样的剧情,我曾在《漂亮朋友》、《毕业生》等多部作品里都见过。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是要增加戏剧冲突,是凸显主角的性格或内心世界,还是这种类似“乱伦”的剧情足够吸引人。

对人性了解不深的我无法做出评价。不过我相信既然这么多作品都写过,大概这种事真的真正发生过,而且不止一地一次,毕竟人类存在的时间足够久了,久到做出任何事都不会让人吃惊的地步了。

爱上“岳母”后还可以和“女儿”在一起吗?《毕业生》选择在婚礼现场抢婚逃走,这部电影则是留下了终身的遗憾。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美法两国价值观的微妙差异。

这种事在美国这种光怪陆离、崇尚自由的新大陆,可能社会影响算不上多大。但在法国这种老派的帝国主义国家,自然还是要保留最后的遮羞布的。结局处理的不同倒是有点意思。

在看这部电影期间,我刚好在看一本书《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书中提到了法国在北非的殖民统治和当地人的反抗斗争。当看到电影中的相关镜头时,这种侧面印证的感觉难以言喻。

人生总是要留下遗憾的,不是这方面的就是那方面的,如果什么遗憾都没留下,如果这个世界并没那么完整和完美。什么都体验过了,什么都得到了,那人生还有什么意思,有什么念想。
